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8年8月11日,弘揚條約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8月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協辦的「弘揚條約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會議並致開幕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出席開幕式並分別作基調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主持開幕式。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武寅、日本防衛大學原校長五百旗頭真、日本創價學會副會長寺崎廣嗣、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鬍正躍等中日兩國嘉賓出席開幕式。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劉玉宏分別代表日本方面和會議承辦方致辭。

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致辭。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戴秉國在致辭中指出,對條約簽訂40周年最好的紀念就是中日雙方合力開創下一個40年中日關係的新時代。第一,按照「條約必須信守」的國際法要求,重溫並恪守條約精神,切實把和平友好、合作的要義發揚光大,確保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更加堅固,使兩國關係能夠長期健康穩定發展,造福中日兩國人民,造福亞洲和世界。第二,把握世界形勢發展變化的趨勢,堅持中日關係的正確方向。要把兩國老一代政治家開創的中日和平友好合作關係與時俱進地推進到一個新的更加美好的時代,更好地造福兩國和世界人民。第三,共抓、共享發展機遇。中日關係的發展歷程就是兩國利益紐帶不斷擴大和深化的過程,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不會忘記日本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度參與和支持。雙方務必要把握機遇,走好合作共贏之路,做大做好共同利益的「蛋糕」,為兩國人民提供更多福祉。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作基調報告。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謝伏瞻指出,縱觀全球,當今世界正經歷著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日關係處在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面臨重大發展機遇。新的形勢要求我們登高望遠,深刻認識發展中日合作的重要性,深刻認識中日關係的良好發展不僅造福兩國人民,而且惠及亞洲與世界。新的形勢還要求我們準確把握時代潮流,相互利用好雙方的發展機遇,彼此相向而行,共同開啟兩國關係和平、友好、合作、共贏的新航程。謝伏瞻就中日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為亞洲與世界作出新貢獻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共迎挑戰,共負責任,以加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構建多邊合作機製為引領,開創地區合作共贏新局面。第二,共擔使命,順勢而為,以開闢中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空間為契機,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三,相向而行,多措並舉,以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家關係為目標,推動中日關係實現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作基調報告。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鳩山由紀夫指出,與周邊國家開展對話和協調是解決問題之良策。應以中日韓三國為中心構築東亞共同體,以友愛精神為根本,實現從經濟、貿易、金融到教育、文化、體育、醫療、福祉、環境、能源乃至安全保障的共同體,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地區的和平友好發展。希望中日兩國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深化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扶助的友好合作關係。鳩山由紀夫十分讚賞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認為中日在技術和資金方面各有優勢,兩國存在著巨大的合作空間,他呼籲日本早日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主持開幕式。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在研討會上,武寅、五百旗頭真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東京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院長高原明生等中日專家學者分別發表了演講。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武寅講演。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武寅指出,當前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是波及全球的貿易戰。中日兩國要順應時代潮流,與世界上所有不願意搞單邊保護主義、霸權主義的力量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阻止和減少貿易戰及各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對全球經濟和安全的破壞。最大限度地消除世界和平與穩定面臨的各種威脅,肩負起條約賦予我們的、維護世界和平應盡的時代責任。為了和平與友好,中日要攜手構建起戰略互信:一是要保持高層互訪,這是構建戰略互信的有效途徑;二是要換位思考,準確了解對方,減少誤判,增進互信;三是要凝聚共識,找出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從中提煉並最終形成戰略層面的共識。

五百旗頭真對中日各自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與展望,指出應以高超的政治智慧行事,為構築命運共同體,中日兩國既要換位思考,考慮對方利益,更應考慮整體與大局,為人類發展作出貢獻。

日本國駐中國特命全權大使橫井裕致辭。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楊伯江認為,中日兩國應深化「條約精神」認知,力促關係重返正常發展軌道。中日締約改變了百年來兩國關係的歷史走向,對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格局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40年來,中日兩國以條約精神為指引,把握中日關係發展大方向,拓展雙多邊發展空間,抓住深化合作新機遇。展望未來,中日兩國應堅持和平相處,妥善處理分歧,不斷強化兩國間現實利益紐帶;應從時代與文明的高度出發,去思考和規劃中日關係。

高原明生以過去的共識與今後的課題為視角,對中日關係進行了歷史與理論分析。他認為,研究中日關係的學者要綜合考慮中日關係全局,在研究對方國家的同時還要研究本國。中日兩國要為構築面向未來的東亞秩序提出願景,要為促進兩國關係發展進行坦誠友好的交流。在出現矛盾時,兩國要巧妙處理,善於管控分歧。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劉玉宏致辭。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圍繞會議主題,與會學者就《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時代背景與歷史經驗、締約40年來的國際環境與中日關係、新形勢下如何弘揚條約精神並發展中日關係等內容展開研討,總結兩國關係發展的歷史經驗,分析中日與世界的互動規律,探討未來合作前景,為推動中日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建言獻策。中日雙方友好人士、專家學者等10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

原標題:弘揚條約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官網

責任編輯:宗悅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謝伏瞻會見以色列駐華大使何澤偉一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