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領土爭端:三毛流浪過的土地為何戰火紛飛

領土爭端:三毛流浪過的土地為何戰火紛飛

在非洲行政區圖中,有一塊被標記為「西撒哈拉」的土地,字體和顏色與其他國家不同,表明了其並非一個國家,只是一塊地位待定的土地(類似克什米爾)。

首先,西撒哈利包含兩層含義:

1,撒哈拉沙漠的西邊

2,西班牙在撒哈拉地區的屬地

西班牙的殖民重心在新大陸,能在非洲大陸能佔據這塊土地的原因有二:

1,西班牙佔領著這塊土地對面的迦納利群島。如果你對「迦納利」這個名詞感到陌生的話,前西甲球隊拉斯帕爾馬斯總該聽說過吧?這座城市遠離西班牙本土,位於這個群島之上。

2,這塊土地實在過於乾旱貧瘠,位置也無足輕重,以至於非洲的主要爭奪者英法都不屑一顧。該國經濟的嚴重依賴磷酸鹽礦開採業,易溶於水的磷酸鹽能大量沉積於此,本身也說明此地水實在太少了。同時也沒找到石油這種更有戰略價值的資源。

從人口上可以看出這片土地的貧瘠程度,目前人口約55萬,其中最大城市阿尤恩人口13萬(北京市海淀區常住人口360萬)。這還得益於1974年35萬青年在摩洛哥征服的號召下移居西撒哈拉。

1985年,西班牙曾希望將其在此地殖民統治以海外省的方式延續下來,無奈由於當地及鄰國的反對過於強烈沒能實現——與其說反對力量太強,不如說西班牙人的統治力量太弱。1974年,西班牙放棄了該地區。

台灣女作家三毛就是這一歷史事件的見證者。1973年她與愛人荷西(西班牙人)在阿尤恩結婚,後移居迦納利群島。1979年荷西潛水時溺水而死。

與其它由殖民地演化出的現代國家不同,西班牙甚至沒能組織起一個當地政府代替其統治該地區。這種被殖民者扶植起來的政府,即便有短暫反抗殖民的獨立運動,最終傾向於不得不依賴原宗主國,對原宗主國而言這正是求之不得的。

西撒哈拉在西班牙人離開後,被北南兩個鄰國——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佔領。後來,茅利塔尼亞被謀求西撒獨立的武裝組織打跑,國力更強的摩洛哥則獨佔了地區。其另一個鄰國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也有直接的領土糾紛)則支持西撒哈拉獨立,出錢、出槍、出基地。至此,西撒未來的命運只剩下兩個:

1,獨立;

2,成為摩洛哥的一部分。

國際上,對於這種國土糾紛,最常見的處理方式是由當地人全民公投。南蘇丹、外蒙古就是用這種方式獲得獨立;蘇格蘭則用這種方式決定留在聯合王國UK;克里米亞用這種方式併入俄羅斯;但印度一定不會允許克什米爾公投決定自己的歸屬(克什米爾問題,日後需要濃墨重彩的聊一聊),中國也不會允許台灣公投。

西撒公投的爭議在於:1974年移居此地的35萬摩洛哥人及其後裔是否有資格參加投票。如果他們有投票權,考慮到目前55萬的總人口量,摩洛哥贏定了;如果他們沒有投票權,西撒將獨立。

由於西撒沒有域外大國(阿爾及利亞不算)的力挺,摩洛哥的軍事佔領還算穩定,而且時間站在摩洛哥人一邊——已經定居40多年的摩洛哥人,有足夠的體量和能力逐步同化同樣信仰伊斯蘭教的西撒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托邦醫生 的精彩文章:

領土爭端:地球最後一塊無主之地

TAG:烏托邦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