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皇帝,卻在史書中被雪藏,他中興了一個王朝
對於朱見深,更多的了解他的人是因為他的痴情,而且是作為皇帝的他鐘情於一位長自己十幾歲的妃子。這在封建禮教之中是絕對不能夠被允許的,因此後世史家對他多有批評之語。
朱見深,廟號憲宗,是明朝最不靠譜的皇帝朱祁鎮的長子,幼年時即被立為皇太子。其父被瓦剌虜去之後,他的叔叔登上皇位,他的太子之位便被廢黜。年幼的時候,朱見深在皇宮之中艱難地掙扎著,他的母親也因為種種原因對他避而不見,但是就是有這樣一個婢女一直服侍在他左右,不離不棄。此人便是朱見深鍾情一生的萬貴妃。也許是因為幼年的時候一直處在孤立無援的狀態,朱見深也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終於當朱祁鎮在眾多老臣的擁護下重新登上皇位時,他也得以重登太子之位。雖然朱見深自幼獨自生活在深宮之中,但是他的學業從來沒有落下,熟讀經史典籍。
他繼位之後,大明帝國面臨著內憂外患,內有流民起義,外有北方蠻寇,還有各地接連上報災情。而且流民起義逐漸擴散,乃至江浙的鹽販也揭竿而起,外寇更是攻佔了河套地區,幾乎舉國上下都處於一種動蕩不安的情緒里。縱觀歷史,這樣全國各地都有叛亂的情形實在少見,即使是明朝末年也沒有面臨這樣的情景啊。如果歷史上的朱見深真的如一般史料中所記載的那般昏聵無能,恐怕明皇朝要早滅亡一百多年了。
事實上,從一些較為客觀的史書中,我們可以窺見這個十八歲就登上皇位的少年皇帝,一直以一種超乎常人的鎮定坐鎮中央從容地做出一系列後世證明完全正確的決定,他一邊平定叛亂一邊賑災撫恤,幾乎做到一年平定一處叛亂,效率之高得益於他精準的用人眼光,例如他啟用的平定陝甘叛亂的項忠最初只是一個無名小卒,然而朱見深力排眾議,堅持派項忠出征,最終他得以一戰成名。
對於外寇,朱見深的手段之強硬可以與其祖洪武皇帝相媲美,他似乎將父親被虜、兒時的苦痛、還有家國之恨統統用鐵血的武力報復回去。也正是由於對於蒙古、女真態度過於強硬,導致清朝修史書的時候將前朝憲宗的功績幾乎刪改一空。有明一朝,確實做到了不割地,不納供,不和親,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對於北方外族政權最為強硬的王朝。
然而對於叛亂只是單純的武力手段往往會適得其反,憲宗皇帝也是很明白這一點的,於是他在之時前十年用武力震懾,後十年則採用安撫之策。安撫之下,流民得以生存,據史料記載:「流離之民,俱為土著,生有產業,死有墳墓,安土重遷,絕無他慕,故閭閻小民有『天上仙人,地下撫民』之說」憲宗的政績在此也是可見一斑的。對於朝堂官員,他將帝王之術駕馭的十分嫻熟,將朝政一直把握在自己手中。憲宗對於臣子,恩威並施,可以說將帝王心術發揮到了極致。
至於萬貴妃,她與憲宗的愛情故事,雖然讓朱見深飽受詬病,但是也為這位皇帝留下了一個痴情的美名。後世史書關於萬氏的一些記載,錯漏百出,有的甚至在時間上根本不能符合。如果萬氏主動殘害後宮嬪妃,那麼為什麼最終憲宗皇帝得以生養了十幾位皇子?
歷史之輪滾滾向前,不管是王公貴胄還是貧苦百姓,都會消逝在煙塵之中,徒留後世猜測罷了!


TAG:十一點半談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