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夕節」隨想》?作者

《「七夕節」隨想》?作者

三江文學

散文刊第740期

陪伴您每一天

「七夕節」隨想

作者|陳潔 朗誦|媛媛 編排|紫衣雲夢

小時候不知道「七夕」是啥意思,不懂「乞巧節」的含義。每逢農曆七月初七,便傻乎乎跟隨村裡大哥大姐們,在村口那顆大槐樹下「乞巧」。

對於一些具體「乞巧」細節,我已記不太清楚了。能記得的只是「七夕」前兩天,村裡一些熱衷娛樂活動的婦女們,便開始忙活,準備一些「七夕」禮品,「乞巧」服裝,製作「牛郎」和「織女」紙紮人等等。七夕前一天晚上,人們便聚集在村口那顆「大槐樹」下,等待「乞巧」開始。大人小孩特別多,熱鬧得跟過年一樣。在幾張大方桌上,敬祭著紙紮的「七仙女」和各種天宮布景圖,點燃香蠟,擺放許多果品。煙香繚繞,蠟燭通明,鼓樂齊奏,管弦和聲。然後主持「乞巧」節的人便按照程序,一項項進行。參與「乞巧」的人,隨之便有節奏的圍著「七仙女」一邊轉一邊唱著「乞巧歌」……

「天皇皇地皇皇, 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巧呀巧,梨兒棗,眾家姐妹唱七巧。第一巧,巧我心,心巧人心換人心。好心要報好心人,十人見了九人親。第二巧,巧我耳,耳巧好壞能明清。女娃要聽好人言,不做惹事是非精。第三巧,巧我口,口巧人前不出醜。多在人前說好話,背後少惹眾人罵。第四巧,巧我眼,眼巧看近能看遠。不偏不斜看得正,好事壞事能看清。第五巧,巧我手,手巧樣樣都會做。會織會紡會做飯,一世不窮有吃穿。第六巧,巧我腳,腳巧不纏爛裹腳。穿上花鞋走正路,一直走到天盡頭。第七巧,巧我頭,頭巧不戴花來不搽油。世上好人配好人,恩恩愛愛到白頭。」。「乞巧乞巧嗬哎嗨,我把七姐迎下來。」等等。

這些「乞巧歌」反覆被參與「乞巧」的人輪番一邊跳著,一邊唱著,周圍觀看的人一邊拍手,一邊附和,期待牛郎織女會面。子夜交更,觀望牛郎星,織女星會面。別有一番景緻。等到「乞巧」節結束,便分發祭獻的果品給大家。等看到牛郎星織女星會面時,我的兩個眼皮早就打架了,便東倒西歪的跟隨母親一起回家。因為實在太瞌睡了。

兒時的「七夕節」雖然過得懵懵懂懂,不知所云,但那時的熱鬧場面,和人們高漲的熱情一直讓我模糊記憶,深切懷念。不知何時,我們農村一年一度盛大的「乞巧節」不知不覺銷聲匿跡了,我也淡忘了兒時「乞巧節」過程。當時間把記憶推入遺忘的邊緣,兒時樂趣的「乞巧節」卻成為而今浪漫的「情人節」了。再也看不到兒時「乞巧」的情景,再也聽不到往昔「乞巧」的歌兒了。能聽到的是直白的「我愛你」!

我不知道如今的「七夕節」人們如何過,過去的「七夕節」似乎大人小孩都參與,圖的是個高興快樂。而如今的「七夕節」,似乎大多是少男少女的專利節日,表現了個刺激浪漫。不管兒時的七夕「乞巧」,還是而今的七夕「情人節」,不管參與者是誰,都希望愛有所依,情有所託。人人心靈手巧,個個聰明智慧。有情人終成眷屬,單身者儘早覓得自己的心儀。「七夕節」快到了,願每個人「七夕節」過得多姿多彩,幸福快樂。

GIF

作者簡介

陳潔:男,陝西省周至縣樓觀鎮鹿馬村人。教師世家,書畫門第。幼受當地文化及家庭環境影響熏陶,喜書畫、愛文學、善收藏。曾在《陝西教育》《當代青年》《陝西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稿百餘篇。其代表篇目有《愛的晶體是真誠》《她為何悄然離去》《幾度風華幾度情》等。現就職於周至縣樓觀鎮一學校,為周至縣作協會員,《陝西日報》《西安晚報》特約撰稿人。

主播簡介

媛媛:(鄭媛青)性格開朗,熱愛生活,喜歡親近大自然,願以聲音詮釋美好人生,願給人們帶來詩文情韻和快樂。

散文詩刊

社 長:李不白

高級顧問:衣非

總 編:王建雄

副總編:伊 人 祁連陽光

主 編:紫衣雲夢

副主編:墨蘭雪

朗誦團長:白 丁

朗誦副團長: 感謝生活

主 播:麗華 安然 瀾漪 海魂 含蓄 欲語斜闌 溫婕 白丁 伊人 尹長偉 簡單的幸福 王老大 滄海 玫瑰花 童話 琴韻 芳菲 感謝生活 百合 驕陽 悠然 雨默 媛媛 依欄聽風 微雨 馬秀 羋小月 弘願 無欲無求 紫羅蘭 燕子 周鯤 李維 喜洋洋 飄逸 王石磊 梅蘭 陌上花開橙果

特邀小主播:鞠文婷 佟航宇

散文詩刊有聲平台美文美誦文學天地

歡迎識別關注三江文學

五大平精彩不斷

三江文學散文詩刊

三江文學

名家美文欣賞

三江文學古詩詞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江文學散文詩刊 的精彩文章:

《夜殤》 文/奔特浠銘
《父親》作者:陳潔

TAG:三江文學散文詩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