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抗戰後我國不殺日本戰犯, 原因竟如此!

為何抗戰後我國不殺日本戰犯, 原因竟如此!

原標題:為何抗戰後我國不殺日本戰犯, 原因竟如此!


戰後的社會動蕩,結合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形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很多一批中國的老百姓經歷過戰爭的迫害,家破人亡,不敢再出頭,不敢舉報潛藏在當地的日本人。


2、經過抗日戰爭的破壞,人證在戰爭中被殺害以及日軍戰敗前銷毀,造成人證物證取證困難,加之對國際法有研究的司法人員較少,出現定罪困難,不得不施放的情況。



3、國共內戰爆發也造成了一部分未進行的審判草草結束或沒有審判。1949年2月上旬,黨國敗退時期,將一批未審判戰犯押送日本,由駐日美軍和新日本政府管制,隨後50年代陸續釋放。


4、黨國關押期間,口糧給養「按國民政府軍隊的標準提供」,不帶手銬腳鏈,周末可以文娛活動。新黨國關押期間,管理所的職員們得到的糧食還沒有戰犯多,每天只能吃兩頓飯。可見國民黨在戰後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親日派的,這也是為什麼國民黨失去民心,最終失敗的原因。



5、我國的傳統民族精神是以德報怨,為了全世界的和平和發展,在建國後,我黨採取了寬容處理的政策,釋放了一部分戰犯,這一舉措也緩和了戰後中日的局勢,為日後中日重新建交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時這一舉措也得到了全世界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敬佩。


對此,大家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文野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五大悲劇猛將,一個比一個悲劇!

TAG:趣文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