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聯師長破產抗日血灑西征路 為國捐軀後妻女生活悲慘 三代尋親八十年

抗聯師長破產抗日血灑西征路 為國捐軀後妻女生活悲慘 三代尋親八十年

..修改

歲月中攔腰閃過的血光,墓碑前花朵搖曳的憂傷,多少次淚水模糊雙眼,悲憤和時間一起流淌......家雖破,國不忘。浩蕩三軍上戰場,一寸山河一寸血,鐵血喚醒東方亮......

(張傳福烈士犧牲地紀念碑。)

(青山已老,英雄未歸——尋張傳福烈士忠骨。)

青山不老,英雄未歸.....

英勇的東北抗日聯軍與兇殘的日本帝國主義浴血奮戰14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在與日寇殊死戰鬥中,無數戰友為國捐軀,永遠消失在白山黑水,興安老林.....抗聯六軍二師師長張傳福就是其中一人......

80年了,他孤獨長眠於青山懷抱之中,陪伴他的只有一身滿是彈孔的戎裝、一床沾滿鮮血的毛毯和兩把盒子槍....

80年了,踏遍老林深山,尋遍鐵林絕壁,都找不到他的蹤影!

今生,我們還能找到他嗎?

【編者按】

這是一次特殊的抗戰尋親。

因為我們要尋找的主人公早在80年前已為國捐軀。

他,就是在中華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帶領全家投身到偉大抗日救國運動中,無私將全部家產奉獻給祖國解放事業的著名抗戰英烈——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第二師師長張傳福烈士。

1938年7月上旬,他與東北抗聯六軍參謀長馮治綱率領三百餘指戰員踏上西征路,遠征千里之外的松嫩平原,開闢新的根據地。8月23日,在黑龍江省湯原縣北黑金河溝口遭日偽突然襲擊,突圍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6歲。

因戰況緊急,戰友們只能用刺刀刨開草皮亂石泥土,將他匆匆掩埋在興安老林。

沒有棺材,沒有葬禮,沒有墓碑。

一身滿是硝煙彈孔的戎裝、一床被鮮血染紅的軍毯,兩把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盒子槍,那是他的全部陪葬。

由於日偽四處追殺,顛沛流離中的親人半年後才得知他犧牲的消息。

........

歷史的塵煙已經遠去,我們今天已無從知曉他的親人在得知他犧牲消息後是怎樣一種撕心裂肺。但此刻,我們依然能感覺到當時那種凄慘與絕望的場景。

這,就是東北抗聯軍人。

這群特殊的人,他們為民族獨立、自由和解放而戰鬥,為祖國和信仰而犧牲。

犧牲後不久,親人們便開始在烽火硝煙的歷史塵埃中,尋找這位鐵血英雄的忠骨與人生點滴。他們的腳步踏遍了他曾浴血奮戰的三江大地,懸崖峭壁茫茫森林,黑金河沿岸灑滿鮮血之地......他們翻越「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人跡罕見的密林,歷盡艱險,在林海深處,與野獸搏鬥,遭毒蛇襲擊……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清明時節,陰雨綿綿,在那個荒涼偏僻的角落,冷冷清清,除了凋零在墓碑周圍厚厚的落葉,除了偶爾來緬懷英雄的親人,也就剩下那被風霜洗刷得看不清名字的紀念碑!

......

80年里,硝煙散盡。

80年了,人們已漸漸將他鮮活的模樣忘記。

在時間的沖刷下,他與他的名字,早已淹沒在浩如煙海的戰史與英烈名錄里,變成為一塊冰冷的石碑。

泣血問蒼天,您在何處?大聲喚親人,您在哪裡.....!

一次一次,千呼萬喚。

一次一次,淚雨紛紛。

興安松濤陣陣,三江之水低鳴,青山猶聞哭聲……

一 【尋親背景】

(張傳福將軍畫像。)

尋找人姓名:張傳福

出生時間:1902年4月

出生地:吉林省公主嶺

所屬部隊番號: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第二師

軍銜職務: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第二師師長

作戰特點:常勝將軍,擅長對敵伏擊戰,快速機動,精確全殲

犧牲時間: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三日

犧牲地點:黑龍江湯原縣北黑金河溝口

墓地大概方位:黑龍江省湯原縣黑金河暖泉溝

二 【簡歷】

張傳福原為湯原縣自衛團團長。1934年秋帶領自衛軍起義參加抗日,成為一名忠誠的共產黨員。曾參加湯原抗日游擊隊任小隊長,第三中隊隊長。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四團團長,同年6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第三團團長。1936年12月任抗日聯軍第六第第二師師長。1938年8月23曰,奉命西征途中遭到日寇的突然襲擊,突圍激戰壯烈犧牲,時年36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報道張傳福烈士事迹。)

