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斯拉入華,第一個中槍的是上汽,受害的是整個中國汽車業?

特斯拉入華,第一個中槍的是上汽,受害的是整個中國汽車業?

1 特斯拉入華,第一個中槍的是上汽

1.1 特斯拉開出三倍工資搶人

本月初,8月5日,特斯拉官方微信開始發布招聘信息,職位包括電氣設計工程師、機械設計工程師在內的多個職位,隨後網上有傳聞稱: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在搶人,直接開出三倍工資,上汽工程師走了一大批。

很快,8月7日,針對特斯拉上海工廠高薪大規模招聘的傳聞,特斯拉官方向媒體回復稱,消息完全不屬實。

特斯拉在回復中稱,中國上海工廠的確在發布招聘職位的信息,但是並沒有涉及薪資範圍,也沒有錄用任何上汽員工,並且表示特斯拉的薪資預期與應聘者當前的薪資水平相當,並且以未來特斯拉股價漲幅為員工股票的收益可能性為引導。

特斯拉在上海建設的,是集設計開發、製造和銷售為一體的超級工廠,總投資20億美元,建設產能25萬輛每年,並會視情況擴展至50萬輛/年。

1.2 上汽員工為何跳槽?其實合資公司沒有研發

所謂研發(R&D),既有研究(research),也有開發(develop),對於多數企業,開發的工作都大於研究,研究構建了基礎框架,開發則應用到不同配置的車型上(application)。

合資企業的開發部分更偏車型應用,在國內去合資或者外企本來就很少有做核心技術的,所謂研發絕大多數也只是項目支持性質的工作而已,而且合資企業裡面有大量技術封鎖。你就是去大眾狼堡做核心技術的也就有限的那麼些人,這就是合資車企的特色。

【敲黑板】知識點:沃爾夫斯堡,德國北部城市。位於下薩克森州,舉世聞名的大眾汽車總部位於該城。

沃爾夫斯因為名字而得名狼堡的稱號,因為沃爾夫斯堡英文名為wolfsburg,其中wolf是狼的意思;而burg是城堡的意思,所以合稱為狼堡。

舉一反三:快餐店漢堡包(英文Hamburger)原名來自於德國的城市漢堡Hamburg。

那些畢業後進入上汽大眾的同學,至少有一半不是做你眼裡的汽車研發工作,南北大眾校招大部分崗位並不是你眼裡汽車研發相關的崗位,很多是製造工藝和物流等職位,對大眾來說,真正的開發沒必要也沒有可能放在中國。

但是目前來看,合資企業還是佔據了汽車行業的主要利潤,因此總體上合資企業無論在待遇、平台還是企業文化方面都要優於國企和民企,但是合資企業基本不幹核心技術,技術不是他的重點,因此去合資企業最好是做市場、銷售、質保等,這是他的核心,機會也還可以,因為這些年合資一直在膨脹,而自從汽車產業政策放開以後,合資和外資獨資企業會越來越多,相對於合資企業對技術的封鎖,反而獨資企業可能會涉及真正的研發,比如特斯拉。

1.3 上海是個好地方,特斯拉更是個好學校

上海是個開放的國際化城市,物流以及周邊江浙先進的製造業基礎等都是特斯拉選址上海的理由,但是估計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一點是,上海是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行業人才最集中的地區。

小編不知道特斯拉是否注意到了這一點,但是小編通過後台數據能看到,關注本公眾號的人群中,顯示上海的最多:

人才的集中無疑會助力特斯拉的發展。

在上海汽車人才蜂擁去特斯拉的背後,除了誘人的薪資水平,職業發展也是考慮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特斯拉獨特的底板框架式電池PACK、先進的電池管理技術、電機銅芯轉子核心專利技術、全輪驅動電子差速技術、全鋁車身製造技術等等,還有2014年就對全世界公開的200多項專利技術,所以,特斯拉對目前國內新能源車企來說,仍是學習的對象,可這已經是特斯拉十年前的技術。

如果有了在特斯拉鍍金的身份,恐怕以後的工作不要太好找。

2 特斯拉所有崗位都在拉攏人才,唯獨不要發動機和燃油工程師

過去,都是上汽挖別人,能在上海本地挖走上汽員工的,特斯拉是第一個。據說,已經走了一大批,還有一部分在辦離職手續,所有汽車工程師在面對特斯拉高薪誘惑的同時,只有一群人很沉默,他們就是傳統車企的寶貝---發動機工程師和燃油系統工程師。

特斯拉的挖人名單中,從土木工程師到EPC工程總監,從電氣設計工程師到機械設計工程師,唯獨沒有發動機工程師和燃油系統的崗位。

特斯拉為什麼不需要發動機工程師和燃油系統工程師?因為特斯拉是純電車企,這原因很簡單,但是,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國內企業最怕什麼?不怕特斯拉高薪搶人,不怕特斯拉的黑科技,最怕的是特斯拉加速行業的電動化轉型!

