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五停心觀」修行法門的殊勝之處

「五停心觀」修行法門的殊勝之處

「五停心觀」為佛陀倡導的對治心理煩惱的五種方法,即以不凈觀、慈悲觀、緣起觀、界分別觀、數息觀這五種正念,來降伏貪、嗔、痴、惑、障這五種妄念。就像是長了惡瘡的人,如果能了解草木本自無心,就不會因愚痴而遷怒無情眾生。「五停心觀」是佛教中一個重要的修行法門,如明代蕅益大師在《教觀綱宗》中寫道:「五停心者,一多貪眾生不凈觀、二多嗔眾生慈悲觀、三多散眾生數息觀、四愚痴眾生因緣觀、五多障眾生念佛觀,以此五法為方便調停其心,令堪修念處故名停心」。即是說,修習「五停心觀」能使眾生的貪、嗔、痴、惑、障這五種過失停下來,破除這五種障礙。在時下物質經濟迅猛發展、精神生活相對匱乏的社會,修行「五停心觀」這一法門,對我們同樣是大有裨益的。

一、修習不凈觀對治貪慾。古往今來,人們無不被自己的貪心所桎梏。如見到美好的東西就想佔為己有,聞到香味、聽到好話、嘗到甜頭、獲得暫時的成功,心裡就起貪著,希望能得到更多、佔有更多。如《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系縛。」這就是男女之間的情愛貪慾。《禪法要解經》說:「若淫慾多者,應教觀不凈。」又云:「眾生有六種欲:一者著色,二者著形容,三者著威儀,四者著言聲,五者著細滑,六者著人相。著五種欲者,令觀惡厭不凈。著人相者,令觀白骨人相。」即是說,眾生往往有六種貪慾,包括色、形容、威儀、言聲、細滑、人相,對於前五種貪慾,可以用不凈觀對治,讓其觀察一切根身器界皆屬不凈,就能斷除心中貪慾。而對於第六種慾望——對漂亮身軀的貪執,可以修習白骨觀,讓他明白再好的軀體,終會變成白骨一堆,沒有什麼好貪戀的。同樣,我們如果能勤修不凈觀,想到自己的身體不過是四大假合的集合體,想到一切美好的人與事都有其成住壞空的過程,就不會對功名富貴、對嬌美容顏產生貪戀之心。一旦我們控制了內心的貪慾,就不會被外在的塵緣所擾,就能保持一份平常心,笑對人生。

二、修習慈悲觀對治嗔恨。慈悲是學佛修行的根本,也是佛陀教化眾生應該始終持守的根本。大慈,就是愛護眾生,給眾生以歡樂;大悲,就是憐憫眾生,拔除眾生的一切苦難。一個具有慈悲心腸的人,才會堅持正信正行之路。世間眾生,往往因種種緣由而心生嗔恨,如:妒忌別人比自己過得好而心生憤怒,羨慕別人的家庭比自己的家庭優越而心生不快,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心生怨恨,等等。而慈悲觀,就是應對眾生嗔恨的微妙法門。慈悲觀,即是觀察一切眾生痛苦可憐之相,以停止嗔恚。如:對於家道殷實者,想起他們也會被疾病苦痛所折磨,就停止對他們的嫉妒與恨意;對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想起他們在創業途中的種種艱辛和不易,就停止對他們的嗔恨之心。修行慈悲觀的人,能夠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發大慈悲心、運心作觀,憶念眾生的恩惠和輪迴之苦,而發報恩、拔苦的大願,願意將今生及過去所修行的所有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祈願他們遠離苦厄,悉得安樂。在工作與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堅持修行慈悲觀,就不會爾虞我詐,就不會斤斤計較,就不會怨聲載道,只會感恩領導與同事,感謝家人與親友,努力營造良好和諧的工作氛圍與人際關係。

