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民軍隊傲視對手的這股「氣」從何而來

人民軍隊傲視對手的這股「氣」從何而來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人民軍隊的「DNA」,承載著我軍的性質、宗旨和本色,蘊含著鮮明的政治立場、堅定的信仰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優良的作風紀律。我們重溫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是一種回望,看看初心到底是什麼;是一種對標,看看有沒有偏離本真;是一種希冀,看看如何用優良傳統重塑頭腦、重塑工作,找到「屬於未來的東西」。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命令面前沒二話,任務面前沒困難。」新疆軍區某紅軍團官兵在朱德親筆提名的「模範青年團」雕塑前接受傳統教育。梁 晨攝

學得深 悟得透 傳得久 用得活

譜寫紅色傳統的時代新篇

解放軍報記者 胡春華 通訊員 徐向陽 胡 蝶

只有被歷史檢驗的傳統才彌足珍貴,只有被實踐創新的傳統才富有活力。

重溫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一組系列報道結束了,但「固根」「鑄魂」的工作永無終結。

有軍史專家這樣說:「一支不記得來路的軍隊是沒有出路的。」

人民軍隊的「DNA」,承載著我軍的性質、宗旨和本色,蘊含著鮮明的政治立場、堅定的信仰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優良的作風紀律。我們重溫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是一種回望,看看初心到底是什麼;是一種對標,看看有沒有偏離本真;是一種希冀,看看如何用優良傳統重塑頭腦、重塑工作,找到「屬於未來的東西」。

一支軍隊的強大不僅僅看「鋼」有多硬,更要看「氣」有多足。人民軍隊可以傲視對手的就是這股「氣」,讓敵人膽寒的更是這股「氣」,這是人民軍隊有別於任何軍隊的政治標識

人民軍隊的這股「氣」來自哪裡?

來源於黨管武裝的制度中,來源於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來源於嚴明的組織紀律中,來源於平等的官兵關係中……

這些「來源」都出自同一個地方——1929年,紅四軍在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古田村召開的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史稱「古田會議」。

會議批判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特別是舊軍隊的作風,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建軍的原則,規定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確立了我軍政治工作的方針、原則和制度。從此,人民軍隊面貌一新。

習主席深刻指出,古田是我們黨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地方,是我軍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

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經受歷史的檢驗,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每逢大時代、大轉折關口,黨的領袖總是要求我們重溫軍隊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毛主席多次要求全黨全軍組織學習古田會議《決議》,延安時期更是把《決議》列為全黨整風學習文件。1978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將《決議》印發全軍,作為政治工作的基本教材。

2014年10月,習主席率領全軍高級幹部重回古田,並在這次會議上精闢系統地概括出我軍政治工作「十一個堅持」的優良傳統,諄諄告誡我們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必須把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優良傳統一代代傳下去。

正是因為有了「根」和「魂」,人民軍隊有了一種神奇的力量。打敗了,重振旗鼓,愈挫愈勇;打散了,又重新聚攏,越聚越多。同一個兵,昨天在白軍貪生怕死,當了紅軍就能衝鋒在前。

正是因為有了「根」和「魂」,才有了紅軍師長陳樹湘絞斷自己腸子的堅毅,才有了秦基偉抬著棺材赴上甘嶺的決絕。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一切敵人所壓倒,人民軍隊前赴後繼,完成了舉世罕見的萬里長征,趕走了日本侵略者,打敗了800萬國民黨軍隊,敢於用劣勢裝備戰勝「聯合國軍」。

朝鮮戰爭結束後,毛澤東自豪地說:「美軍不行,鋼多氣少」,而我們是「鋼少氣多 」。斯大林為之動容:這是一支偉大的軍隊!