三 【尋親請求】

四【張傳福烈士率隊西征、犧牲及所葬地點】

西征

西征部隊出發時間:1938年7月。

出發地點:梧恫河畔的老等山密營。

西征部隊人員:東北抗聯第六軍二師十一團、一師六團,共三百餘名騎兵組成。

指揮機構:東北抗聯第六軍參謀長馮治綱和二師師長張傳福負責指揮。其餘軍政指揮人員有:二師參謀長韓鐵漢、二師十一團負責人王鈞等。

西征目的:穿越人跡罕至的小興安嶺,衝破日寇對下江地區的重重包圍,到達松嫩平原,創建新的根據地。

壯志未酬 血染黑金河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東北抗日聯軍》中,曾參加西征的原黑龍江省省長陳雷同志的回憶錄中記錄了張傳福師長的犧牲:(P306)

「8月23日,部隊行至湯原縣黑金河西溝,在岔口宿營。半夜時,百餘名日偽軍「討伐隊」偷偷的摸到我宿營地,向我軍發起了突然襲擊。戰鬥打得相當激烈,炮聲轟鳴,第二師師長張傳福在戰鬥中負了重傷。但是他仍忍痛指揮戰鬥。經過激烈交戰,隊伍終於衝出了敵圍,到達安全地帶。我的肩頭鎖骨被敵人的子彈擊中負傷,戰士們抬著張師長前進。但因傷勢過重,流血過多,走了不倒三里地張師長就犧牲了。」

(記載張傳福烈士犧牲過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

據張傳福兒子張永勝回憶錄:

「1938年7月,我父親張傳福向下江人民和家鄉親友告別,按軍部命令率領第二師(二師十一團、一師六團)首批遠征部隊,由梧桐河畔老等山密營啟程,進行西征。

西征部隊途中在鶴崗、太平川等地多次補充給養。

8月22日,西征部隊途經湯原縣太平川耿家圍子時,通過群眾秘密送出糧食,以濟(接濟、保障)部隊繼續西征。不料,因天黑下雨,一匹馱著糧食的馬,不慎脫韁,脫離馱運輜重的隊伍,順路跑到太平川偽警察署院里,被敵人發現告密。湯原日本守備隊立即調集大批兵力,全力乘汽車隨後跟蹤追擊。到第二天傍晚,隊伍行至黑金河小南溝時,準備宿營,突然遭到從北山摸上來的百餘日軍的襲擊。在激烈的戰鬥中,我父親張傳福身負重傷。戰鬥結束後,部隊在六軍參謀長馮治綱等領導同志的率領下繼發西征,留下一部份戰友護送我父親張傳福等人轉移。但因我父親張傳福傷勢過重,流血過多,在轉移的第二天夜裡,即1938年8月23日英勇犧牲,終年三十六歲。」

另據參加西征的曾將張傳福師長從槍林彈雨搶下戰場的王鈞將軍在回憶錄《血薦軒轅》中,對此次戰鬥有過記述:(P101)

(記載張傳福烈士犧牲過程的王鈞將軍的回憶錄《血薦軒轅》。)

王鈞將軍回憶錄記載:

「1938年7月初,我們按預定的計划出發,第一天部隊走到湯原北山黑金河西溝岔住下。部隊剛剛把馬背上馱著的米鹽放在地上,敵人就從西北山崗樑上開槍,向我們十一團射擊,把做飯用的鐵盒子打的儘是窟窿。敵人抬高了射線,打到師里去了,把張師長腿打斷了。敵人採用的戰術是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用機關槍和擲彈筒猛烈火力壓制我們,在山下用機動部隊向我們衝鋒,想打得我軍什麼也帶不走。在萬分激烈的戰鬥中張傳福師長腿被打斷,我立即命令十一團就地卧倒向敵人射擊,頂住敵人的進攻,冒著冰雹似的彈雨,和同志們一起用毛毯將張師長和十一團董英華連長等重傷號拖出險地,然後命令十一團撤下來。部隊撤到溝里馮參謀長住處,他在此情況下極為果斷的處理這一問題。把二師保安連留下,委託溫連長負責,把張傳福師長和董英華連長放一安全地方養傷,買葯,運糧,傷養好,繼續西征。」

目前,關於張傳福將軍的犧牲,從陳雷、張永勝、王鈞的回憶里以及其他抗戰史料佐證,張傳福師長犧牲後,二師保安連護送傷員戰士們將其埋在了黑金河暖泉溝山坡密林中,是用軍毯包裹著埋葬的,沒有棺材,用刺刀挖開草皮亂石,用石頭壘的墳,他的兩隻匣子槍也同時埋在了墳里......

