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食管癌的早期信號、高危因素和預防

食管癌的早期信號、高危因素和預防

食管癌是常見的腫瘤之一,也是嚴重威脅人民健康與生命的疾病之一。

我國每年約有20.9萬人死於食管癌。

食管癌的治療結果因病期的早晚相差非常懸殊。

以手術治療為例,早期癌5年生存率90%左右,而中晚期癌5年生存率降到20%~30%。

食管癌的形成是由食管黏膜正常上皮細胞受體內外各種因素刺激逐漸變為癌。從正常上皮發展成癌需要多長時間至今還不清楚,一般地說,從食管上皮重度增生髮展成癌需數年之久,再由早期癌發展到中晚期癌需一年左右。

一、食管癌早期的信號

以往認為早期食管癌沒有癥狀和信號是不對的。因為這些信號與癥狀輕微,時隱時現,不經治療可以自動消失,因而被病人和醫生忽略,未能進一步檢查確診,之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其實,絕大多數早期食管癌患者都經歷過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自覺癥狀,如果發現有以下癥狀就應引起警覺。

1、吞咽梗噎感:

這是最常見的癥狀。患者常能清楚記憶第一次發生的時間和引起的原因,多因進食不易咀嚼完善的食物引起。第一次出現梗噎後,不經治療而自行消失,隔數日或數月再次出現。患者對這種癥狀的形容為咽下食物時食道內有氣體阻擋,故主訴為「噎氣」。因為食道具有高度彈性擴張能力,當病變僅限於食道上皮內,而未累及食道壁的肌層時,故僅有梗噎感,而不影響食物的下咽。該癥狀發生常與患者情緒波動有關,故患者常把這種癥狀的發生與「生氣」聯繫起來。

2、胸骨後疼痛:

這也是最常見的癥狀。患者常訴咽下食物時胸骨後有輕微疼痛,並能說明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疼、針刺樣疼或牽拉磨擦樣疼痛。

疼痛的輕重與食物性質有關:

在咽下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食物時,疼痛較重;

流質、溫食疼痛較輕。咽下食物時疼痛,食後減輕或消失。

也有少數患者疼痛較重,甚至呈持續性疼痛。

患者自覺疼痛部位,不完全與食道內病變部位相一致。

胸骨後疼痛大多可用藥物治療獲得暫時的緩解,數日或數月後,遇到患者情緒波動或進食不當而又發生,常反覆出現存在很長時間。

3、食道內異物感、胸口燒灼感:

患者常訴因某次進食粗糙食物將食道擦傷,或疑為誤咽下異物存留於食道內,經常感覺有類如米粒或蔬菜碎片貼附於食道壁,吞咽不下,但不疼痛,與進食無關,即使不作吞咽動作,也有異物感,異物感的部位多與病變部位一致。

4、食物通過緩慢並有滯留感:

患者常訴食道口變小、緊縮,食物下行緩慢,並有停留的感覺。該癥狀只出現在咽下食物時,食後消失,與食物性質無關,飲水也有相同感覺。患者常感覺咽下食物時食道內似有階梯樣,食物緩緩「頓挫」下行。

5、劍突下疼痛:

患者多訴為燒灼樣刺痛,輕重不等,多在咽下食物時出現,食後減輕或消失,也有的為持續性隱痛,與進食關係不大。

6、咽喉部乾燥與緊縮感:

患者常訴咽喉部乾燥發緊,或形容為「脖子」發緊,咽下食物不利,並有輕微疼痛,吞咽乾燥與粗糙食物時明顯。這種癥狀的發生也常與患者情緒波動有關。

7、胸骨後悶脹不適:

這種癥狀患者常不能具體形容,只訴說感到胸部不舒服。

8、體重減輕:

突然之間,體重莫名快速下降,就要警惕是否患癌了。

很多癌症都會導致體重減輕,而對於食管癌來說,吞咽困難更會加重這種情況。

以上是早期食道癌比較常見的一些癥狀,另外有少數患者會有背沉、噯氣和耳疼等癥狀,甚至有極少數患者會無任何癥狀。

食管癌患者還可能在進食後幾小時內嘔吐;當癌組織擴散至腸道,嘔吐和其他消化道相關癥狀會增加。

早期食道癌的患者,可以有多種癥狀並存,也可只有一種癥狀,有的持續時間很長,有的則間斷髮生。

日常生活中,這些不適癥狀可同時或先後出現,我們要特別警惕,出現上述不適癥狀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

二、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年齡因素:

年齡越大,患食管癌幾率也越大。在食管癌患者中不到15%的人在55歲以下,45-65歲者佔67.3%。

性別因素:

男性比女性患食管癌的幾率高3~4倍。

遺傳因素:

在所有癌症中,食管癌的遺傳因素比較突出,有家族史者佔64%~69%,發病情況以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少。

吸煙酗酒:

