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密投奔瓦崗軍,僅僅一年便坐上頭把交椅,靠的是什麼?

李密投奔瓦崗軍,僅僅一年便坐上頭把交椅,靠的是什麼?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義軍並起,其中,勢力最大的便是我們熟知的瓦崗軍,瓦崗寨在今河南滑縣東南,瓦崗軍因此而得名。

瓦崗軍早期的首領是翟讓,他手下匯聚了單雄信、王伯當等各路起義軍首領。大業十二年(616年),曾經參加過隋朝上柱國楊玄感起兵造反的名士李密也加入了瓦崗軍,瓦崗軍的勢力從此迅速大振。

李密上瓦崗寨後,僅僅一年便為瓦崗軍立下了五大功勞,而也正是這五大功勞,讓李密取翟讓而代之,短時間內便坐上瓦崗寨的頭把交椅。

李密的這五大功勞分別是:

第一、翟讓接受李密建議,主動聯合周圍的農民起義軍,瓦崗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

第二、建議攻佔河南滎陽諸縣,取得了立足的城池和充足的糧食。

張衛健飾演的程咬金

第三、消滅了隋朝大將張須陀。滎陽諸縣為隋朝運河的生命線,瓦崗軍攻佔滎陽後,震驚了隋煬帝,他立即命令大將張須陀反攻,確保大運河的暢通。瓦崗軍過去曾多次被張須陀擊敗,聽說他又帶兵前來,都大為恐懼。

李密卻冷靜布置,他在大海寺(今河南滎陽東北)布下伏兵,讓翟讓率一隊人馬與張須陀交戰,稍一接觸便佯裝敗退,張須陀則窮追不捨,到埋伏之地,李密的伏兵四起,隋軍大敗。而張須陀也真乃是一員虎將,自己四次突圍而出,但看到部卒被圍,又沖入包圍圈,最後力竭而亡。

葉祖新飾演的裴元慶

第四、奪取了興洛倉。興洛倉又名洛口倉,隋煬帝大業二年(606年)建,在今河南鞏縣東南,周圍二十里余,有窖三千,每窖可容糧食八千石,為隋朝的第一大糧倉。又是黃河入東都洛陽的漕運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大業十三年(617年)二月,李密、翟讓攻克了興洛倉,並大開倉門,任由饑民取食,此舉大塊人心,義軍人數又迅速擴張。

第五,殲滅了洛陽派出的隋朝征繳軍。當時隋煬帝在江都,東都由越王楊侗所鎮守。洛口失守,切斷了洛陽城中隋軍的重要糧源,引起了城中隋軍的恐慌,於是,他們派出軍隊圍剿洛口倉的義軍。

李密和翟讓得知這一消息,分十隊精兵八面埋伏,以逸待勞,很快地就大敗隋軍,而洛陽城的隋軍也被折損十之五六。

洛口大捷,李密取得了無可爭議的領袖聲望,翟讓自知才能不及李密,便把瓦崗軍的頭把交椅讓給了李密,並奉李密為魏公。

李密設壇場即位,組織行軍元帥府,拜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單雄信為左武衛大將軍,其餘也都拜授官職,令他們各領本部,李密正式建立了獨立的政權,號令天下。

除了隋朝的官員比如裴仁基、柴孝和、驍將羅士信等紛紛獻城投降外,孟讓、秦叔寶、程咬金等各路英雄也都絡繹不絕地投奔瓦崗寨。當時「道路降者不絕如流,眾至數十萬。」瓦崗軍聲威大漲,自此成為隋末農民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義軍。

本文參考文獻:《隋唐簡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好男不當兵」這一俗語,為何在一千年前就誕生了?
郭子儀麾下平定「安史之亂」的蓋世英雄,一年後為何又起兵反唐?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