三、修習數息觀對治散亂。《佛說大安般守意經》云:「佛何以教人數息,其中二因緣是用避亂意和得泥洹道。」因為數息能使眾人的心沉寂下去,不再攀緣附會。眾所周知,我們經常會因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惴惴不安,會因為種種困境而六神無主,會因為精神上的壓力而心理渙散,等等。這一系列的散亂,都會導致我們難以靜心、難以心平氣和。而數息觀則是對治散亂的殊勝法門。數息,即觀察呼吸出入之相,每一出入,皆暗數自一至十,以對治散亂,而令心念止持於一境。《雜阿含經》雲︰「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修習數息觀,能夠讓我們身心安定,更有利於我們安心修行、用功辦道。《坐禪三昧經》云:「一心念數入息出息,若長若短,數一至十,念與息同,制心一處,數隨止觀,轉觀清凈。心繫一處,斷諸貪嗔煩惱等各種粗惑思覺。」修習數息觀,不僅能讓我們轉觀清凈、心繫一處,還能讓我們斷除各種煩惱與無明,獲得如實清明的智慧與覺悟。在我們時下的工作與生活中,若能勤修此數息觀法門,則能應對工作中的忙亂、生活中的憂慮,時時能安住自己的一顆心,使得心不放逸、心不散亂。《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能制心一處,則無事不辦。

四、修習因緣觀對治愚痴。愚痴為佛教所提的「三毒」之一,指的是沒有通達事理的智慧。愚痴的害處非常多,不僅讓我們缺乏正確的判斷,做出錯誤的事情,還會讓我們陷入無明之中,難以自拔。《法華經?譬喻品》云:「愚痴暗蔽,三毒之火。」從中不難看出,愚痴的巨大危害了。「五停心觀」的「因緣觀」,就是對治愚痴的最佳方式。因緣觀,即觀察十二因緣,知三世相續,不斷不常,一切法皆從因緣生,前因後果,歷歷分明。《大乘義章》載曰:「因緣觀者,於彼生死十二因緣,分別觀察。」修習因緣觀,能讓我們明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沒有絕對的存在,它們都是以相對的依存關係而存在的。而這種依存關係就是因果。偈曰:「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即是說,一切的人與事,都在因果之中,生死流轉,毫釐不爽。當我們修習因緣觀,明白萬法皆在因果之中時,就不會陷入愚痴之中。同樣,在我們時下的工作與生活中,若能修習因緣觀,就會明白無常、遷變的道理,就不會為工作中的變數、人生中的多舛而耿耿於懷、執著不放了。

五、修習念佛觀對治多障。台灣聖嚴法師曾說:「外來的障礙無法障礙我們的道心,最令人害怕的是自障──自己起障礙的心去障礙自己的道業。」誠然如此,很多時候,障礙我們自己的,往往是我們自己內心生起的障礙,比如貪慾、執著、愚痴、傲慢、疑慮,等等。如何對治這些繁多的障礙呢?修習念佛觀是最好的法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載曰:「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即是說,堅持念佛修行這一法門,就不會離佛太遠,就能產生巨大的順緣,消除許多的障礙,乃至打開自在之門,獲得清凈的智慧。在工作和生活中修行的我們,若能勤修念佛觀這一法門,不僅能夠修身養性,消弭內心的狂躁與不安,還能獲得身心的安寧與祥和,安住於當下,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因而,修習念佛觀在對治多障的同時,也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增長我們的智慧,莊嚴我們的人生。

修習「五停心觀」法門,可以說既實用又方便,且適合不同根機的大眾。我們若能勤修此法門,定能遠離諸煩惱,獲得清凈心。

寺院理念

善心善行:倡導公共文明

文明敬香:一人燒一支香

垃圾不落地,你我都得利

文明祭祀:子孫顯達福慧多

三零:零經濟 零商業 零門檻

經典回顧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友情鏈接

五老峰下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如何做到善待自己和他人?
為什麼要普皆迴向?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