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銅陵自然保護區:留住長江真正的「原住民」——微笑江豚

銅陵自然保護區:留住長江真正的「原住民」——微笑江豚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憨態可掬,其嘴部短圓,看起來就像一直在微笑。8月7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團來到安徽省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在這裡探訪了11頭被圍養的江豚,見證了長江生態改善對江豚保護的影響。

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上午10點左右,在保護區內,飼養員提著一桶鯽魚來到飼養台上,連續拋出去十幾條鯽魚,一時水花四濺,泛起陣陣漣漪。突然間,幾頭活潑的江豚露出水面,紛紛捕食。

據悉,長江江豚是長江淡水生態系統標誌性動物,處在食物鏈的頂端,它們的興衰昭示著整個長江淡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而同時,銅陵江段沙洲發育充分,汊道眾多,流態複雜,水域環境良好,是長江下游長江江豚分布密度較大的江段。

保護區內河豚的骨骼標本。

「我剛來的時候保護區從長江捕撈了兩雌兩雄共4頭江豚進行遷地保護,今年5月3日,保護區內誕生一頭江豚寶寶,保護區內的江豚從4頭增加到了11頭。」已在保護區工作12年的飼養員張八金說,一天要給江豚喂四次,11頭江豚平均一天要吃掉80多斤餌料魚。

最新資料顯示,長江銅陵段有58公里長。2016年,這一段的江豚有40多隻,到今年增加到了50多隻。

江豚與大熊貓一樣稀有,但這種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水生哺乳動物卻不像大熊貓那樣廣受關注,多種原因也導致了江豚的數量遠遠低於被人們悉心呵護的大熊貓。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長江下游沿岸城市的人口集聚和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過度利用,給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隨著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對生活於其中的長江江豚、白鱀豚及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的威脅也日益加重。

「各類水利工程建設、挖沙和高密度航運等,使江豚的合適活動空間減少,『交通事故』頻發。更為可惡的是,以前長江中大功率的電網捕魚,使江豚無處安身。」保護區科研室主任張西斌說。

與人類只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千年的歷史相比,江豚都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2500多萬年,他們才是地球或者說長江真正的「原住民」。

正在被餵養的保護區河豚。

為了保護水生生物的家園,令人欣喜的是,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保護江豚的隊伍中。

2000年12月2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銅陵淡水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2月,國務院以國辦發[2006]9號文正式批准銅陵淡水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鰭豚、江豚等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其主要任務是保護長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現存的國家一、二級水生珍稀動物,多年來在豚類野外資源調查、捕撈運輸、遷地保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

「保護區多次聯合涉區的漁政、海事、水上公安等職能部門以及轄區各級政府,大力開展了涉區非法漁業行為的打擊工作。」張西斌說,目前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成為唯一一個在長江幹流對船舶航行進行限速限航管制的保護區。

同時在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保護區周邊的砂場、碼頭、船廠等設施得到了有效的清理,長江水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在此期間,為加強對該遷地保護種群的有效管理,保護區採取了夾江環境整治、魚種結構調整和豚類疾病防治等措施,同時科研人員還開展了半自然夾江水域中長江江豚晝間活動節律、活動區域、妊娠期和哺乳期母豚晝間行為和時間分配、母仔豚呼吸行為和攝食等行為學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

目前,保護區已成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鯨類科學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江豚類科學研究基地」、「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學科研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每年有上萬名學生來學習,成為重要的科研基地和科普宣教基地。(記者 王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新聞 的精彩文章:

「英烈不可辱」應成為一種社會共識

TAG:安徽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