張傳福師長犧牲是被擊中腿部動脈血管,腿被打折了,因失血過多而死。抗聯戰事多險惡,環境艱苦,難於想像,漫漫西征途中,一個傷口,沒有了鞋子都可能喪命,更何況是斷腿重傷。幾乎沒有任何醫藥救治,負了傷,除了靠自己生命的自我醫治,只能眼睜睜看著鮮血流盡而死了....

五 【關於「張傳福烈士犧牲地」】

(張傳福烈士犧牲地紀念碑)

黑龍江湯原縣黑金河果樹示範場坐落於城北黑金河溝口處,東面山坡立著一塊石碑,上書一行字:張傳福烈士犧牲地。2017年12月7日,張傳福孫子張徳昌尋覓到此,拜謁爺爺犧牲地,此前他一直不知道此處有一塊標明為爺爺犧牲地的紀念碑。該場場長王友林說,這塊碑起初是他們立的,是縣裡安排的,他們離的近,就讓他們場子給立上了,前幾年又在原址換了一塊大碑,重新修了圍欄。其實張傳福師長的犧牲地不在這兒,在場子西面暖泉溝里。

(張傳福烈士犧牲地——暖泉溝遠景)

(張傳福次孫張德昌拜謁爺爺張傳福將軍。)

(張傳福將軍次孫(右)與林場場長王友林(中)夫妻留影)

六 【委託人自述】別夢依稀八十年 漫漫無盡尋親路

2018年8月23日,是我爺爺張傳福烈士為國捐軀八十周年。八十年來,他靜靜的長眠於三江大地,白山黑水,老林深山....站在抗聯將士們曾經浴血奮戰的小興安嶺山麓上,站在爺爺為國捐軀的地方,回顧他英雄而傳奇人生,我不禁心潮起伏,黯然淚下!爺爺是我們全家的驕傲和自豪,但更多的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

我雖沒見過爺爺,但小時候總聽張和爺爺(爺爺大哥)給我講述他的戰鬥故事。從那時候開始,爺爺高大而英雄的形象就紮根在我的心裡。慢慢長大了後,我便開始思索:是什麼讓爺爺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面對殘暴的日寇義無反顧的無反顧地走上了抗日救亡的偉大鬥爭,是什麼原因讓他放棄富裕的生活拋家舍業、毀家紓難....?每當此時,我的的腦海就會浮現爺爺馳騁疆場與日寇激戰的身影,他血沃沙場倒下的瞬間....

那一刻,我被爺爺高尚愛國情懷深深感動,更加敬佩他為了中華民族獨立、自由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那一刻,我既為自己作為一名東北抗聯英雄的後代而驕傲,同時也為自己一直找不到爺爺忠骨而心如刀割!

那一刻,我默默發誓:今生一定要找到爺爺!

…………

當年,我的親人因為躲避敵人的追捕而隱姓埋名,組織無法找到我們,而後,埋葬爺爺的抗聯戰士由於各種原因陰差陽錯無法聯繫。而在黑金河與日偽激戰中冒著槍林彈雨把爺爺從戰場上搶下來的王鈞將軍,也只知道爺爺埋在暖泉溝里的大概位置。他曾2次去暖泉溝山找尋爺爺,因行動不便(王鈞將軍因作戰腿部負重傷,落下終身殘疾)他每次都站在暖泉溝山下久久不肯離去,臨走時指著山上說「師長就埋在那溝里」....

姑姑告訴我,當年爺爺犧牲的噩耗傳來,全家人都心如刀絞,悲傷不已......!不久曾祖母就因思念兒子過度悲傷抑鬱含恨去世!...在她咽下最後一口氣時交代後事:一定要找到老四(張傳福在家排行第四),然後葬在我旁邊......從那以後多年裡,我們家人就一直在打聽爺爺的下落......

父親懂事後,就便開始在爺爺犧牲地附近找尋,他逢人就問,見人就打聽。暖泉溝山高林密,常有野獸出沒,儘管多次受到野豬野獸攻擊,受驚後常在深山叢林奔跑被絆倒滾下山坡而傷痕纍纍,儘管如此,也從未放棄....由於牽掛爺爺,57歲的他於1995年10月20日帶著一生遺憾含恨離世,臨終前父親含淚交代:「你們要記住:爺爺是真爺們兒,是真英雄。我沒有找到他,你們繼續找,你們沒有找到他,就下下代找,直到找到,不能讓爺爺一個人孤獨的躺在大山裡....!那一次,我們全家人都嚎啕大哭,抱作一團....

