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生病吃藥顧慮多?到底應該什麼時間吃藥?

寶寶生病吃藥顧慮多?到底應該什麼時間吃藥?

寶寶生病了,媽媽們緊張又心疼,一看完病往往會讓寶寶趕緊吃藥。大家可先別急!寶寶服藥時間有講究。如果服藥時間不對,不僅藥效發揮不好,還可能傷害到寶寶的身體!

服藥的幾個階段

很多藥品的醫囑和說明書上都會標註著「一日三次,飯前(飯後)服用」。媽媽一般都會理解成是按照每天吃飯的時間來吃藥,孩子吃飯前(吃飯後)就得服藥。大錯特錯!服藥的幾個時間段和我們一般認為的可不一樣,下面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1.「一日三次」≠「一日三餐」

所謂「一日三次」,指的其實是每隔8個小時吃一次葯,間隔時間一致。這樣的話人體的血葯濃度就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僅能夠減輕吃藥多所導致的不良反應,而且便於藥物更好的發揮作用。例如頭孢類的抗菌藥物,就需要一日三次服用。

但嚴格遵守8個小時的間隔來吃藥,可能會違背正常的作息,尤其夜間起床吃藥比較難。所以可以根據藥物的特點以及平時的生活習慣,進行合適的調整。

2.飯前飯後要嚴格區分

按照飯前飯後來簡單劃分服藥時間,其實並不是很準確,嚴格來說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空腹服:是指飯前一小時或飯後兩小時吃藥,有時指在8到10個小時未吃東西的情況下吃藥,這樣可以避開食物的影響,讓藥物順利進入小腸,迅速發揮藥效。

空腹8到10小時一般是晚上臨睡前到早起這段時間,適合吃讓人犯困的藥物。此時,人體血鈣濃度較低,哮喘之類的疾病容易發作,所以也適合服用相關的藥物。

(2)飯前服:是指在吃飯前半個到一個小時服藥,能夠讓藥物儘快進入腸道並被吸收,減少食物對人體循環吸收藥物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的影響。

胃黏膜、腸粘膜保護劑,例如蒙脫石、硫糖鋁等等適合在飯前吃,因為此類藥物進入人體會分散並在消化道形成保護膜,如果吃飯時或飯後吃,藥物會和食物混合,發揮不了作用。

(3)吃飯時服:吃飯的時候適合吃能夠及時發揮藥效的藥物,可以防止藥物受到胃酸的影響。

(4)飯後服:是指吃完飯30分鐘後再吃藥,主要目的在於減少藥物給腸胃造成的刺激。

需要吃飯時或者飯後服用的藥物,除了因為可以減輕藥物對腸胃的刺激,還可能是因為食物中含有的脂類能夠利於藥物的吸收。例如魚肝油脂類脂溶性的藥物,可以溶解在食物所含的脂肪中,所以飯後吃更易被吸收,提升藥物被利用的程度和速度。

3.服藥需要參考生物節律

生物節律指的就是人體各項生理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周期性的變化,以日為周期發生的變化叫作晝夜節律。服藥的時間,除了要注意以上兩種,還需要考慮到晝夜節律~

早起吃藥:即在早上起床後吃藥。有些藥物早起服用效果好,例如激素類藥物,適合早上7、8點吃。

睡前吃藥:就是指在睡前30分鐘服藥。抗過敏葯、大部分平喘葯等,都適合睡前服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熊貓寶寶:熊家不和弟弟妹妹們搶奶爸的大腿抱,熊家靠顏值吸粉!
給寶寶洗澡的三大誤區,第一個最常見,最後一個危害最大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