「鋼少」,曾是我軍的真實現狀;「氣多」,卻是我軍的制勝法寶。歷史上,我軍從來沒有在物質上強過敵人,但始終在精神上高於對手。敵人最害怕的,就是我們最強大的,強就強在政治上強、政治工作強,「氣」比「鋼」多。這是人民軍隊有別於任何軍隊的政治標識。

歷經血火淬鍊的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深刻揭示了政治工作的客觀規律和作用機理,集中體現了革命性、戰鬥性和科學性的高度統一,是我軍的「元力」「元氣」所在。

在《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一書中,作者這樣描述中國軍隊:「在戰爭中還從未發現一支健全的共產黨軍隊陷入解體。不管這支軍隊損失如何嚴重,只要黨組織還保持完好,他們就有抵禦能力。」

還有外媒評論:「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就怕中國軍隊毛澤東化」。

「道之所在,天下歸之;義之所在,天下畏之。」敵人最害怕的就是我們最寶貴的,他們想搞的就是「拔根去魂」的「政治轉基因」,想「拔」的就是我們傳統的根,想「轉」的就是政治工作的基因。對此,我們應頭腦清醒,對傳統的學習越深入,領會越透徹,看得越清楚: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強調的「讓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實質上就是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永放光芒、政治建軍之魂永放光芒。

一支愛學習、能思考、有思想的軍隊必定生機勃勃。人民軍隊的成長發展史,就是一部科學理論武裝史,思想進步是一切工作進步的樞紐和發動機

拿破崙曾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有力量,一是劍,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利劍更有力量。

美國學者羅斯·特里爾在《毛澤東傳》中寫道:「毛的真正創造性在於他把三樣東西結合在一起:槍、農民武裝和馬克思主義。」古田會議開創的全新理論、開闢的全新道路,正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著深切的憂患和歷史擔當,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結果,毛澤東就是學用科學理論的典範。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從紅軍初創時期,我們黨就提出:「不僅要武裝士兵的技術,並且要武裝士兵的思想」。

1929年6月29日的一張戰地小報——《紅旗》,刊登了一篇紅軍戰士的短文:「我們紅軍是有主義的軍隊,有政治訓練的軍隊。我們不僅懂得怎樣打仗,更懂得為什麼要打仗。」

曾有學者做過這樣的統計:從1936年到1945年,抗大共舉辦8期,為全軍部隊輸送了10萬餘名優秀軍政幹部;從1937年到1945年,八路軍和新四軍從最初改編時的幾萬人發展到120餘萬人。兩組數字在時間上的吻合,印證著這樣一個事實:沒有抗大培養的10萬英才像「種子」一樣撒遍全國,就沒有人民軍隊這樣驚人的發展速度。

這就是科學理論武裝的力量。難怪有史學者稱:「那個年代,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肩扛著最落後的武器,卻掌握著最先進的理論。」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歷史總是在不斷回答一個個時代課題中前進的。人民軍隊的成長發展史,就是一部科學理論武裝史。

在新的歷史階段,習主席提醒全黨全軍: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幹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

對比當年,對照習主席一系列指示要求,反思我們理論武裝工作的問題,要害在於習主席「關鍵要實」的要求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被要求學習的多,主動學習的少;淺嘗輒止的多,學習深入的少;武裝嘴巴的多,改造思想的少;要求別人的多,自己帶頭的少等現象。

黨的創新理論是指引強軍事業發展進步的科學指南。習主席提倡的新時代的大學習,首先是新思想的大武裝。多吸「理論之氧」,常補「精神之鈣」,多出「思想之汗」,常排「思想之毒」。學習越深入,眼界就越開闊,思想就越深刻,境界就越高遠,目標就越專註,事業就越興旺。

一支愛學習、能思考、有思想的軍隊必定生機勃勃。

政治工作的威信威力,是在思想、情感的認同和信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政治工作者的態度,影響著官兵對政治工作和對軍隊的態度

對標傳統,才能校準傳統、找到本源,重煥政治工作的威信威力。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政治工作,就有威力。

我軍政治工作脫胎於革命戰爭母體,成長成熟於戰火硝煙,天然就為打仗、為勝利而存在。據史料記載,從紅軍時期「一切政治工作為著前線的勝利」,到譚政報告「不能在我軍基本任務與當前具體任務以外再有所謂政治工作的獨立任務」,對政治工作的使命任務都進行了明確的「標定」。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什麼時候堅持得好,政治工作就有活力;什麼時候堅持不好,政治工作就走彎路。部隊一度反映強烈的空轉多內耗大、「只出工不打糧」的現象,正是因為政治工作背離了主責主業,陷入了自我設計、自我循環、自我檢驗的「三個自我」。