姑姑,因為失去父親哭壞了眼睛。生前,她多次去爺爺犧牲地附近找尋。從家裡到爺爺犧牲地要走一天一夜。而姑姑家裡非常貧窮,沒錢坐車,每次都是自己趕著驢車,一路顛簸,餓了渴了就吃自己帶的饃饃和水,累了困了就躺在馬車上歇歇。黑金河附近的村民都認識她,他們說,常看到一個女人在黑金河兩岸不停徘徊,一會兒啜泣抽噎,一會兒悲痛欲絕,勸都勸不走……

而我,在長大後,除了在浩渺的史海記憶中,追隨爺爺英雄人生軌跡,也常去爺爺犧牲地找尋。每次去我都要在爺爺犧牲地挖一捧泥土,存放在爺爺老宅.....暖泉溝山高林密,危機四伏,尋覓途中常遭到野獸毒蛇攻擊...為保自身安全,去時要隨身帶自衛武器(刀具、鋼棒、鋤頭之類),偶爾也邀兩三好友結伴而行。儘管如此,由於林深面廣,又無儀器設備導航,我還是多次迷路在大山裡…...

為了不讓英雄被時間無情的吞沒,也為了更好的傳承抗戰愛國精神,2008年9月,我用平時積攢下的錢買下湯原縣勝利鄉一座破舊的老房子。那房子是我爺爺曾經艱辛創業積攢下來的家業,是我的祖輩們被日寇抓走後,爺爺寧願燒掉也不願留給日本鬼子的我們的家!…….

其實我買下爺爺抗戰以前的老宅子,就是想在心裡永遠留著他,留著這份深深的思念!同時,我也想在這裡建一座抗戰紀念館,紀念那些在白山黑水中為中華民族獨立、自由和解放不畏強暴而為民族獻身的抗聯英雄們。從而將這種偉大的抗戰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下去......!

...........

血濃於水,情重於山!

思念爺爺的情感打開了閥門般,一瀉千里.....!

當年,爺爺血灑疆場,為國捐軀,最後馬革裹屍,化作青山!

今天,一張《烈士革命證書》和國家給爺爺的畫像,這就是他留給我們張家唯一的「財產」!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殊榮,是祖國和人民對他革命功績最高褒獎!

..........

8月23日是爺爺為國捐軀已8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想到爺爺的忠骨仍不知何處,仍流落異鄉,我們全家都魂牽夢繞,心痛不已!

80年了,爺爺長眠青山,他已化作一縷英魂,融進廣袤的大地...他用頭顱和熱血,還有36歲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鑄成了中華大地上不屈的脊樑。山上那巍然屹立的松柏,就是我英雄的爺爺!

...........................

為告慰抗戰英烈,讓他魂歸故里,在此,我代表全家懇請社會力量提供幫助找尋。以此祭奠一名為捍衛中華民族尊嚴而英勇殉國的烈士,同時也了卻一名東北抗聯英烈後代的心愿。

在此萬分感謝無數好心人的幫助,感恩叩謝!

二零一八年八月十二日

抗聯老戰士李敏(中)親自書寫「傳承」贈張傳福將軍之孫張德昌(左)

(張傳福毀家抗日火燒的原勝利村張家大院所在地(現已由張傳福次孫出資從別人手裡購回)

(張傳福毀家抗日的原勝利鄉的原來張家的大水泡)

七 威震敵膽的武將 壯士熱血沃中華

張傳福師長是一名威震敵膽的武將,一生歷經大小戰鬥無數,戰功赫赫,是一名常勝將軍。他指揮的最經典的如下:

創建湯原游擊總隊第一支騎兵部隊,後來,這支騎兵隊伍馳騁在東北大地上,不斷與日偽軍展開短兵相接的戰鬥。成為抗日戰場上消滅日寇的主力部隊,對抗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指揮了西北溝伏擊戰、宋大洋犁「逆襲戰」、三甲復勝村尹家大院伏擊戰、橫掃「鐵打」滿洲國省會穿越戰、馬家溝騎兵遭遇戰、梧桐河遭遇戰、智取「公順永」金礦、三打鶴崗戰役、兩次截擊日寇軍列等重要戰鬥。

一、親自創建了湯原游擊總隊騎兵部隊,日後該支騎兵部隊成為戰場上消滅日寇的主力,為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傳福師長親自創建了湯原游擊總隊騎兵部隊,日後成為戰場上消滅日寇的主力部隊,為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來源:英烈傳略)

二、兩次伏擊日軍從佳木斯開往鶴崗的軍列,指揮尹家大院伏擊戰

(張傳福將軍兩次伏擊日軍從佳木斯開往鶴崗的軍列,指揮尹家大院伏擊戰。 來源:英烈傳)

三、指揮馬家溝騎兵遭遇戰

(張傳福將軍指揮的馬家溝騎兵遭遇戰。來源:英烈傳略)