絕大部分中國車企,其實都沒有準備好面對真正到來的電動化浪潮,市面上的電動車,稱之為升級版電瓶車也不過分,因為傳統車企真的沒有拿出精力來搞,不過是在燃油車的架構內修修補補而已,如果真的像特斯拉那樣把一切推到重來,這是國內傳統車企根本沒有想過的事,所以他們現在才如此的慌張。

你把一輛國產電動汽車,隨便找一家修車鋪,把車抬起來,你看看底盤就知道,那工藝製造水平和路邊修車的沒區別,根本就不是大規模量產的狀態,臨時拼湊而已,哪有什麼安全性和保值率可言呢?

國內宣稱續航500公里的電動車,實測下來只有300多公里,而特斯拉已經向600公里進軍了,並承諾8年不限公里數的質保,誰更緊張?

不管比亞迪也好,北汽新能源也好,不可否認,都靠著補貼過活,補貼退坡就看出誰在裸泳,到時候一輛特斯拉只賣3、40萬的時候,國內電動車企拿什麼招架?如果還在拿混動車型騙積分和補貼、矇混過關的話,這一仗我們必輸無疑!

那些拒絕改變,還認為電動車只是噱頭的企業,或許只有被拍死在沙灘上的那一刻才會明白今天的這些話並不是危言聳聽。

3 特斯拉建上海工廠錢從哪裡來?從中國的銀行來

特斯拉將要倒閉的傳聞不止一次傳遍媒體圈,然而投資者的擔憂不無道理:特斯拉的虧損正在擴大:季度虧損從4億美元擴大到7億美元, 不過,馬斯克信心滿滿:特斯拉正通過提高利潤率和削減成本實現盈利。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對媒體講過,建設中國工廠的20億美金,不需要出售公司的股票,可以通過當地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來解決。

到底是特斯拉太優秀還是我們太沒有見識,讓馬斯克毫不避諱、信心滿滿的準備用中國人的錢來賺中國人的錢?

到底是特斯拉太耀眼還是我們太沒有出息,讓從沒有在中國開過一場發布會的特斯拉頻頻上中國的頭條?

沒花一毛錢公關費用,特斯拉就能讓中國的各種媒體挑燈夜戰為之宣傳:

model 3無法按期交付國內準時報道;

特斯拉要私有化國內會大肆渲染;

上海建廠的新聞國內媒體反覆炒作幾個月;

財報發布了國內媒體似乎比人家老闆還捉急;

這讓國內那些重金做廣告的車企情何以堪?!

坊間有個段子不知真假:馬斯克視察中國分部,面對中國市場的推廣費用,馬斯克勃然大怒:我在美國發個推特就能解決的事,你們竟然要花錢?!

這就是新勢力和傳統車企之間的差別,這就是生死存亡的一線之間:

汽車媒體認為,特斯拉通過顛覆式的創新,重構了汽車行業

科技媒體認為,特斯拉的黑科技改變了人們的出行和生活

財經媒體認為,特斯拉的模式就代表了無限的財富爆炸可能

但是,不管怎樣,特斯拉堅持的是蘋果那樣的、不需要發布會、一舉一動就會成為媒體熱點的那種公司。

所以,馬斯克面對20億美金的建設資金,才會胸有成竹的寄希望於中國的銀行,恐怕中國的銀行也正熱切等待著被特斯拉「翻牌子」!哪怕中國的企業家們求貸無門!

這大概是美國人第一次用中國人的錢、建美國的廠、賺中國的錢!

是否絕後不敢說,但一定空前!

是的,特斯拉在美國已經活不下去了,瀕臨倒閉;特朗普更是對中國斤斤計較分毫不讓,可就是在這緊要關頭,不是特斯拉緊抱中國大腿死死哀求,而是我們跪舔之:方方面面對特斯拉大開方便之門,以國際主義精神準備救活特斯拉?!

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未來在哪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驅動視界 的精彩文章:

國產重卡和進口重卡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TAG:驅動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