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兩九千歲,一個升級九千九百歲,一個加持萬歲,都不得善終

歷史上兩九千歲,一個升級九千九百歲,一個加持萬歲,都不得善終

原標題:歷史上兩九千歲,一個升級九千九百歲,一個加持萬歲,都不得善終


「萬歲」,顧名思義永遠存在,古代多用於臣子對君主的祝賀之辭。在戰國時期,百姓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秦漢時期,對君稱萬歲更是習以為常。但是隨著歷史的演進,本是祝賀之詞的萬歲,卻逐步成為皇帝的專屬,自宋以後的封建朝代尤為如此。


萬歲成為皇帝專屬,誰若染指妄稱,便會召來殺身之禍。北宋將領曹利用,曾官至宰相,權重一時。他的侄子曹汭有次酒醉後穿黃衣,讓別人喊萬歲,以謀反罪杖打而死。曹利用受牽連被降官,最終上吊自殺了。


如此看來,萬歲是萬萬不能喊的,不僅落人口實,還常常禍及家人。既然皇帝稱萬歲,那麼臣子一般稱什麼呢?



其實,除了百歲,稱千歲、五千歲、六千歲、七千歲、八千歲、九千歲的都有。一般而言,高出皇帝輩分的王爺,以及與皇帝同輩的皇族,才有資格稱千歲。其後的五千歲、六千歲、七千歲、八千歲、九千歲可以說是千歲的衍生品。總之,代表身份不一般,權力很大,地位很高。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古代雖有「異姓不封王」的規矩,但在具體實踐中,卻要靈活的多。明熹宗時期,魏忠賢專斷國政,權傾一時,就常常稱九千歲。太平天國時期,異姓封王愈加泛濫。永安建制時,全軍「學習為官稱呼問答禮制」,洪秀全稱萬歲,後又頒布《太平禮制》規定「臣下呼稱幼主萬歲」。天王、幼主稱萬歲,為數眾多的異姓王自然是不遑多讓。根據《天命詔旨書》,東王楊秀清稱九千歲,西王肖朝貴稱八千歲,南王馮雲山稱七千歲,北王韋昌輝稱六千歲,翼王石達開稱五千歲,等等。



千歲雖多,九千歲就屈指可數。原因不難理解,皇帝才稱萬歲,你稱九千歲離皇帝只有一步之遙。被人喊的久了,難免就有謀反忤逆的嫌疑。所以,歷史上敢以九千歲自稱的並不多。上文所說的魏忠賢和楊秀清可算為數不多的兩例。


魏忠賢於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時人常稱其為九千歲。到了天啟年間,魏忠賢打擊東林黨後,黨羽遍布朝野,九千歲又升級為「九千九百歲」,離皇帝只有百歲之遙。這自然是不被允許的。朱由校駕崩後,信王朱由檢即位,朱由檢素來知曉魏忠賢的罪惡,厭惡已久。後來,朱由檢借嘉興貢生錢嘉征彈劾魏忠賢十大罪之機,命逮捕法辦。魏忠賢自縊而亡,屍體也被肢解。


楊秀清稱「九千歲」不到五年,便集教權、政權和軍權於一身,成為太平天國實質上的首領。楊秀清指揮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以此大功,假借代天父傳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歲」加封為「萬歲」,由此拉開天京事變序幕。天京事變時,楊秀清及其家屬、部眾幾乎都被殺害。


可見,稱九千歲的一般都沒有好下場。無論是千歲,還是九千歲,抑或是萬歲,都是權力符號的一種象徵,誰要敢僭越加持,擁號自重,無疑會挑戰皇權權威,最終的下場可想而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趣 的精彩文章:

被虛構的五大武學高手,常常被認為真實存在,很多人都被影視騙了
殿試傳臚,才子顏值較低,朱元璋不忍直視,從此與狀元失之交臂

TAG:史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