如果美國今年不出口一粒糧食,世界會怎麼樣?
很多人以為,手中有錢,到哪裡買不到糧食?美國不出口糧食,國內的農民一定會嗷嗷叫,損人不利己。這個道理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沒什麼毛病,然而美國是世界糧食市場的霸主。想像一下,你去和移動通信公司講道理,你們的流量費太貴了,應該降價,理由么因為你是用戶,是上帝。看移動通信公司理不理你這個上帝的建議。
美國在世界糧食市場的地位有點像移動通信公司,居於強勢地位:美國大豆產量佔據全世界近4成產量;美國玉米產量也佔據全世界4成產量。
目前,全球4大糧商,包括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達孚(LouisDreyfus),被行業人士簡稱為「ABCD」。四大糧商都是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跨國巨頭,控制了目前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他們擁有世界糧食的定價權。
4大糧商中,「ABC」也就是ADM、邦吉(Bunge)和嘉吉(Cargill)是美國的,路易·達孚(LouisDreyfus)又是美國的一致行動人,說白了,世界糧食的定價權握在美國手裡。
表面上,糧食定價權是一樁生意,不就是關係到賺錢么,看起來人畜無害的樣子,其實它是一件戰略大殺器。李光耀曾說過:「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糧食。未來食物和水的匱乏,將會影響成千上萬的人。」
不是危言聳聽,美國真把糧食作為戰略武器玩,還玩出豐碩戰果。
大家都知道前蘇聯垮台是因為經濟問題,那經濟問題怎麼來的呢?除了前蘇聯窮兵黷武自己作死,還離不開美國從中搗鬼。美國的做法是,一邊打壓國際原油價格減少蘇聯外匯收入,一邊抬高糧食價格增加其外匯開支。
1972年,蘇聯遭遇糧食大規模歉收,必須大規模進口糧食。美國人乘機搗鬼,先用低價讓蘇聯人上套,感覺進口糧食比自種糧食成本低、划算,然後再慢慢抬高糧食價格。1972年12月,一噸泰國白米的曼谷離案價是170餘美元,到1974年就漲到620.6美元每噸。
不要把44年前的美元和現在的美元相比,按購買力計算,620.6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000餘美元。
結果,蘇聯不得不動用大量外匯進口糧食,外匯開支不斷增加,加上對外戰爭開支對外匯抽血,經濟慢慢被拖垮。
吃過這個虧,普京上台後,把糧食安全放在國家安全的位置,經過數十年努力,到2017年俄羅斯的糧食產量達到1.3億噸,超過前蘇聯時期的歷史最高水平,俄羅斯也成為世界最大小麥出口國。
普京在糧食生產上這麼重視,這麼努力,就是因為被美國的糧食戰搞怕了。
說到這裡,我們小結一下:美國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有世界糧食定價權(見上文的「ABC」),還會玩糧食戰。
現在回答題主問題,美國不出口一粒糧食,世界會怎樣?答案就是糧食漲成天價。玩過期貨的人都知道,當糧食的缺口為10%時,價格絕對不會上漲10%,而是翻倍。真如題主所說,美國的大豆和玉米都不出口,世界玉米和大豆的需求缺口將達到40%,玉米和大豆的價格怎麼也得漲個十倍八倍吧。
美國曾推廣乙醇燃料,乙醇需要用玉米為原料發酵,導致玉米出口減少,結果鄰國墨西哥立馬鬧糧荒。
有人認為美國人減少糧食出口是損人不利己,其實恰恰相反,是損人利己,減少出口抬高價格,人家賺的反而更多。手握糧食定價權的美國人不缺這點腦子。


TAG:記錄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