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背後隱藏的邏輯——GE試圖出售工業互聯網業務Predix?

背後隱藏的邏輯——GE試圖出售工業互聯網業務Predix?

近兩周來,國內各媒體及公眾號紛紛轉載源於華爾街日報的一則報告,「GE正為其旗下專註於工業物聯網業務的GE Digital尋找買家,該公司已通過一家投行拍賣這部分資產」,並引起熱議。

自John Flannery接任GE CEO以來一直致力於公司業務重組及精簡,持續剝離非核心業務以獲得現金流。最新消息是GE打算以15億美元出售其2011年以30億美元收購的電能轉換業務(Converteam),而過去一年內剝離的資產總額也已達到200億美元。在這樣的「剝離大躍進」背景下,試圖出售處於持續巨額投入並虧損的數字化部門的非核心業務,應該在情理之中。當然,背後隱藏的一個邏輯是GE對於數字化業務在未來數年內的業績預測,尤其是來自於公司外部市場的業績預測不很樂觀。

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事件是在7月16號,也就是華爾街日報報道的兩周前,GE和微軟宣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GE Digital計劃在Microsoft Azure之上標準化其Predix解決方案,並將Predix產品組合與Azure的本地雲技術集成,包括Azure IoT,Azure Data和Azure Analytics。合作夥伴將針對垂直行業最終客戶聯合銷售。考慮到這次合作的宣布時間與所謂GE試圖出售數字化業務的報道日期接近。

咱們大致這樣猜測GE對於數字化業務的策略改變:

一、GE希望通過技術、資本等方面的合作來更有效推動數字化業務,同時也減輕自身在資金、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巨大壓力;

二、通過與包括微軟在內的IT巨頭合作,為GE出售其數字化業務的非核心業務提供了潛在的空間,也就是說在出售這些業務的同時,通過與微軟的合作,GE在整個數字化領域的實力不會有大的削弱。

同時,這次GE在數字化業務領域戰略的調整,值得業內反思。

一、類似GE Predix這樣的大型工業雲平台需要更好的體現客戶價值。目前看起來,至少在現階段,基於工業雲平台實現的主要應用還是在設備診斷與維護、資產管理這些領域。但事實上,早在工業互聯網、工業雲概念興起之前,對於關鍵設備的遠程診斷、維護的技術及解決方案就已經成熟;同時,即使在今天,一些關鍵設備供應商自己開發的雲平台,例如三一的樹根雲,雖然功能相對單一,但也完成有能力解決客戶最需要解決的問題。GE Predix這樣大型雲平台如何更多更好體現客戶價值似乎還需要更多的定義及探索。

二、工業領域還是以應用為王。工業領域各類應用極其多樣、差異化,也需要極強的行業知識及積累。GE Predix雖然有強大的體系架構,但具體到某類具體的客戶應用,其適用性及靈活性未必強於許許多多的專註於專業領域內工業分析應用的小型公司。即使在作為其母市場的北美,GE Predix也遭遇了這些對手的強勁挑戰,這也是其業績表現低於預期的一個原因。

三、市場的培育需要時間。在國內,如果和OT部門的工程師溝通的話,會發現,儘管大多數人知曉工業互聯網、工業雲亦或邊緣計算,但對於這些概念目前階段是否能給他們的工作帶來實實在在價值,他們多有疑惑,甚至不以為然。我們還需要時間來培育市場,無論是用戶還是供應商都需要多點耐心和定力,少點激進的實施戰略。

本文來自於《控制工程中文版》(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2018年8月刊《編輯寄語》欄目,原標題為:GE試圖出售數字化業務?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執行主編 石林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控制工程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廢品率從兩位數下降到接近於零——協作機器人解決流水線生產難題
採用沉浸式3D虛擬現實技術模擬機器人焊接,就像看電影一樣!

TAG:控制工程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