四、二師騎兵橫掃「鐵打」滿洲國省會穿越戰

(東北抗聯六軍二師騎兵橫掃「鐵打」滿洲國省會穿越戰。來源:英烈傳略)

五、智取「公順永」金礦,並救出六軍二十三團政治部主任李延章

(智取「公順永」金礦。來源:中華英烈傳---吉林名人)

六、宋大洋犁「逆襲戰」

(宋大洋犁「逆襲戰」戰史截圖。)

七、三打鶴崗戰鬥

(張傳福師長三打鶴崗戰鬥。來源:王明貴將軍回憶錄《忠骨》截圖)

八、西北溝伏擊戰

(媒體報道張傳福將軍指揮「西北溝伏擊戰」。)

(《三江晚報》報道張傳福烈士事迹。)

(日軍懸賞捉拿張傳福師長及抗聯部分軍長師長的價格。張傳福師長與軍長價格相等同,為5000塊大洋)

(張傳福雕像)

八【抗聯師長張傳福妻女的苦難人生】

(原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王明貴(前排左)、張合(前排右,張傳福大哥)後排為張傳福三個子女)

多少年來,在研究東北抗聯史的歲月里,每當進行到抗聯戰士家庭遭遇的敘述,我的心情都十分沉重。東北是個寒冷的地域,下江更是荒僻幾無人煙,在那個惡劣的環境里,抗聯戰士固然歷盡艱辛,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他們的親人,他們的妻子兒女和父母,因為敵人的追殺,也是一樣顛沛流離,饑寒交迫。

張傳福,東北抗聯六軍二師師長,所部轄十團十一團十二團。1935年,在湯原縣太平川,率偽自衛團起義,舍家撇業,投身抗日。下江抗日部隊西征前,他帶領二師指戰員,轉戰湯羅綏,小興安嶺,伏擊日寇軍車,經歷多數著名戰例,1938年秋,犧牲於西征途中的黑金河畔。

張傳福抗日前是太平川張家大院大掌柜,娶福民屯大戶欒姓女子為妻,生二女一子,長女張淑學,次女張淑珍,小兒子張永勝。一人抗日全家抗日,這是必然結果。兇殘的日本人不會允許張傳福的妻小安穩地生活在鄉間,她們註定要過著東躲藏,顛沛流離的生活。

張傳福兒子張永勝在「張傳福抗日回憶錄」中記述:

我父親張傳福參加抗日後,日本子和漢奸天天像狗一樣守在我們家門前。對我們進行監視。有時還氣勢洶洶地闖入我家。不是翻箱倒櫃,就是質問我們要人。不說就要遭到一頓毒打。然而儘管我們一家人整日生活在他們的魔爪下去沒有一個人屈服。

1935年秋天的一個下午,湯原縣為警察大隊長廉成平,帶著四五個鬼子兵,野蠻地闖入我家。不但抓走了我的伯父張合、叔叔張文東,還抓走了我四奶、二娘等十幾口人。同時還趕走了我家兩掛馬車、一車粉條和五十口豬。當他們把這些人押到湯原監獄時,還發現黃有劉鐵石兩家的部分家屬也同時被捕。敵人抄了我們的家,抓走了我們的人,我父親張傳福沒有產生任何動搖,他堅定地向黨組織表示,讓敵人抓吧殺吧,無論敵人使用什麼樣的殘忍手段,我抗日的決心不會變,不把侵略者趕出中國去,我死不瞑目。然後他懷著滿腔的怒火,率領隊伍回到家裡,點起一把仇恨的火焰,燒毀了自己親手經營起來的全部家業和房屋。

我家人被捕後,敵人使用了各種酷刑和殘忍的手段,灌辣椒水、施火棍、坐老虎凳等,這一切都沒有征服每一個被關押者,相反地使它們更加團結更加堅強起來。敵人一看再也無計可施了,就決定把這些人推進湯旺河的冰窟窿里。當時,多虧一位和抗日隊伍有密切聯繫的偽縣長方向學,出面找日本駐湯原縣守備隊長當面交涉。他說,你們不能把這些人往冰窟窿里塞,張傳福不會眼看一家人被害而坐視不顧,那時想抓張傳福就更不容易了。我看到不如把他們遣送到原籍公主嶺去,然後再設法說服張傳福投降。這樣,日本人就聽信了方縣長的「高見」,在這年冬天,將我家被關押的人押送到吉林省公主嶺原籍的監獄裡。直到1936年春末夏初,才在地方黨組織的營救下出獄。出獄後一家人的生活就更加艱苦了,一是房子被燒毀無處安身,二是還要隨時躲避敵人的追捕。全家人只好整日鑽山溝蹲草塘,過著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的苦日子。我二娘被捕時家中還留下一個只有三個多月的吃奶孩子。當時被鄰居收養,他們出獄時,這個孩子幾乎就要餓死了,後來雖然能活下來,也是死裡逃生。

