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有26鎮新軍,為什麼武昌起義後卻無兵可用?

清朝有26鎮新軍,為什麼武昌起義後卻無兵可用?

原標題:清朝有26鎮新軍,為什麼武昌起義後卻無兵可用?


武昌起義後,為了維持統治,清廷必然要派軍隊鎮壓起義。這個時候,作為宣統皇帝生父的攝政王的載灃突然發現清朝雖有26鎮新軍,卻已無兵可用。這是怎麼回事呢?


攝政王載灃


清朝可以依靠的軍事力量有八旗和綠營以及後來的團練勇軍,八旗在康熙年間就失去戰鬥力,綠營兵也在乾嘉年間快速腐朽,湘軍和淮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也不令人滿意,清政府發現老的兵制不能適應國家國防需要,於是開始編練新軍。清政府將全國劃分為36鎮(師),到了武昌起義時共成立全國共成立26鎮。按《陸軍營制餉章》規定,國家常備軍的編製以兩鎮為一軍,兩協為一鎮(一鎮官兵12512人)、兩標為一協(一協官兵4038人),每標三營,每營四隊。每鎮還轄炮隊一標(官兵1756名)、馬隊一標 (官兵1117名)、1個輜重營(官兵754人)、1個工程營 (官兵667人)。這樣算的話,新軍有30多萬人,可以算得上一支龐大的軍事力量。但事實是,清朝本就可憐的稅收還要還《辛丑條約》中的欠款,根本沒有足夠的練兵軍費,直到武昌起義時才練成新軍十六鎮和十六個混成協(一說為十四個鎮﹑十八個混成協),總兵力也不過18萬人,即使是這樣也不算少了,鎮壓武昌起義的那萬把人也應該是足夠了。



武昌起義

我們可以看看這18萬人的控制權。這18萬人的新軍當中裝備與訓練以袁世凱北洋六鎮的七萬多人最好,袁世凱實際已經控制了清朝一半的軍力,而且軍隊分布在河北、山東、東三省這些京畿地帶,皇室的安全基本上在北洋軍的控制之中。由於袁世凱在「戊戌變法」中出賣了光緒皇帝,等到光緒皇帝的弟弟攝政王載灃當權後就把袁世凱趕回了河南項城老家,清朝的掌權者和袁世凱矛盾重重,想讓袁世凱指揮北洋軍去鎮壓革命黨,袁世凱顯然不會幹。



袁世凱戎裝照


至於其它新軍,他們的軍官大多都是清廷送往國外的留學生,他們在國外逐漸接受了民主思想,不少已經加入了革命黨,武昌起義就是這批新軍乾的,他們成了結束清朝統治的掘墓人,所以湖南、廣東等南方15個被革命黨滲透的省很快就宣布獨立了。


武昌起義形勢圖


清朝實際控制的只有禁衛軍和第一鎮的那兩萬人馬,統軍的將領良弼又被暗殺,禁衛軍隨之垮台,清廷也沒有可信的統軍將領可用。



清朝最後的良駒

清朝名義上的兵力雖多,但相當部分被革命黨人滲透,做了自己的掘墓人。袁世凱的北洋六鎮雖沒有被革命黨滲透,但清朝也指揮不動,失去了「槍杆子」清朝只能不情願的退出歷史舞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程雜評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的一個日本陸軍士兵武器需要花多少錢?
狄仁傑身為宰相,為什麼才是個正三品?

TAG:小程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