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經濟增速或在二季度小幅回升 高額貿易順差引爭議

德國經濟增速或在二季度小幅回升 高額貿易順差引爭議

對於德國巨大的貿易順差,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費爾德表示,德國在減少貿易順差方面的猶豫不決加劇了貿易緊張局勢,並且增加了破壞全球金融穩定的風險。事實上,IMF和歐盟委員會一直以來都敦促德國通過增加薪資以及投資提高國內需求的方式,以減少全球經濟的失衡。

自2018年年初開始,歐元區經濟便遭遇陰霾,經濟增速持續疲軟。與此同時,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爭端雖然暫時「停火」,但從目前的情況看,雙方在短期內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仍然較低。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歐元區經濟「龍頭」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抨擊的目標,德國經濟的表現引發關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7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近年來,在審慎的經濟管理以及結構性改革的支持下,德國經濟表現良好。具體而言,德國經濟增長強勁,就業率不斷上升,失業率也降至近10年來的低水平。此外,儘管德國通脹率水平依然較低,但薪資增長正在回升,這些都反映出了勞動力市場的強勁。

不過,IMF同時指出,當前德國應該優先考慮國內的實物和人力資本投資,為未來做好準備。同時,德國政府應採取更為有力的行動增加勞動力供應以及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將有利於刺激國內投資並且減少德國龐大的經常賬戶餘額。

經濟增長遇阻礙

IMF在7月時預計,德國2018年和2019年的實際GDP增速將分別達到2.2%和2.1%,而失業率將由2017年的3.7%繼續下降,到2018年和2019年預計將降低至3.6%和3.5%。此外,德國通脹率預計將小幅浮動,今明兩年或將到達1.8%和1.7%。

「德國短期經濟前景將繼續穩健擴張,但預計經濟增速在中期內將明顯放緩。」IMF表示,受到一季度經濟表現不佳的拖累,德國2018年的GDP增速將比2017年有所下降。此外,在緊縮的勞動力市場的推動下,預計私人消費將會有所反彈,商業投資將繼續保持強勁,而建築生產活動預計將繼續得到大量訂單的支持,不過,受到產能限制以及勞動力短缺的影響,建築生產活動未來的增長將受到抑制。

從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看,目前儘管德國經濟並未出現大幅下挫,但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經濟增長遭遇阻礙。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德國6月份工業產量比上月下跌0.9%,而5月份該項數據則被向下修正至增長2.4%。其中,不包括能源和建築業的工業生產環比下降0.8%。在工業生產內部,資本品產量環比下降0.6%,消費品產量環比下降1.6%,中間產品的產量下降0.8%。此外,稍早前公布的採購經理人(PMI)指數顯示,德國7月份服務業PMI終值為54.1,低於預期54.4;綜合PMI終值為55,低於預期的55.2。

在GDP增速方面,2018年一季度,德國GDP增速環比增長0.3%,路透調查的分析師預計,受到民間消費和建築業活動的支持,德國二季度的GDP增長將小幅高於一季度,達到0.4%。大多數分析師預計,2018年,德國整體經濟增速相比去年將有所放緩,將由2017年的2.5%下降至2%左右。

高貿易順差持續

在德國的各項經濟指標中,貿易一直以來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特朗普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德國對美國存在大量的貿易順差,並且在汽車行業上佔美國的便宜。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美國對德國高企的貿易順差頗有怨言,在歐盟內部以及國際層面上,對德國的貿易順差也存在擔憂。

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德國出口商品價值達到1155億歐元,進口商品價值達到937億歐元,而這是自1950年首次公布外貿統計數據以來最高的月度進口價值總額。此外,數據顯示,6月份德國出口同比增長7.8%,進口同比增長10.2%。經過季調之後的數據顯示,德國6月份出口環比沒有增長,進口環比增長1.2%。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德國進口商品價值有所增加,但總體而言,德國依然存在較大的貿易順差。此外,從涵蓋面更廣的經常賬戶來看,德國6月份經常賬戶盈餘為262億歐元,高於2017年6月的224億歐元。

有分析人士認為,德國在歐盟內部的大量貿易順差正在成為其他成員國的負擔。從德國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今年1月份至6月份,德國出口商品總價值為6628億歐元,進口商品總價值為5413億歐元,貿易順差達到1215億歐元。其中,德國在歐盟內部的出口總值達到3965億歐元,同比增長5.4%,占其全球出口總價值約60%。在歐盟內部的進口總值為3112億歐元,同比增長5.8%,占其全球進口總價值約57%。由此可見,德國在歐盟內部的貿易順差在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853億歐元,佔2018年上半年德國在全球的貿易逆差的70%。

對於德國巨大的貿易順差,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費爾德表示,德國在減少貿易順差方面的猶豫不決加劇了貿易緊張局勢,並且增加了破壞全球金融穩定的風險。事實上,IMF和歐盟委員會一直以來都敦促德國通過增加薪資以及投資提高國內需求的方式,以減少全球經濟的失衡。

在奧布斯特費爾德看來,由於美國存在貿易逆差,美國政府應當減少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鼓勵家庭儲蓄,逐步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而對於德國這類經常賬戶盈餘過高的國家,應當增加政府的支出,促使企業增加在國內的投資,而不是更多地向國外投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報 的精彩文章:

拼多多提示另類消費「升級」
高德將與阿里巴巴 共同打造智慧交通體系

TAG: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