任何種類的煙草都會增加患癌幾率,包括嚼食煙草。飲酒增加患癌幾率,另外,吸煙和喝酒的行為會大大增加食管癌發生幾率。

胃食管反流病、巴雷特食管等:

若長期性胃酸反流,尤其是巴雷特食管,可導致食管細胞發生改變(即食管下段的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覆蓋),並有發生腺癌的可能。

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變率比食管上皮正常者的發生率高 100 多倍,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還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經久不愈亦可發生癌變,如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化學燒傷等。

肥胖:

超重或肥胖人群患癌幾率較大。

膳食和營養:

膳食中多加工型肉類,少蔬菜水果,可能會增加患食道癌幾率。

賁門失弛症:

賁門是食道和胃的介面部分,賁門失弛是食管下括約肌鬆弛神經損害所致,癥狀很像食管癌,有15%以上的患者可並發食管癌。

患癌史:

過去有過患癌經歷,如頭、頸、肺部等,得食管癌的幾率較高。

經常接觸某些化學物質:

比如一些在乾洗店工作的人,患食管癌的幾率可能更高。還有防護不好的化工廠、農藥廠等。

食管癌高發地區:

某些地區如河南林州,由於水質、飲食習慣、飲食中微量元素、維生素含量不平衡等,所以有聚集現象。

三、怎樣預防食管癌?

預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改變飲食習慣

食管黏膜比較嬌嫩,而且對熱不敏感,高於65°C的飲食會燙傷粘膜。

過於熱燙、粗糙的食物在通過食管,接觸粘膜上皮時,會燙傷食管粘膜上皮,使粘膜上皮發生破損、潰爛、出血等病變。不要進食過快,不要狼吞虎咽,不要吃飯菜速度過快。

2、不吸煙,少飲酒

煙對任何器官都沒有任何好處;

不要過量飲烈性酒以減輕對食管粘膜的刺激,由於酒精含量高或由於酒中含有的其他有害化學物質可能使吸煙引起的口腔、咽、喉、食管部位的癌症發病因素成倍地增長。

3、不蹲食

因蹲著飲食時腹腔內壓力增加,食物通過賁門進入胃的時候必然受阻,食管就要增加蠕動和壓力來輸送食團。食物與食管產生的摩擦力加重食管壁的損傷。損失的粘膜上皮會很快地增生來修復已破潰發炎的粘膜上皮,如果經常反覆使粘膜上皮受到這種不良的刺激,粘膜上皮就會在反覆增生、修復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在形態、功能上不正常的「異形性」細胞,而這些不正常的細胞積累多了,就會向壞的方向發展,逐漸發生惡性變化,最後形成不斷地擴展的癌細胞。

4、吃新鮮食物

不要吃發霉的糧食,少吃酸菜:因為發霉的糧食可產生毒素。

酸菜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類物質,亞硝胺是一類致癌性很強的化學致癌物。

5、不能忽視早期先兆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食管癌的發生髮展不是朝夕之事。

因此,凡是40歲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是來自或生活在食管癌的高發地區的人(男性更甚),平時有食用酸菜、飲酒等習慣者,近期出現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或不適等一種或多種先兆癥狀時,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X線鋇餐檢查、食管鏡與活組織檢查以便能夠早期發現病情。

胃食管反流病的巴雷特食管被認為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應及早治療。

只要做到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就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四、食管癌早期應該如何篩查?

因早期癥狀隱匿,不少食管癌患者在就診時已屬疾病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術機會。迄今為止,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15%~25%,因此,早癌篩查尤其重要。

有可疑癥狀者,要進行如下篩查:

1、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是食管癌早期診斷的首選方法,經過實踐證明在食管癌高發區進行大面積普查切實可行,總的準確陽性率可達90%以上,該方法簡便,受檢查痛苦小,假陽性率低。

2、X線鋇餐造影

該方法能早期發現食管黏膜、結構及功能的變化,能夠幫助較早判斷食道癌前病變。且痛苦小,易耐受。

3、金標準:內鏡檢查

該方法已成為檢查上消化道疾病(食管癌、胃癌等)常規的臨床診斷、術後隨訪、療效觀察的最可靠方法。在早期食管癌中,內窺鏡的檢出率可達85%以上。

4、胸部CT掃描

胸部CT掃描 對食管癌的分期、切除可能的判斷及預後的估計有幫助。

總之,內鏡篩查和對癌前病變的早期干預均可以顯著降低食管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新的內鏡技術如窄帶成像技術、共聚焦激光顯微鏡技術等在食管癌早期篩查中的應用仍處於評估階段。

由於食管癌缺乏敏感性和特異性的血清腫瘤標記物,無創的早期篩查手段缺乏,所以強烈推薦胃鏡篩查。

來源:胃腸病 作者:小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道 的精彩文章:

衛健委批准共享醫療模式 醫院一批科室受到影響
空腹做有氧運動更減脂?怎麼安排運動和飲食才合理?

TAG:大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