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完成6星組網!「天河工程」星箭研製正式啟動
8月6日,2018年對口支援青海大學工作會議暨「天河工程」衛星及火箭研製啟動會在青海大學召開。會議總結過去一年對口支援青海大學工作,啟動「天河工程」衛星及火箭研製工作。
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長王予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青海大學黨委書記俞紅賢、校長王光謙等領導參加會議。
會議介紹了「天河工程」總體情況,從衛星系統、地面實施系統、科學理論研究3個方面系統闡述了「天河工程」工作進展與預期目標,明確青海大學為天河一號衛星用戶,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為天河一號衛星及運載火箭抓總研製方,並下發天河一號衛星用戶使用要求。
「天河工程」衛星及火箭研製啟動會的召開及星箭研製合同的簽訂,標誌著天河一號衛星正式進入工程研製階段。八院將根據天河一號衛星用戶的使用要求,按計劃、保質量完成研製任務,2020年完成一期雙星研製、發射,2022年完成6星組網建設,具備三江源地區1小時重訪能力,為「天河工程」實施提供天基保障,為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貢獻力量。會上,王光謙和八院院長代守侖簽署了天河一號衛星及配套運載火箭研製合同。
會上,王予波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各對口支援高校、航天科技集團等對青海省高校發展所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天河工程」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舉措,具有重大的科技創新與社會意義,標誌著青海省在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解決生態保護問題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省委、省政府對「天河工程」高度重視,希望研製方高度重視、精心策劃,早日實現目標,為保護三江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貢獻力量。
吳燕生對「天河工程」的重要意義及工作進展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天河工程」衛星及火箭研製啟動會是「天河工程」衛星研製的重要里程碑,標誌著「天河工程」從理論研究、地面驗證上升到空間科技工程層面,也是落實此前青海省人民政府、航天科技集團、清華大學「天河工程」戰略合作協議,及青海大學、八院「天河工程」合作協議的實質性工作。他強調,「天河工程」的提出是一項重大理論創新,後續順利實施對青海省、全國乃至全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對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陳旭表示,「天河工程」項目是校企地合作模式的重大創新,對發揮高科技企業的科技引領作用,實現科教興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清華大學將更加深入地參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大力推動與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深度合作,希望通過進一步深化與青海省、航天科技集團的合作,服務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
什麼是「天河工程」?
「天河工程」是基於大氣空間的跨區域調水模式,旨在科學分析大氣中存在的水汽分布與輸送格局,進而採取人工干預手法,實現不同地域間大氣、地表水資源再分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認為,「天河工程」及未來南水北調「空中走廊」的構想,有助於實現青藏高原地區生態效益最大化,促進全國特別是北方經濟社會發展。
來源:《中國航天報》、新華社、央視網、青海大學新聞網
編輯/楊成
監製/黃希


※臨發射前11天的晚上,高分十一號總師向隊員們鞠了三個躬
※洲際導彈:實戰化之路要邁這幾道坎
TAG:中國航天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