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方、令狐、獨孤這些複姓究竟是怎麼被消失的?

東方、令狐、獨孤這些複姓究竟是怎麼被消失的?

原標題:東方、令狐、獨孤這些複姓究竟是怎麼被消失的?


據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叫王麗的小學同學,一個叫劉洋的初中同學,一個叫張偉的大學同學......如果不幸中獎「綠帽子」,隔壁老「王」的概率也要比其他姓氏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說到姓氏,朋友們的頭腦中恐怕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句「張王李趙遍地劉」的口訣,實際上,這種「姓氏歌」的原型是古代幼兒啟蒙讀物之一的《百家姓》。據記載,《百家姓》成文於北宋初年,收錄姓氏411個,後來增加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


當時,單姓中排名靠前的是趙錢孫李,這是因為百家姓是由宋朝江南地區的人編寫的,因此將宋朝皇帝的趙姓、吳越國國王錢俶的錢姓、錢俶正妃的孫姓以及南唐國主的李姓排在了百家姓的前四位。經過1000餘年的歷史變遷,各姓氏的人口數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排名前七位的單姓分別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這七個姓氏各有各的涵義和傳承。



然而,比起這些稀鬆平常的單姓,相對罕見的複姓卻能更引起大家的興趣。況且複姓經常在影視和小說中出現,為其憑空增加了一些神秘感和文藝范兒,比如武俠小說中的大俠西門吹雪、令狐沖、獨孤求敗,還有反派東方不敗等等,簡直多不勝數。那麼,複姓的來源是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又為什麼這麼少見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先說說複姓的來源。其實,複姓中來源最多的是少數民族的特殊稱呼,比如:來自匈奴的赫連、單于、呼延;和來自鮮卑族的拓跋、宇文、慕容、獨孤等等。另外,也有不少複姓的來源與單姓差不多,下面分別予以介紹:有的由封地而來,比如「令狐」,根據《百家姓》的記載,說周朝時有個名將叫魏顆,因屢立戰功而受封於令狐邑,他的後人就以令狐為姓了;有的由居住地而來,比如「東郭」,還是在周朝的時候,齊國的貴族有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後人就以「東郭」為姓了;還有由官名、爵位名等名號而來的,比如司馬、司徒和公羊等。



「端木」這個姓比較特殊,是由人名而來,話說周朝時有一位叫鬻熊的大臣,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熊麗,次子叫端木。端木的兒子叫典,典將他父親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姓氏,改稱端木典,自此,「端木」這個姓氏開始流傳;還有以部落名為姓氏的,比如「獨孤」,東漢劉秀之子劉輔的裔孫劉進伯在攻打匈奴時失敗被俘,囚禁於獨山(今遼寧省海城境內),他的後代尸利單于當上了谷蠡王,號獨孤部,傳至6世孫羅辰時,隨北魏孝文帝遷居洛陽,遂為河南人,其後裔就以其部落名「獨孤」為姓。


以山水之名為姓的也有,例如「完顏」,最初是由漢語「蜿蜒」一詞音轉的女真文,因為這個部落是黑水靺鞨的一支,曾居住在蜿蜒河(現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的綏濱縣境內)旁,因而以此來命名姓氏;由賜姓而來的,如「長孫」,北魏拓跋珪稱帝後,因為沙莫雄是他曾祖父的兒子,就賜沙莫雄的兒子為長孫氏;還有因血緣關係而命名的姓氏,如「公孫」:在周代,公爵是最高的爵位,非常榮耀,因此他們的後人紛紛自稱「公孫」以彰顯血統高貴。


那麼,複姓現在為什麼這麼罕見呢?這是因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進行了全面的漢化改革,他不但親自將自己的姓氏「拓跋」廢除,改自己的姓名為「元宏」,還專門指派了一個小組進行研究,將118個複姓根據音節改成了單音的漢姓,從此複姓就大為減少了,再加上宋明時期大搞華夷之辨,對所謂「胡姓」進行禁止。不少人的姓氏雖然原本是漢人複姓,但因為怕受到牽連,也改成了單姓。最終,複姓就非常少見了。


INTERACTION




你遇見過哪些稀奇的姓氏和名字?


那你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青梅煮酒」是真的,但劉備曹操「論英雄」卻是假的?
為什麼烏黑是古代最顯赫的顏色?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