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最基本禮儀!學不學佛都應該知道!

佛教最基本禮儀!學不學佛都應該知道!

導讀

合十的動作,不僅可以達到收攝內心的作用,也給人一種謙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節之一。

合十

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對佛法信眾言,這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動作,不僅可以達到收攝內心的作用,也給人一種謙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節之一。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問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經過法師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態,稍稍欠身經過,表示自己的禮貌與尊重。此外,我們寫信時,用「某某人合十」作為信末署名,也是一種表達謙遜、恭謹心意的好方法。

操手

當我們聆聽長者大德說話時,也可以雙手合十表示恭敬。如果談話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勢,這樣也能讓人攝心,不會散漫沒精神。

具體方法為:雙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於腹部前方。雙手高度要適中,約為肚臍上方一寸,否則太高予人緊張嚴肅之感,太低又顯得很沒精神。雙手不要貼緊腹部,否則看起來會很不自然。

頂禮

向佛、菩薩或上座行此禮。雙膝跪下,頭頂叩地,舒兩掌過額承空,手掌向上,以示頭觸佛足,恭敬致誠,就是俗話說的「五體投地」。

問訊

佛教徒平日在正式場合見到師父或長者大德,可以五體投地行跪拜禮,但如果師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飯、講話、演說時,則可以用問訊的方式代替,同樣能表達虔誠的心意。

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複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

功課

在寺院里,僧人每天的必修課為朝暮課誦,又名早課、晚課。一般,寺院在早上4時就打催起板(起床號令),僧人盥洗完畢,齊集在大雄寶殿,恭敬禮佛,聽候大鐘大鼓結束聲,大眾齊誦早課:《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等。晚課在下午4時左右,僧人齊誦《阿彌陀經》或念《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以及蒙山施食等。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走近佛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你的終極敵人不是別人,而是心中的惡
韋陀菩薩顯靈事迹四則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