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竹的「草木記」

修竹的「草木記」

隔段日子,福建修竹就會在圈裡發一篇「草木記」,慣是一組四幀花草照片,附上數十字不等的小文。就這樣,跟著修竹的圖文欣賞閩地的四季風情,順帶學到不少花草知識。

今天修竹拍的自家小院的絲瓜花,照片下一行「生命的奇蹟就在於:美好無處不在。比如,炎炎烈日之下,有一群絲瓜花。」看到如此平常的絲瓜花,驀地想起前天傍晚看到樓下人家種的絲瓜花。修竹鏡頭裡是烈日中的綻放,我看到的是牆角萎落的殘花,兩三朵團縮著,大概是前一天剛開完,今兒就被一陣太陽雨澆落,嫩嫩的,黃黃的,透著絲絲的可憐,令人心生無限溫柔。

正是修竹的絲瓜花,讓我好好定神多年來「草木記」照片的風味。循著歲月之迢遞,修竹的草木記中品色繁多,奇珍如藍花楹,凡常有土豆花花生花。若是恰巧碰上他去轉山,我們就會看到終生難見的蛇根草之類。草木記里,似從未有過珍稀平常的高低排序,修竹只跟著二十四節氣按時傳遞著不同花信。

朋友群里花草攝影愛好者很多,品味技巧不俗的亦有,唯獨修竹的草木記最特別。修竹拍各種花草,不求構圖,不意取巧,不做濾鏡,更無後期的修效。正因此,看他拍油菜花,拍枇杷樹或拍極艷的凌霄花,第一感覺總是有點凌亂,很是「如常」嘛,幾乎是略帶點土氣。可是,等看完絲瓜花後重新回頭尋味,我卻又覺得修竹的花草有特別的吸引力。一張張毛刺刺的花草照,時常氤氳出親近溫暖的氣息,圖中的花與自己的所見從無距離感,彼此總能疊為一物。他家院角的絲瓜花就是十來歲時馬庄供銷社裡的,也是前天馮奶奶門口的,大概就是凡有絲瓜花印象的所有人的。

菜蔬之花首先讓人想到果實想到生活本身,而當修竹避開這個主題鏡頭升向頭頂的泡桐花或巒間的丁香杜鵑時,為何最先觸動我的也不是純粹的花之美?慢慢地,他的這種辨識度於我心中強勁起來,後來想到他毛糙糙的花草照片就會想起於與之對立的川瀨敏郎。同樣是花草,修竹几乎允許一切背景和雜物的參與,花與土牆、晾衣繩和殘碎的地磚一起亮相。而川瀨君則反之,幾乎拒絕任何阻隔通過花草觀賞達至玄思的障礙體。很難說個人偏愛哪一方,修竹的草木讓人平和、順從和真誠,後者則讓我更多塑練花道審美層上的詩意觸感。同樣都有油菜花題材,修竹顯然是地母情結和農耕文化的,川瀨君還是走由俗見雅的路徑。

很多人愛把花草拍得遠如雲端,修竹卻把瀑布般的藍花楹直接湧入我的日常中。花草、生活、夢境,在修竹的照片中同一化了,這是每次我看草木記都能穆穆和靜的原因。也許,修竹拍花草抓到生命中的真摯和樸素,永遠不會在觀者第一個觸點上跳出「美麗」和「技術」。不刻意取切,不為「絢爛」追光,不讓一朵花從花園中獨立出鏡,誠然是修竹的草木記自然、溫厚和雍容的原因。

某一次,也想學修竹拍一篇毫不做作的「草木記」來,無奈總是技不如人。難道我對花草的心學修鍊遠在其下很多層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斯緣 的精彩文章:

TAG:斯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