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大將打光棍,朱元璋熱心當紅娘,哪料弄巧成拙,戰將率部投敵
話說,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鄉募兵,一下子募集到七百多兵員,其中包括徐達、周德興、郭英等一批戰將,得升為鎮撫。
憑藉著這支生力軍,朱元璋順利攻下了滁州。
真可謂是喜上加喜,錦上添花。
這還不算,朱元璋在滁州與失散多年的親人團聚了,這些親人包括寡嫂王氏、亡兄遺孤朱文正,還有姐夫李貞、外甥李文忠。
拉著親人們的手,朱元璋激動得泣不成聲。
這之後,朱元璋視朱文正、李文忠這兩個孩子猶如親子,培養他們讀書識字、騎馬習武。
朱文正成年後,朱元璋更親自作主,替他聘娶了手下得力大將謝再興之女為妻。
關於謝再興其人,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應天府時,他已經是中翼右副元帥了。
至正十七年(1357),中翼大元帥常遇春攻取池州,右副元帥謝再興出兵略地,在池州附近的石埭縣(今安徽石台縣)擊敗了陳友諒軍,將石埭縣納入朱元璋轄下的江南行省池州府(治所貴池)。
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在諸全州(今諸暨)設立樞密分院,同時置明海翼元帥府,升謝再興為院判,王玉等為元帥,共同率兵鎮守諸全州。
至正二十二年(1362),金華蔣英和處州李祐之連發叛亂,張士誠趁機派遣弟弟張士信領兵十萬,前來進攻諸全。
謝再興與張士信鬥智斗勇,堅守了一個多月。
到後來,謝再興派遣海翼元帥李子實、總管甘汝珏等乘夜出城,在外設伏。次日,自己引兵從南門出戰。當兩軍激戰正酣,伏兵突然從背後掩殺而至,張士信軍大敗。
莫名其妙吃了這一敗仗,張士信羞憤不已,益兵再攻。
城內物資緊缺、將士疲憊,謝再興只好向剛剛收復了金華的李文忠告急。
李文忠一面調胡大海的養子胡德濟率兵往援,一面虛張聲勢,四齣榜文,聲稱平章邵榮大軍不日將至。
張士信軍見榜,驚駭不定。
胡德濟、謝再興兩軍內外夾擊,同時發力,一時間,金鼓銃炮震天地,張士信軍驚亂,人馬奔走,自相蹂躪,一敗塗地。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胡大海攻克諸暨時,有個姓錢的人前來投降,朱元璋曾賜給他衣物。沒承想,此人後來又投降了張士誠,並獻毒計:在離諸暨五十里處的十里溪中修築一攔河壩,準備積蓄大水,以淹沒諸暨城。謝再興與張士誠軍爭戰多年,捉拿到這個姓錢的,押送京城就死,讓朱元璋痛痛快快地出了口惡氣。
但是,至正二十三年(1363),陳友諒將張定邊陷饒州;張士誠將呂珍破安豐,殺劉福通;陳友諒又大舉兵圍洪都。
就在此戰事節節吃緊的緊要關頭,謝再興卻率部叛降了張士誠!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幾乎氣得昏了過去。
謝再興為什麼會率部叛降了曾經的敵人張士誠呢?
時在李文忠軍中為幕僚的劉辰著有《國初事迹》,交待了謝再興叛逃的前因後果。
原來,謝再興的心腹左總管、糜萬戶兩人,曾挾帶違禁物品私下裡到張士誠轄區揚州易賣,朱元璋恐泄國事,拘拿了此二人,殺之,以首懸於謝再興廳上。再命令謝再興回京聽宣諭。另遣參軍李夢庚往諸暨節制軍馬。回到應天,謝再興發現自己的小女兒被朱元璋自作主張許配給了右丞相徐達,心中非常不高興。經過一番調查,朱元璋發現左總管、糜萬戶私易違禁物品事與謝再興無關,也就讓謝再興重回諸全州,聽從李夢庚的調遣。謝再興回到諸暨之後,憤於自己無權無勢,口出怨言說:「女嫁不教我知,有同拉郎配。又著我聽人節制。」一怒之下,夥同知府欒鳳,就地執拿了李夢庚,率領元帥王玉、陳剛,以諸暨全城的兵馬,前往紹興投降張士誠。
謝再興投降了張士誠後,又多次引軍前來攻打諸暨,最後,在攻打諸全新城時,全軍覆沒,其本人下落不明。
謝再興敗亡之後,其弟謝三、謝五與子侄尚在餘杭。
至正二十六年(1366),李文忠率兵圍城,宣諭他們投降。
謝五在城上拜見而說:「保得我性命便出降。」
李文忠指天發誓說:「我是總兵官,不得殺你。」
謝五於是開城出降。
遠在應天的朱元璋聽說謝五等人已降,迫不及待派人取他們赴京。
李文忠清楚朱元璋的性格,心知不妙,上奏說:「恐失信於人,後無肯降者。」
朱元璋的回答卻是:「謝再興是我親家,反背我降張士誠,情不可恕。」
果然,謝五等人到了應天,就被凌遲碎割處死了。
由此可知朱元璋對謝再興叛逃降敵之事恨到了極點。


※國外一名50歲的「糟老頭」,卻遊走於各大美人之間
※此人以「馬革裹屍」為己願,屢演一騎當千之壯舉,最終封王拜相
TAG:覃仕勇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