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戰麥肯錫終成正果,我作為過來人給你三個忠告

兩戰麥肯錫終成正果,我作為過來人給你三個忠告

這是一位學員的故事。他做事情特別勤奮和能吃苦,連周末都能熬夜自習到深夜,我們就叫他勤奮哥吧。

Welson點評:

和很多人一樣,勤奮哥一開始也是狂刷case的節奏,做了四五十個case,看了狂多case書,最後卻沒能在暑期實習招聘季通過MBB的第一輪面試。

後來我幫勤奮哥梳理了case的各種類型和思路,他不僅在全職招聘季順利拿到了麥肯錫offer,還主動做起了Case Interview Coach,幫助學弟學妹們準備Consulting面試。

而讓他擔憂的是,他當年曾經犯過的錯誤,很多同學依然在犯,甚至提醒以後依然難以糾正。這篇文章他將以一個過來人和一個Case Interview Coach的雙重視角,給後來人一些誠懇的忠告。

篇首語

我的故事

還記得那一天,我完成了大麥最後一輪面試,向Recruiting Partner致謝並握手,走出陽光明媚的大麥Office那一刻,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

我知道我的表現基本沒有什麼瑕疵,果然,我也終於成了一名麥府人。

我對大麥的嚮往始於本科畢業那一年。大學最好的朋友,學霸一枚,成功拿到麥肯錫的Offer。而作為小學渣,我連面試都沒撈著。從此,人生走上不同的分岔。我開始了在國內CPG公司的工作,而大麥成了心中一個越來越遙遠的夢想。

幾年之後,我決定申請MBA,並且幸運地拿到了美國一家top 15學校的Offer。而我讀MBA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重新爭取到一次加入頂級諮詢公司的機會。

可惜我的第一次嘗試(Summer Intern面試)又以失敗告終。

在經歷了DIY準備Summer Intern面試的慘敗後,偶然中我看到了Welson老師寫的《諮詢求職失敗7宗罪》,仔細讀了幾遍,發現這七個問題一個不落,全中。。。痛定思痛,為了抓住Full Time Recruiting這最後一次進入麥肯錫的機會,我決定破釜沉舟、拜師學藝。

後來,在Welson老師的幫助下,我系統地重新總結和鍛煉自己的Casing技巧,經歷了老師指導下的嚴格訓練,終於在Full Time Recruiting中成功拿到了offer。從懵懵懂懂地開始第一個Mock Case到拿到offer,正好12個月。感謝Welson老師讓我美夢成真!

拿到offer之後,我開始幫助學弟學妹們準備Consulting面試,成為了一名Case Interview Coach。讓我擔憂的是,我當年曾經犯過的錯誤,很多同學依然在犯,甚至提醒以後依然難以糾正。這篇文章我將以一個過來人和一個Case Interview Coach的雙重視角,在老師總結過的「七宗罪」基礎上聊聊我覺得最重要的三條。

把casebook當成教科書

估計大多數同學和我一樣,學習工作中並沒有太多的機會接觸strategy level的商業分析。在這種情況下,casebook給了我們最容易接觸到大量商業案例分析的機會。

然而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casebook中的case基本都是歷年面試的前輩們留下來的面經,因此我認為其中大多數的case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很多case並不完整。

首先,由於時間所限,面試中的分析往往會局限於framework中的2-3個點,那麼挑戰就來了:由於casebook的每個case往往是蜻蜓點水,因此對於不同類型的case,完整的分析思路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無法從casebook裡面學到。比如說,假設你作為consultant獨自負責一個private equity case時應該看哪些點,這種根本在casebook裡面找不到。而casebook中面試官當時沒有問到的問題,很可能在你下一次面試中或者實際工作中就會出現。

其次,面試中很多數據碰到nice的面試官會直接給你。然而,如果下一個面試官不給你數據,比如market size,product price,你能在短短的面試中通過邏輯化的分析自己得出合理的估計嗎?