尊重官兵、依靠群眾的政治工作,就有威信。

紅軍時期的「黨代表」為什麼威信那麼高?羅榮桓說,因為「黨代表」同士兵同甘共苦,尤其在行軍途中,經常幫戰士扛槍、拿東西最重的是「黨代表」。如果下個命令,沒有「黨代表」的署名,士兵就表示懷疑,這沒什麼制度規定,完全是士兵自覺自愿地尊重「黨代表」。

三灣改編的內容之一,就是建立士兵委員會,讓士兵當家做主。1945年5月,我軍《怎樣實行群眾路線》報告,總結了啟發戰士自覺、發揚民主等8條經驗,我軍政治工作一些重要的經驗做法都是來自部隊的群眾性創造。

軍隊的主體在基層,基層的主體是士兵。軍隊的中心任務要落地,最終要通過廣大基層官兵來實現。群眾中有智慧,群眾中有力量,你把群眾裝在了心裡,群眾就會把責任扛在肩上。反觀現實,我們在對待基層、對待基層官兵的問題上,還需要重溫傳統、回歸本真,更加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尊重官兵的首創精神。一位老政工說得好:「基層官兵信得過,基層官兵很可愛,戰爭年代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正風肅紀的不斷深入,一些偏離傳統的現象和現狀得到了一定扭轉,各級都在抓緊整改。前不久,軍委印發了聚力深入糾治和平積弊的《通知》,列擺了軍以上黨委機關和領導幹部「八查」的問題清單,要求每個單位、每個同志都要深挖細摳。基層官兵也表達著自己的呼聲和企盼:在出台政策和部署任務時,看看與主責主業的關係大不大,看看與基層部隊的實情符不符。

政治工作的威信威力,還在於政治幹部自身要過硬。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政委的羅榮桓,以其獨到的「翻邊戰術」,成功粉碎了日軍掃蕩,成為我軍政治幹部領兵打仗的典範。

懂軍事、能打仗,是政治幹部的必備素質。懂了,才能更好地促進政治工作,多打勝仗。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政治幹部要努力學軍事、學指揮、學科技。

陸軍某特戰旅原政委馬寶川,高空跳傘,全旅第一個帶頭實跳;潛水訓練,完成10餘個高難課目;狙擊考核打破全旅紀錄。馬寶川說得好,無論軍事幹部還是政治幹部,都是打仗型幹部。政治幹部不光靠講,更要靠干,只有筆杆子、槍杆子都硬,政治幹部的腰杆子才硬。

戰爭年代的幹部是「打」出來的,和平時期看什麼?「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就是看得見的「活傳統」

開國中將姚喆研究戰爭成痴,稱自己「除了打仗,什麼也幹不了」;李達上將對全國2000多個縣名倒背如流,地形、社情了如指掌;粟裕大將最大愛好就是看地圖,最嚮往的地方就是戰場……正是一大批滿腦子都是打仗的將領,帶著一支支滿腦子都是打仗的隊伍,創造了數不清的經典戰例。

戰爭年代幹部是「打」出來的。八路軍129師旅長范子俠多次對部隊講:「我前進你們跟著我,我停止你們推著我,我後退你們槍斃我。」正因如此,范子俠打了很多勝仗。

觀操守在利害時。百萬大裁軍的「主刀人」、時任副總參謀長何正文,裁軍先裁自己的子女。他的4個子女,都在部隊發展得很好,但在父親的引導下,都脫了軍裝。高級幹部的示範效應,成為推動裁軍的強大動力,當時的改革任務進展順利,如期完成。

一位軍史專家說: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就是看得見的「活傳統」。那些主動犧牲自身利益,主動啃硬骨頭,為大局犧牲,是一種大格局、大胸懷、大擔當,這樣的人,才是軍隊的棟樑。

