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試驗場:直言是騙局的遊戲,為何用戶瘋狂湧入一擲千金?
《財經》雜誌 吳楊盈薈 / 文 宋瑋 / 編輯
Fomo 3D的倒計時逼近了3分鐘。顯示器上大大的秒針讀數一點點減少——3:02,3:01,3:00,2:59!
作為最後一個購買key的人,你興奮了起來,睜大眼睛瞪著電腦。但一眨眼,顯示器的倒計時突然變成了3:20,重新一秒一秒往回倒數。「又有人買了新key。」
這是一個在區塊鏈世界裡挑戰人性的危險遊戲,一場持續了近1個月的「24小時」倒計時:在24小時的倒計時里,只要你是最後一個出價的人,你就可以拿走整個資金池裡48%的ETH。
8月9日上午,Fomo 3D竟然終於進入了最後5分鐘的拉鋸戰。最後會是誰,還有多久贏得這場遊戲?沒有人知道。
不過,人們似乎忘記了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在負和遊戲中,只有不進入遊戲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狂熱的資金盤遊戲
2018年7月底,一款以太坊遊戲Fomo 3D突然在區塊鏈世界裡流行起來。
根據DappRadar數據顯示,Fomo3D在7月20日當天24小時內用戶量暴漲近500%,交易量更是翻了100倍,從410個ETH直衝近4萬個ETH。在遊戲類DApp用戶活躍榜中排名第一。
這款遊戲最驚人的是它無比高效的吸金能力。截止到8月9日,Fomo3D用戶的總投資金額已經累計高達96229個ETH(人民幣合約2.36億元)。人們在其中購買了34,619,256 把Key,換得了1,038,577,702秒,相當於幾乎整整33年的時間。
Fomo3D日活和交易量變化(數據來源:Dappradar)
Fomo3D的魔力在於,它的規則無比簡單,但又無比精巧。
人們為什麼願意這麼瘋狂地往裡面投錢換時間?很簡單,只要你換來的時間能夠保證你是最後一個出價的人,你就可以拿走所有人48%的錢。
Fomo3D設置了一個資金池和一個以24小時為上限的倒計時器。用戶使用ETH購買遊戲平台發布的key,每一把key會使得獎金池的倒計時回退30秒。隨著玩家越來越多,key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所有用戶購買key的資金一部分存儲入資金池內,另一部分作為分紅分配給其他用戶。在24小時的倒計時結束時,最後一個購買key的用戶會拿走所有資金池獎勵的48%,其餘50%分配給本局參與的用戶、P3D持有者和下一輪獎金池,剩餘2%留給社區。先進場的用戶能夠優先分配後入場用戶的收入,以擊鼓傳花的方式分享資金池紅利。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是搶到最後大獎的幸運兒,Fomo3D還設置了更多的「賺錢」方式。用戶可以通過分享邀請更多用戶獲得收益。任何人通過某個用戶分享鏈接而加入Fomo3D遊戲投入的ETH,該用戶都將獲得其10%。此外,每當有用戶買入P3D的時候,有10%的比例分給所有P3D持有者。
這兩種方法,其設計原則均是基於「每增加一個下線,上線就將獲得相應分紅」的原理。在整個Fomo3D體系內,大多數情況下早期入場者要比後入場者具有更高的優勢。後入場者將付出更高的入場費用。如果遊戲在他進入後的短時間內結束,後入場者將損失不小。因此,每個入場者都會極力拉來更多的後入者,以保證自己的先入優勢地位。
然而悖論在於,想要獲得大獎和獎金分紅收益,都必須讓遊戲結束。但每一個試圖讓自己成為最後一個的人,又將延續這個遊戲的生命。這就導致兩股力量在不停博弈,Fomo3D的結束時間也將無線延長。
甚至有人判斷,Fomo3D的「24小時」基本等於「永久」——遊戲永遠不會結束,資金永遠在疊加。最終讓遊戲停止的情況,要麼是key的價格上漲到無人能負擔,要麼是市面上的ETH被吸干,或者受到黑客攻擊。
負和博弈的本質
幾乎所有人都清楚,Fomo3D是一個資金盤遊戲。但只有少部分人能夠明確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本質為「負和博弈」的遊戲。
負和遊戲是零和遊戲的更進一步。零和遊戲意味著,在一個遊戲里,你虧的錢是別人賺的錢。只要有人賺錢,就一定有人虧錢。
而負和遊戲比這更慘。用戶虧的錢,只有一部分變成了用戶賺的錢,剩下的一部分被平台或者其他第三方統統拿走了。
經典的賭場遊戲規則設計往往即遵循「負和博弈」原則。這也就是「久賭必輸」的原理。只要你在牌桌上呆到一定的時間,你的收益就會變成賭場的收益。
Fomo3D的遊戲設計同樣遵循「負和博弈」原則。用戶購買key的資金,只有一部分用來投入獎池作為獎金,另一部分被用作邀請分紅、P3D持有分紅和空投等方式分發出去。另外還有2%被用作社區基金的收益。
Fomo3D資金分配機制(圖片來源:DappWorld)
要弄清Fomo3D的負和博弈,一個關鍵問題是——到底有多少人從Fomo3D的遊戲里賺到了錢呢?
