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錦書」次日達
「雲中錦書」次日達
「以往哨所官兵收一封書信短則四五天,長則數月,現如今,最短兩個小時就能收到連隊發來的信件包裹。」8月初,筆者走上海拔4687米、素有「掛在天上的哨所」之稱的卓拉哨所,聽該哨所上士班長周利峰講述關於這條雲中索道的故事。
說起哨所通信難,曾在卓拉哨所服役過的中士王超,向筆者大吐苦水。前幾年,他休假回老家相親,雙方都很滿意,本打算繼續發展,但歸隊後兩人聯繫只能通過書信,信件到達團部後,由於大雪封山,這封信直到團部官兵給哨所背菜時才送到王超手上。等王超寄出回信黃花菜都涼了,相親的姑娘覺得被怠慢了,負氣不再與王超聯繫。
為哨所運送蔬菜
周利峰告訴筆者,王超這樣的事並非個例,信息傳遞不及時,給哨所的官兵造成很多苦惱和遺憾。為改變這種局面,西藏軍區保障部領導從2017年初開始,考察多家駐地企業,最終簽訂《索道建設專項協議》,加緊施工,於當年9月完成索道建設。這條長達1612米的索道穿行於高山峽谷間,一頭連著連隊,一頭連著哨所。索道操作員李平向筆者介紹,從前,連部官兵背菜上山,要耗時五六個小時,遇到雨雪天氣用時更久。如今,通過這條索道,僅需用時36分鐘即可完成單程運送任務。
通過索道運送包裹
說話間,一個印著「中國郵政」字樣的長約60厘米、高約40厘米的包裹,通過索道運輸器運送上來。如今,從團部收到信件,派發到連隊,再送上哨所,「雲中錦書」已可實現次日到達。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位於西藏亞東縣的詹娘舍哨所,海拔4655米,在這裡哨所官兵與孤獨寂寞為伍和風雪雷電作伴,這裡的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的一半;年平均氣溫10攝氏度至零下25攝氏度,每年大雪封山6個月以上,年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
哨所官兵用上制氧系統,在床頭就能吸氧
哨所官兵用上飲用水凈化器,喝上純凈水
在惡劣條件下,哨所官兵始終堅信「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通過索道運上來的書籍
哨所官兵不講條件講奉獻,紮根高原講通過實幹,充分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
哨所官兵看見硬體設施一天天的變化,一點點的加強,發出「絕不把領土守小了,絕不把主權守丟了」的錚錚誓言。
通過索道運上來的新鮮蔬菜
責任編輯/范奇飛、單慧粉
作者 /李文越、 黃自明、王乾
網路編輯/郭琦


※報國心永遠不會退役——記94歲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TAG:中國國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