藍軍旅長滿廣志發出誓言:「從我們這一代起,中國將不再給任何國度的軍人,提供建立功勛的機會。」他把自己鍛煉成不辱使命、勇於擔當的「活傳統」;「金頭盔」飛行員蔣佳冀在試飛高難課目的請戰書中寫道:「遺憾的是,我只能為祖國犧牲一次。」他把自己磨練成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活傳統」……正是無數個這樣的「活傳統」,高揚著強軍興軍的旗幟,思戰謀戰,屢創佳績。

擔當強軍重任,建設世界一流軍隊,需要一大批富有犧牲奉獻精神,真正把生命融入軍隊、把心思用在戰場、把感情傾注於官兵的優秀軍人,特別是中高級指揮員。一個只會守攤子、被「套路」推著走的幹部不可能有作為、有威信。

習主席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很重要的就體現在中高級幹部身上。並明確了軍隊好乾部的標準:對黨忠誠、善謀打仗、敢於擔當、實績突出、清正廉潔。對照這面鏡子,對比前輩先烈,我們應當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裡?打仗的思想牢不牢?自身的素質硬不硬?擔當的精神強不強?

軍隊是要打仗的,對那些懶惰平庸的幹部,組織上要有措施、有辦法。特別是對幹部的考評,不能僅在檔案里扒拉人頭,在辦公室里談來議去,應走向一線,走到演兵場,從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中看優劣,從對抗戰績單中見高低。全軍實行訓練問責制以來,600多名幹部被取消擬任主官資格、推遲調職晉銜或受到處分,就是鮮明的用人導向。

紅色傳統屬於歷史也屬於時代,為軍隊現代化進程注入紅色血脈,在新體制上長新枝,在新枝頭上結新果,推動政治工作的現代化升級

人民軍隊90多年波瀾壯闊的發展史,既是一部艱苦卓絕的奮鬥史,更是一部敢為人先的創新史。曾有學者稱:雖然那時困難重重,缺槍少炮,缺吃少穿,但不缺思想,不缺精神,尤其是極強的創新精神。

當革命處於低潮時,井岡山八角樓的燈光點亮了人心,照亮了大地。毛澤東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史篇,成為推動中國革命的戰鼓。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極具創新精神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軍隊,一路走來,創造了數不清的「第一次」:把支部建在連上,實行「三大民主」,政治工作「三大原則」……

「創新」「創造」,就是那個時代人民軍隊生機和活力的關鍵詞。

敗退到台灣的蔣介石心生感慨:國民黨與共產黨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裝備上都佔有絕對優勢,但共產黨有其更大之優勢,共產黨軍隊的優長是「主動創造」,以我為主,兼收並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東西;國民黨軍隊的劣勢是「被動適應」,東抄西襲,各鳴其是。

紅色傳統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我們弘揚優良傳統,不是把傳統高高地供起來,而是要汲取精髓精華,用於指導實際工作、解決現實問題。

新時代、新使命,人民軍隊踏上了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新征程。過去是由小到大,現在是由大向強,儘管條件好了,環境變了,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小不少,既有看得見的「雪山」「草地」,更有無形的「思想障礙」「觀念溝壑」。戰爭樣式的變化、軍隊結構的變化、兵員成分的變化、官兵思想的變化、高新技術的變化、時代環境的變化,既為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又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人民軍隊一路從創新中走來,生機勃勃。同樣,我們也應以創新的姿態擁抱未來。把紅色血脈融入現代化進程,駐留在官兵心間,紮根在前沿一線,延伸到每個戰位。在新體制上長新枝,在新枝頭上結新果,實現「鋼多」加「氣多」的強強聯合,推動軍隊政治工作的現代化升級。

美好的願景,最終要通過深入紮實細緻的工作來實現。廣大政治工作者要積極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學習傳統中汲取力量和營養,在光大傳統中釋放能量和智慧。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科技素質、文化素質,與改革強軍的步調相一致,與時代的發展同進步,與官兵的需求相呼應。同時,堅決防止和摒棄脫離部隊實際、背離主責主業、有違優良傳統的那些故弄玄虛的「亂創」、缺乏調研的「盲創」、改頭換面的「假創」。

紅色傳統屬於歷史,也屬於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洪峰將至,救援官兵告訴你該如何預防洪水災害
快「七一」了,講講黨員那些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