第二個問題是很多casebook中的framework並不是最合理的,而且基本沒有casebook會專門說清楚framework背後的rationale。我相信很少有同學會去死記硬背casebook上的framework,那麼又有多少同學認真思考過什麼樣的framework是最合理的,issue tree上每一個分支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分支再往下又該如何breakdown?如果死記硬背有用的話,百萬年薪顧問的工作也太好做了吧?

我見到過不少同學(包括當年的我自己)在做一兩個mock case比較順利之後就沾沾自喜,殊不知這往往只是因為運氣,以及mock interview時的面試官手下留情沒有challenge你。一定要通過系統有效的練習和總結,增大成功的必然性和增強自己的抗虐性。

沒有找正確的人練習case

相比於克服casebook自身的缺陷,找到合適的人練習case可能更難。相信大多數正在準備面試的同學已經知道,盡量要找拿到了MBB Offer的前輩練習,而不是找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學練習。畢竟大家水平都有限,拿著casebook這本殘經,沒有人指導容易走火入魔。

而就算是找到了有MBB Offer的前輩幫忙做Mock Interview,這些Coach的心態又會是如何呢?典型的心態有三種:

心態A:保護Candidate自信心

這種心理下的Coach,出於保護你自信心的角度,不會在面試中問太難的問題,也不會給你提出太尖銳的意見。這未必是好事。前面我說過,很多casebook中的case不完整,如果Coach不challenge你的結構化思維,也不問你深入的問題,你能得到的提高有限。

心態B:盡人事

作為中國留學生,以前找非中國國籍的Coach做case時我偶爾會有這個感覺。也許是我的casing和communication水平並不能impress對方,所以有些Coach會照本宣科地按照casebook的思路走一遍,然後提一些不痛不癢的意見了事。這也不能怪他們,自己casing中暴露的問題太多,幾分鐘說不完,人家沒有辦法花更多的時間來幫我糾正所有的問題。

心態C:這是個好苗子!

如果面試者的case水平比較高,我會給TA更多的challenge和更多的指導。這樣的Candidate往往已經走上正軌,形成了自己比較成熟的分析思路,對於Coach提出的問題能很快break down。不過作為Coach,我碰到這種情況真不多,估計10%吧。

我個人認為在準備面試的過程中,前兩種心態對於Candidate並不一定是好事。中國同學的學習能力和抗打擊能力都是超強的,不需要像溫室花朵一樣的呵護。而Coach的第三種心態,往往需要Candidate用自己的表現去贏取。

思維不夠結構化

Welson老師指導我Casing的第一課,就是結構化思維。這其實是最基礎也最難的部分,而一旦經過訓練並掌握了結構化思維之後,即便是不常規的Consulting Case也能在兩分鐘內結構化地break down。這看起來簡單的五個字,直到現在,我還常常有新的反思和發現。

大麥有本很有名的書叫做「金字塔原則」就是講結構化思維的。馮唐說:「進了麥肯錫公司,我被訓練的第一個玩意兒是金字塔原則。後來證明,這也是之後諸多訓練中,最寶貴最有用的玩意兒」。

遺憾地是,大多數準備面試的同學正是在結構化思維上做得最差。而無論casebook,還是之前我能找到的Coach,基本都沒有系統地強調結構化思維。在面試中無論是分解case問題,或者回答brainstorm question,結構化思維都是最強利器,沒有之一。拿brainstorm question來舉例,沒有人可以永遠依靠industry insights和靈光一現,然而將問題結構化分解後,卻可以讓人更容易地想出有創意的想法。

結構化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像剛才提到的「金字塔原則」這本書,爭取抽時間要看看。如果只是看一遍卻不思考練習的話,也許會覺得上面很多都是道理正確的廢話。要學會把結構化的思維運用到你做的每一個case里,用到你看的每一篇商業新聞上,甚至用到你面試時的behavior question中去。

寫在最後

感謝這段Recruiting經歷帶給我的一切。歷經八十一難,終於又要開始另一段旅途。

坦白地說,沒有Welson老師這位「擺渡人」,我未必能靠DIY拿到大麥Offer,也很難悟到上面的這些道理。我也很欽佩Welson老師開啟的這番事業,相信在未來,Welson老師一定能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人圓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定百萬年薪 的精彩文章:

TAG:搞定百萬年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