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西舊影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桂林生活

廣西舊影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桂林生活

桂林傳統居民建築文化,乃是名城山水甲天下的基礎。在桂林及其周邊所轄十二個縣的廣闊土地上,分布著大量明清、民國時期民居,其獨特的營造法式和空間組合,與桂林地區的生態環境可謂相得益彰。

從1938年到1944年底,桂林成為當時國統區唯一的抗戰文化城。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民國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桂林地形大部分為丘陵,北部和東部分別為越城嶺和海洋山、都龐嶺山區,有很多面積較小的山間盆地。桂林市區坐落在湘桂走廊中的一個相對較大的平原里。

桂林以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為主。山多是翠綠的石山,山上的植物多是常綠植物。桂林的山多有奇異的形狀。桂林主要的山景有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九馬畫山等。

陽光明媚的灕江會讓人心情舒朗,看得透徹而又精彩,彷彿是自己遊走在群山峻岭之間;煙雨繚繞的灕江則讓人感覺神秘新奇,看得驚異而又沉迷,彷彿進入詩進入畫進入了人間的仙境。

在於各種關於山和水的傳說,有時一處景緻有三至四個故事,有的故事之間大相徑庭;桂林山水的文化還在於文人、詩人和遊人們在觀乎聖景後發出的感慨,他們將自己的遭遇寄於景中,藉助景物抒發自己的義憤和感情。

桂林城區為特殊的「峰林平原」地貌,石峰群像「竹筍」一樣,平地拔起、相互離立分布在平原之上,灕江河谷兩岸是平原地帶。

桂林的水也很豐富,「兩江四湖」工程,連接灕江、桃花江、溝通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構成環城水系,整個城市被水分成若干區塊。

壯族,舊稱僮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壯族是最早栽培和種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發達,稻米也自然成為壯族人民的主食。【廣西桂林,1979年。攝影:馬克斯夫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起點,外灘1973年
老照片:布魯諾·巴貝鏡頭下的國營工廠,1973年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