劉忠民將軍回憶錄記述張傳福家人被兇殘的日軍抓捕的過程

敵人誘捕張傳福、劉鐵石、黃有,是一個惡毒的陰謀。當年這三家幾十口人被捕後,關押湯原偽縣公署監獄,受盡了凌辱摧殘,歷盡苦難,險遭毒手,後被遣送原籍。黨組織曾想方設法營救,但是眼見是敵人挖好的陷阱,無法實施。湯原縣委和游擊總隊研究,徵得張傳福劉鐵石黃有同意,決定燒毀已遭查封的三家房產,以不資敵。當夜,游擊總隊下山,張傳福等人親自點燃了熊熊烈火,將辛勤勞累幾十年的房產家業燒為灰燼。烈火焚家曠古難見,革命意志在烈焰鍛煉之下更加堅定。

張家人出獄後,四散飄零。張傳福的母親和妻子兒女輾轉又回到下江,跟著張傳福上山,過起了抗聯戰士艱苦的生活。9歲的女兒張淑學,參加了青年隊,跟著母親祖母,給抗聯戰士縫製衣衫,照顧護理傷員。張傳福負傷後,就是母親、妻子和年幼的女兒照料護理的。

(張傳福外孫唐殿生接受採訪)

唐殿生,70歲,張傳福的外孫子。2017年12月,接受筆者採訪,並召集家人回憶,整理了如下材料。

當時母親剛九歲。在山裡的日子不好過,她吃過野菜樹皮。有時被敵人包圍後,部隊得不到外援,吃過馬肉,吃過棉花,橡子面兒來度命。住的是用木頭板子樹枝子架起的窩棚,周圍用樹皮茅草遮風擋雨,到了晚上不敢點燈取暖,在外面能看到透過的亮光。怕鬼子偷襲經常摸黑吃飯幹些零活,給傷病員包紮傷口上藥,都得用黑布遮著才能點著燈幹活兒。抗日非常艱苦,冬天,母親的手腳都被凍壞了,夏天時身上都起一身潮濕疙瘩。鬼子一來掃蕩,嚇得母親和姥姥,揮身直打冷顫。被樹枝拌倒摔壞,那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母親的左腿還中了飛來的子彈,被打傷了。

母親也就是從那時候起,落下了心臟病,後來鄰居柴草垛著火了,都嚇得她馬上吃救心丸。姥姥後來瘋瘋癲癲也是那時嚇的。在部隊里,母親和姥姥給戰士們做飯洗衣,縫補做鞋,照顧傷病員,甚至危急之時,也給部隊送過信。至於姥爺張傳福在戰鬥中受傷流血,那也是經常有的事兒,都嚇得母親嗚嗚直哭。每次姥爺都會說,孩子,別哭,爹命大著呢,死不了的。

不幸的事終於發生了,在母親十三歲時,姥爺張傳福遭到敵人襲擊犧牲,當時才三十六歲。姥爺犧牲後,母親便和姥姥一起回到姥姥的娘家去住。住在姥姥娘家也一直擔心害怕,怕鬼子再找來。

張傳福兒子張永勝回憶張傳福負傷後,母親、姐姐等人護理他的情景:

我父親張傳福負傷後(三甲伏擊戰負傷),當晚就被送往亮子河溝里密營進行治療。同時跟隨護理的人,有我二伯父張有、我祖母、母親、姐姐等人。我父親在一個臨時搭起的小馬架房裡養傷,其他人都住在露天,無遮無蓋。以後由於我家經常遭到敵人的追捕,一些叔伯嬸子大娘等人也都陸續轉移到山裡。為求安身,他們支起木板房,一家幾十口人同住一屋,條件十分艱苦,有時還要受到野獸和毒蛇的威脅。一天,我母親正在小馬架房裡給我父親包紮傷口,突然一條七八尺長的大蛇從房樑上爬下來,直奔我父親的床頭。我父親發現後,立即拿起身旁的木棍,同我母親一起奮力把蛇打死。至於其它猛獸和威脅,那是經常的事。在這樣的條件下,我父親的傷勢已經一年來的醫治,但始終不見好轉,何況又傷在大腿根部,無法行動。黨組織又從哈爾濱請來大夫,再次揭開傷口,清除殘留的彈片後,又經兩個多月的療養,傷口才基本癒合。

