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民日報發推歡迎谷歌,這次會是「狼又雙叒叕又來了」嗎?

人民日報發推歡迎谷歌,這次會是「狼又雙叒叕又來了」嗎?

如果要評選一個科技圈的「月經貼」,「谷歌回歸」一定會上榜前十。

近日,谷歌返華的傳言再次響起。這次不同以往在於,人民日報海外版發推以示歡迎:歡迎返回中國大陸,但必須遵守當地法律。頗有點官方蓋章的味道。

在文章的下方,有兩張配圖:其中一張是 Google 的 logo,另外一個是眾人在地鐵中使用智能手機的狀況,中國互聯網的蓬勃一目了然。

有意思的是,谷歌在中國大陸的頭號競爭對手——百度坐不住了,李彥宏在朋友圈發文回應:有信心真刀真槍再PK,再贏一次。

狼又來了?

百度的回應直接把谷歌回歸的傳聞推上輿論風口。

畢竟,自2010年1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國後,卷土重返的傳言幾乎每年都溫習一遍,但總是被一遍遍打臉。

事實上,2015年以及2018年返回的傳言尤為兇猛,傳言頻率也從年更變成了月更,這源於谷歌在華動作頻繁。

2014年年末,谷歌在上海自貿區註冊了一家「澎集信息技術公司」,這被認為是返華而做的準備。  2016年1月,中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有關谷歌的招聘信息,列出了在北京和上海地區的60餘個職位,引得外界紛紛猜測。

2016 年下半年到 2017 年上半年,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多次來華,促成了 2017 年 5 月在浙江烏鎮舉行的圍棋峰會;

2016年12月,谷歌開發者大會在中國舉行,其中一場放在了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另外一場放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2017 年 3 月,Google 翻譯 App 在中國上線;

2017 年 5 月,Google 與浙江省體育局等部門聯合舉辦了中國烏鎮圍棋峰會;

2017 年 12 月,在上海舉行的 Google 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Cloud 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宣布成立 Google AI 中國中心 ;

2017 年 12 月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Sundar Pichai 首次代表 Google 參加,這從某種意義上也是 Google 與中國網路監管部門的一個信號。

返華消息在今年到達頂峰。

4月,谷歌投資中國物流行業的消息傳出;

6月,傳出谷歌投資京東,Google Shopping(谷歌購物)成為京東在歐美的售賣渠道;

7月,谷歌推出基於AI圖像識別技術的「猜畫小歌」的微信小遊戲;

8月,谷歌又傳欲與騰訊等中國企業合作雲服務。

然而,不管消息怎麼傳,谷歌始終都沒有下一步行動。有業內人士毫不客氣指出:「谷歌剛在歐盟罰了四十多億破了全球反托拉斯罰金紀錄,就開始要回添中國輸血?感覺釋放假消息刺激市場的可能性更大。」

這是否是一場轉移注意力為回歸鋪路的遊戲?也許沒有人說得清。

八年前的離開

在這場回歸猜測中,許多網友一邊倒的態度,倒頗有些「天下苦百度久矣」的意思——

很快,這個投票被刪除。谷歌為何承載了這麼多期待,百度真像大家認為的那樣不堪嗎?

故事從八年前說起。

2010年,1月12日,谷歌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多姆德在谷歌官方博客上發文表示,谷歌考慮關閉「谷歌中國」網站以及中國辦事處。

緊接著,百度發布年度財報,稱其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70%。李彥宏首次回應谷歌推出:廣告客戶和合作夥伴的信心顯然增加了,這有利於百度。

這是李彥宏第一次回應谷歌退出。

因此,長期以來,百度都被認為是佔了谷歌退出的便宜。

不過,數據顯示,實際上谷歌進入中國那幾年,百度的搜索市場份額不降反升。谷歌的流量激增其核心就是收編了雅虎的聯盟流量,以及少部分高端忠誠用戶,對百度的用戶群,幾乎沒任何影響。

2010年,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重要一年,中國智能手機開始普及,此後開啟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黃金八年,本土企業藉助一個又一個風口成功掌握了互聯網的話語權。

有人對此持悲觀態度:八年前,谷歌不懂中國市場,八年後,谷歌還能弄懂中國用戶嗎?

谷歌真的離開了嗎?

其實,大可不必對谷歌的回歸賦予太多情感和價值期待——因為谷歌退出的只有搜索引擎,而其他產品仍在中國市場上茁壯成長。

Chrome瀏覽器

由於其新能強、速度快等特性,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並在各種「安利」後,如今已經成為了裝機必備瀏覽器——人們打開IE瀏覽器的目的就是下載Chrome。

Android系統

Android的市場地位已經不用累述,這是目前國內乃至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手機系統,如今除了iOS 也找不出另外一個手機系統可以與之抗衡。

谷歌地圖

谷歌地圖是谷歌公司提供的電子地圖服務,包括局部詳細的衛星照片。從全景圖到直播,從虛擬到實景旅行,成為很多地理愛好者「探索」地球的好幫手。

……

最後小編想說,競爭才會帶來共贏。不管此次谷歌搜索是否真的回歸,作為用戶來說,我們都希望是充滿競爭的市場環境。只有充分競爭的時候,重心才會被放在產品和技術上。

來源:荔枝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荔枝新聞 的精彩文章:

掌握冠心病、高血壓的常見治法,就背這兩首詩詞!
一言不合殺人沉屍 由電瓶車車燈引發一場血案荔枝社會

TAG:荔枝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