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移動營房」來了!高原「新家」怎麼樣

「移動營房」來了!高原「新家」怎麼樣

來源中國軍網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從古至今,無論戰爭形態如何演變,「糧草」始終都要盯著「兵馬」之需先備先行。時代發展到今天,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後勤保障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

今天,只有緊盯作戰任務特點、緊盯作戰需求謀劃「糧草」,才能為官兵提供及時精準、優質高效的保障服務。在嚴寒缺氧、環境惡劣的高原無人區執行任務,後勤保障如何攻克道道難題,如何持續為駐守高原的邊防官兵送上溫暖?請看記者發自雪域高原的報道。

——編 者

官兵在」移動營房「內娛樂休閑。李文越 攝

高原駐訓有了「新家」

解放軍報記者 馬三成

今年3月,記者來到海拔4700多米的某旅一營野外駐訓點,裝步一連的3名哨兵正在營門口執勤。

雪山上寒風凜冽,身穿高原防寒服的上士屠大彪一臉笑意:「部隊整個冬天都在高原駐訓,我們住上了新建成的『移動營房』,一點沒覺得冷。」

「移動營房」來了

順著屠大彪手指方向,只見遠處山谷中,幾排綠色營房整齊排列。

「『移動營房』比普通集裝箱活動板房更結實、耐用,其外層覆蓋的偽裝網由高科技材料製成,具有隱身特性,適宜野戰環境。」聊起駐訓「新家」,已在高原守防10多年的屠大彪讚不絕口。

「移動營房」里,火爐、電視、電話、煤氣報警器等一應俱全。抗寒保暖、乾淨整潔、衛生舒適,是駐訓官兵對「移動營房」的一致評價。

一營教導員王延超說,從去年開始,西藏軍區著眼任務需求,為海拔4000米以上的部隊駐訓點統一配備了具備保溫功能的「移動營房」。

在高原一線駐訓,這些「移動營房」對部隊持續保持昂揚士氣和提高戰鬥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原晝夜溫差大。即使室外風雪交加、滴水成冰,「移動營房」內溫度也能保持在15℃左右。訓練一天的官兵一回到宿舍,就能安然入睡……官兵們親切地將「移動營房」稱為「野戰賓館」。

「這批『移動營房』是專門針對高原特殊環境研製生產的。」正在一線連隊蹲點的西藏軍區副司令員汪海江說,西藏軍區根據一線部隊駐防需要,走訪、遴選優秀生產廠家,從房屋結構、雨雪承載能力、保溫防潮功效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考察。

結合西藏邊防部隊駐防環境特點,他們邀請相關科研人員創新營房結構——對屋頂進行加固設計,增強防災能力;選用加厚彩鋼、玻璃纖維夾芯板做牆板,提高房屋保溫、防潮功能。

高原駐訓,保暖措施體現在方方面面。

執勤巡邏車過去缺少保暖設施,官兵坐在車上即使穿得很厚,也容易被凍得「透心涼」。

「這次上高原,上級為每台載人運輸車加裝了保暖設施,對篷布進行密封處理,大大提高了保暖性。」王延超說。

「未來高原寒區作戰,各類保障是制勝的關鍵。」汪海江說,這次部隊在高原野戰過冬,全程實練實保,既演練戰法訓法,也積極探索高原寒區新型保障途徑,積累了一批緊貼作戰行動的保障經驗。

「以後部隊駐訓再也不會出現『冬季遷徙、回營貓冬』的情況了。」汪海江說。

官兵在駐訓營區執勤。李文越 攝

「制氧站」落戶駐訓一線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含氧量僅為內地的一半。

有人做過計算,在這裡即使站著不動,也相當於在平原地區負重20公斤,汽車動力平均要下降20%左右。

某旅領導介紹說,去年10月底,他們組織部隊挺進高原,按照任務要求開展了近4個月的野外駐訓,人員裝備沒有出現因高原反應造成的非戰鬥減員、減效情況。

「除了官兵頑強的戰鬥精神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後勤保障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該旅領導說。

為保障官兵任務需求,西藏軍區各級各類保障單元為所有一線駐訓部隊、邊防哨所及時配備了制氧機、氧氣瓶;在邊防公路沿途建有「制氧站」,方便過往官兵及時吸氧補充體力。

採訪中,記者夜宿海拔4300米的一個駐訓營區,「移動營房」內溫暖舒適,氧氣晝夜供應不斷線,各類生活物資保障與營區差別不大。

「現在訓練結束回到宿舍,我們都要求官兵及時吸氧,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王延超說,充足的吸氧保障,有效緩解了官兵的高原反應;加之各級科學施訓,循序漸進,參訓官兵在高海拔訓練場上依然生龍活虎……

幾個月前,該旅專門對數十名軍醫進行了專業培訓。部隊上高原後,他們被分配到各個分隊,及時為官兵提供診療服務,幫助他們度過初上高原的適應期。

「新戰士大都是首次上高原駐訓,我們從高原防治中心請來專家,講解高原訓練注意事項,讓戰士們及時掌握克服高原反應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護能力。」該旅軍醫王慶元說。

官兵在「移動營房」外開展籃球比賽。李文越 攝

3G信號覆蓋駐訓地

傍晚,炊事班所在的「移動營房」上空,炊煙裊裊,駐訓地飄來陣陣飯菜香。

記者走進餐廳,只見餐桌上擺放著四菜一湯。結束了一天的緊張訓練,官兵吃上熱乎乎的飯菜,疲勞感頓時消除了一大半。

「如今在高原駐訓,『移動營區』的保障功能是全方位的,這在幾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上士魏長清說。

一切為了打仗,一切向戰鬥力聚焦。在這一鮮明導向引領下,過去一些制約高原保障能力生成的難題在攻堅克難中一一化解。

據西藏軍區保障部領導介紹,按照備戰需求,有關保障部門集智解難,不僅對營房間距,行軍床尺寸進行科學設計,還對緊急情況下的「起床、提包、取槍」戰備動作做了詳細研究。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移動營房」的設計更加適應部隊快速作戰任務的要求。

與此同時,他們對「移動營房」採用「小高窗」設計,並在窗外堆上沙袋,使其在緊急情況下能作臨時掩體使用,具有戰備功能。

晚飯後,在「移動營房」宿舍內,副旅長侯佩雲正在上網。

去年,西藏軍區與地區政府簽訂「軍民融合能源建設戰略框架協議」,軍地合力為一線高原部隊解決電力、通信難題。經過一年多的鋪設,市電、網線已通到了高原駐訓場。

侯佩雲拿出手機,為記者現場展示了上網速度:「雖然只是3G信號,但網速也不慢。無論部隊駐訓到哪裡,官兵都能及時上網瀏覽新聞,感知時代發展脈搏。」

侯佩雲說,「移動營房」還設置有電影放映室、卡拉OK室,部隊官兵的高原駐訓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晴空」湛藍,完美落幕!
一箭雙星!我國成功發射新技術試驗衛星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