此處記述張傳福養傷之事,時間不到一年左右。此後張傳福傷愈歸隊,重上戰場。

下面的記述,則是張傳福傷愈歸隊後,或者是西征犧牲後,妻女的生存狀況。

我的母親和我年幼的姐姐雖然是僥倖者,當時沒有被抓走(指張傳福抗日後,張家人被日寇抓捕湯原憲兵隊的事。),但是長期的山野生活和飢餓寒冷的威脅,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在一個寒冷的夜裡,她母女二人從山裡出來到湯原北柈場子,一個姓王的親戚家。誰知還沒等站住腳,就被敵人發現了。一夥特務漢奸從前門闖進,逼得我母親和我姐姐只好急忙從後窗跳出,再次逃走。連夜他們頂著寒風腳踏積雪,落荒逃到田家屯何家粉房。可是何家怕受牽連,不敢收留。正在她母女走投無路時,多虧了一位人稱王老三的老人,冒險把他們領回家中,躲藏了一天一夜。在第二天夜裡,他們離開王家,過江來到佳木斯。最後改名換姓,我姐姐改名叫徐樹青,在佳木斯市以東悅來鎮隱居下來。

(湯原縣勝利鄉外張家泡子,張家大院所在地。)

欒氏與女兒在悅來鎮隱居到何時,期間狀況如何,暫無資料。接續的情況是,採訪時從其兒子兒媳的敘述中得知,欒氏母女後來回到下江太平川。昔日的張家大戶早已不復存在,張家人四處逃散。欒氏和二女一子,似斷線風箏,漂零在下江廣袤的原野,孤苦伶仃無人收留,吃了上頓沒下頓。

(湯原縣勝利鄉張傳福家老宒所在地)

後來,欒氏終日操勞,加之在山上密營時,屢受驚嚇,山上潮濕寒冷,經常吃不上喝不上,導致身患甲狀腺病和抽瘋病,時不時發作。終不得治故去。張傳福的大女兒張淑學,更是有諸多苦楚,難於說盡。數年後,張淑學十七歲,欒氏不忍女兒再寄人籬下,意欲使其早點成家。張淑學的婚姻,竟是一場荒唐的聯姻。張傳福抗日前,有一磕頭弟兄,叫唐永貴。家住太平川南田家屯。二人「指肚結親」,定下了兒女親事。十七年過去了,唐家人依然惦記著這事,欒氏力勸女兒嫁給唐家兒子唐福君。

張傳福外孫子唐殿生回憶:

在姥姥娘家住的那段日子,姥姥瘋瘋癲癲,全靠母親照顧生活,別提有多苦了。好歹到了十七歲那年,唐家催婚,母親便嫁到了唐家。

張淑學的兒媳崔淑雲回憶婆婆生前與自己嘮起往事時的敘述:

我婆婆幹活累了,就和我嘮嗑,說,「這日子太苦了,我這一輩子凈過苦日子,在娘家呢,爹上戰場打仗,我跟著繞山跑,你姥姥也惦記,後來,你姥也上山了,也去了。也抓不著爹的影。後來,跑來跑去的,把爹也跑沒了,就剩俺們娘幾個了,完了說是回家吧,就回到她們所住的地方。完了後來你姥姥說:淑學,你不能找婆家了。乍的?你爹不是把你許給老唐家了嗎。你沒聽你爹說嘛,當你面說的,你生是唐家人,死是唐家鬼,你不能找第二個主,就得嫁給老唐家。」

唐家是啥樣人家呢?窮的叮噹響的農民。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是,唐家的兒子唐福君,生來就是個拐子,殘疾人,是一個失去勞動能力的廢男人,走路幾乎就是在地上爬行。這就是現實,讓人不忍再述說下去的現實。

張傳福的女兒張淑學,身高近一米八十,長像俊美,如花似玉的大姑娘,竟要步入窮的不能再窮的人家,嫁給一個廢人,真是出了苦海又跳火坑。她不願意,誰願意嫁給一個拐子呢,張淑學趴被窩裡哭泣。哭著哭著,她想起了爹爹張傳福,爹活著時,身挎2把匣子槍,騎馬在山上奔跑,爹騎前面她騎後面,雙手緊緊摟著爹的腰……如今,爹爹血灑荒丘,屍骨都不知道埋在了何處。既然爹定的親,管它享福遭罪呢,反正就一輩子唄,我就聽我爹這一句話吧,我得孝順我爹呀,不能讓我爹傷心。

這些話,是張淑學晚年說給自己兒媳的。她就這樣嫁給了唐家,從此成了唐家的勞金、扛活的。她生養了五個孩子,白天干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燈下給兒女和殘廢丈夫縫補衣衫鞋襪,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直到七十多歲了,還像一頭牛似的,在東北荒敝的田野上勞作。