DappWorld提供的數據顯示Fomo3D近20000用戶裡面,有13000人虧損,一共賠了 6萬個ETH,人均虧損4.6ETH(摺合人民幣11300多元)。其中腰斬50%以上的有大約12000人,一共虧了5萬多個ETH,。虧損達30-50%的有500人,虧損30%以內的有600多人。
剩下的7000多個用戶不虧或盈利。這部分用戶一共賺走了大約2.2萬個ETH, 然而其中的1萬個被頭部的77個人賺走。除頭部77個人均賺得129個ETH(摺合人民幣32萬),剩下約6900人均才賺得1.74個ETH(摺合人民幣4300元)。
Fomo3D盈虧人數統計(圖片來源:DappWorld)
很明顯,Fomo3D是一個負和博弈遊戲。其中虧損人數是賺錢人數的2倍,虧損總數是盈利總數的近3倍。除了頭部的幾十個人,人均虧損金額高達人均盈利金額的近3倍。
人性試驗場
有意思的是,Fomo3D的創始團隊從一開始就不諱言遊戲的本質。他們甚至光明正大地告訴大家——這就是一個騙局。
遊戲名字FOMO的意思即為「擔心錯過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3D的官網地址更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提醒:http://exitscam.me(逃脫騙局的我)。
在網站上,也隨處可見對用戶身處騙局的警告(or諷刺):
「We』re pretty sure this is some form of evil super-science」(我們很肯定,這是某種邪惡的超科學)
「Welcome to a psychological social experiment in greed」(歡迎來到這個關於「貪婪」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Someone else is EXIT SCAMING.」(他們都逃離騙局了!)
然而,這一切並無用處。就像香煙盒子上的「吸煙有害健康」無法阻止人們吸煙一樣,這些提醒也無法阻止人們湧入Fomo3D。
Fomo3D的瘋狂甚至造成了以太坊網路的擁堵。7月中下旬,在Fomo3D用戶大量湧入的時間段,以太坊待確認的交易數達到了近7萬筆。交易費用也隨之拔高,超越了今年1、2月份因為以太貓遊戲火爆而造成的高手續費價格。
以太坊手續費變化(數據來源:etherscan.io)
人們的貪婪引來越來越多仿Fomo3D遊戲出現,這進一步加劇了以太坊的問題。從8月6日開始,以太坊網路上一個地址在48小時內共完成轉賬超過8萬筆,造成以太坊網路持續擁堵。據區塊律動報道,區塊鏈安全團隊 PeckShield發現這個地址屬於一個正在中國宣傳的仿 Fomo3D 遊戲LastWinner。受此影響,以太坊的轉賬手續費gasprice價格上漲近5倍。
Fomo3D 團隊成員Justo曾在推特上挑釁以太坊創始人V神,宣稱他們「已經發現了可以毀滅以太坊的武器」。V神的回應也印證了二者最終的零和博弈。他認為這個遊戲最後只有兩個結局:「1.最終某人贏得大獎,立即獲得大量 ETH ,影響市場穩定;2. Fomo3D 合約被攻破。」
但在瘋狂的背後,隱藏著另一些冰冷。在以太坊上一共有近400個區塊鏈遊戲,大部分遊戲日活躍用戶都難以過百。曾經火爆一時的以太貓、以太鎮-月亮工廠和Fomo3D都是同一類型的「擊鼓傳花」遊戲。
遊戲生命周期短,已經成為區塊鏈遊戲的最大問題。以太貓最高峰的日活躍用戶曾達到1.4萬人,一度佔據整個以太坊15%以上的流量,如今只有可憐的184人。Fomo3D也從最高峰的日活超1萬人,跌到了目前的不足1000人。
這更像是一筆魔鬼的交易。基於人性貪婪的設計,讓目前的區塊鏈遊戲幾乎無法逃脫忽熱忽冷的命運。而同樣基於人性的貪婪,大多數人們也無法從Fomo3D這個名為「騙局」的遊戲中逃脫。
當用戶離開Fomo3D網頁時,會彈出提示框,寫著「恭喜你,逃離騙局」。不幸的是,人們認為這句話才是一個騙局。
8月9號下午6點,Fomo3D的倒計時又重新跳回了23小時16分。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點。
在這場人性的實驗里,倒數還在繼續。
版權聲明
(本文為《財經》與騰訊獨家合作內容,謝絕轉載)


TAG:CJ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