採訪進行到這裡,拍攝視頻的抗聯後代趙喜德,雙眼濕潤,拿著機器的手在顫抖。筆者熱淚滾滾,已經看不清筆下的字跡……

張傳福的另一個女兒張淑珍,嫁給另一家窮的叮噹響的農民,丈夫會趕大車,嗜酒如命,脾氣燥。她是個受氣的女人,多種疾病纏身,幹不了活,不受人待見。和自己的母親欒氏一樣,她也在五十幾歲上,早早死了。

張傳福的兒子張永勝在紅旗公社文教組,轉到郊區林業局工作。身體不好,五十七歲未退休就去世了,他是三個孩子中唯一有工作的,生育三子二女。次子張徳昌,工作於佳木斯郊區林業局,他是所有張傳福後人中一直堅持尋找張傳福遺事的人。他說,我有個夢想,就是找到爺爺掩埋屍首的地方。我爺爺死時,他的兩支手槍也埋在墳里了。如果用現在的高科技,就能找到。

光復後,張家人陸續回到太平川生活,張傳福的幾個哥哥都是大個子,其中四大個子張和個子最高。張德昌說,四爺的個子真高,我站在他面前看他,得仰著臉。他喜歡我,總扯著我的手,給我講爺爺的抗戰故事。兩個姑姑也待我好,特別是大姑。小時候挨餓的時候,我父親去我大姑家。大姑從棚上拿出細細的一個袋子,打開一看,是白白的大米,要給我父親帶回家給孩子吃。我父親只拿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留給了大姑。那是大米啊!一年到頭吃不著的東西,不知道大姑從那裡攢下來的。

張淑學死於2004年,快過八月節了,要割地的時候。她常年有肺結核病,肺病發作,喘不過氣來,硬憋死了。

兒媳崔淑雲回憶:我小叔子出車禍受傷,我婆婆聽到信嚇著了,肺結核病犯了。她自己感覺不好,就打了五天點滴,不見好。我老婆婆心就抽。到最後,躺炕上八天呀,就死了,抽死了。死前跟我說,淑雲呀,我要不行了。我說,沒事,大夫給你打針呢。能治好。她說,不行了,你們都好好過吧,媽要不行了。你爹以後就歸你老弟吧,俺們的房子都他佔了,就得跟他過了。這是頭一天說的,第二天晚上,她就死了。頭一次抽叫過來了,後來他就抱著(指她兒子唐抱著),抱著瞪著眼睛,媽呀媽呀地叫喚。後來叫著叫著就不吱聲了。俺們尋思不吱聲消挺了,沒事了呢。他們信陰陽先生給掐算的。說過半夜要過來就過來了,要過不來,就完了。過半夜真抽了,又抽了,完就沒過來,死了。

崔淑雲說,在我婆婆面前不能提日本人,她恨得咬牙切齒的。電視里出來日本人,她也氣得不行:日本人,日本鬼子,不是人啊!她就這樣罵。晚年的時候,婆婆幹活累了,偶爾有一搭沒一搭地跟我唸叨:我這一輩子啊!凈遭罪了,遭不了的罪都遭了。我十一歲就跟爹媽鑽山溝,多少日子也看不到爹一回。爹死了,沒人管了,東躲西藏的,也沒個家。臨了還嫁個廢人,吃不上,穿不上。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回家做飯伺候孩子,有啥捨不得自己吃,給孩子吃。這輩子,凈當牛做馬了。

..........

抗日英雄犧牲後,其親人生活如此艱辛,令人唏噓慨嘆,不能自禁。這有當時條件環境的因素,也有撫恤工作沒有做好的因素。我們應該檢討,從靈魂深處檢討,這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是有利的。

寫到這裡,筆者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淚流滿面,為英雄的壯舉,為英雄的家庭。作為我們這些享受和平生活的人,在感恩英烈,銘記英烈的同時,更應該更多的關心關愛英雄的親人。我們不能讓英雄流血,英雄的親人再流淚!這是一個民族的良知,更是我們這些享受和平生活的人所具有的良知!

在張傳福為國捐軀八十周年之際,抗聯六軍第二任軍長戴鴻濱兒子戴春江、女兒戴兵悼念烈士敬輓的花圈。

(在張傳福烈士為國捐軀80周年之際,東北抗聯第六軍第二任軍長戴鴻濱兒子戴春江、女兒戴兵在張傳福烈士犧牲地紀念碑前祭奠。)

——值民族英雄張傳福烈士犧牲八十周年之際,僅以此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禮!

九、說明

圖片來源:張傳福之孫張德昌先生提供

《抗聯師長張傳福妻女的苦難人生》原創作者:張志剛 略有改動。

張傳福烈士親屬與筆者向所有提供資料與關心他們的讀者致謝!

本稿由張傳福烈士次孫張德昌先生及親屬授權,由《鐵血抗聯》獨家發布(公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抗戰史 的精彩文章:

TAG:鐵血抗戰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