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歷史】愛冒險的麥克阿瑟

【世界歷史】愛冒險的麥克阿瑟

原標題:【世界歷史】愛冒險的麥克阿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晨,日本代表團登上美國密蘇 里號戰列艦,簽署投降書。代表同盟國在受降儀式上簽字的是身穿開領襯衫,斜戴鑲金邊軍 帽的美國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1880年1月26日,麥克阿瑟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軍營里的一個軍人世家。 他的父親阿瑟·麥克阿瑟,17歲時就進入軍界,中間曾一度複員,學習法律,後來再次從 戎,最後晉陞為中將,曾任駐菲律賓的軍事總督。


母親瑪麗·平克尼·哈迪出身於一個富有 的家庭,結婚時剛從一所中等專科學校畢業,比丈夫小8歲。她頗有一種貴族小姐的派頭, 又總是教導自己的兒子成為「偉人」。

父母的經歷和性格,對麥克阿瑟的職業選擇產生了深 遠的影響。他從小追求的目標就是做一個軍人,當一名將軍。1898年,麥克阿瑟以優異 的成績考入西點軍校,實現了他孩提時代的第一個夢想。 他出身於軍人世家,入學時已有相當豐富的軍事知識,在學員中無人可比。


1903年 6月11日,麥克阿瑟以98.14分的總平均積分畢業於西點軍校。據說這是西點軍校2 5年來的畢業學員中分數最高的。


在西點軍校的四年中,他有三年成績名列全班第一、二年 級時被任命為學員下士,三年級時被任命學員中士,四年級時獲得學員中的最高軍銜——第 一上尉。


按照西點軍校的傳統,高才生可以自由選擇兵種。他選擇了在戰場上為各兵種服務的工 兵。


畢業後,他曾在菲律賓服役一年,回國後不久,又和父親一起被指派為日俄戰爭的觀察 員,1906—1907年曾任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隨從副官。此後直到1912年,麥 克阿瑟曾到過遠東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大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1912年,他被調到華盛頓陸軍總部的參謀長辦公處服務,受到參謀長倫納德·伍德 少將的賞識,不久便被任命為參謀部的成員。


這一任命使他與首都的大人物有了更多的接觸 和交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麥克阿瑟擔任了陸軍部的軍事新聞檢查官,取得了出色的 成績。


1917年5月,美國對德國宣戰,他被任命為第42師(彩虹師)參謀長,同部隊一 起開赴法國前線,編入潘興率領的美國遠征軍,不久便投入了戰鬥。


由於他作戰勇敢,指揮 部隊多次取得勝利,而獲得兩枚服務優異十字勳章、一枚服務優異勳章、七枚銀星章、兩枚 紫心勳章以及數枚法國授予的勳章,職務由參謀長提升為師長,軍階由上校提升為準將,後 又晉陞為少將,1919年4月,從歐洲回國,出任西點軍校校長。 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任職三年,在這三年里,他實行了不少改革,但是在西點的改革不 僅受到來自國會、陸軍部、校友會中保守分子的責難,也遭到了潘興將軍的反對。


於是,他 被調往菲律賓執行海外任務。臨行前,他與富有的寡婦,實際上也曾是潘興情婦的路易絲結 為伉儷。

婚後便來到闊別18年的馬尼拉,再次在倫納德·伍德麾下供職。


1925年,麥克阿瑟又奉命回國,管轄一個軍區,司令部設在巴爾的摩附近。在那 里,路易絲又投身於社交活動,對丈夫的軍旅生活完全失去了興趣,并力勸丈夫退出軍界, 創辦私人生意賺大錢。她認為麥克阿瑟聰明過人,不應在戎馬生涯中浪費光陰。


麥克阿瑟卻 不以為然。兩人從1927年8月分居,到1929年6月被批准離婚,直到1937年4 月,麥克阿瑟才又與37歲的費爾克洛思小姐結婚。 1928年夏天,麥克阿瑟再次被派往馬尼拉,擔任了駐菲律賓部隊司令的職務。


19 30年8月,他被任命為陸軍參謀長。


此時他年僅50歲,是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謀 長。


在擔任陸軍參謀長期間,他不顧一些人的反對,以機械化裝備代替了馬匹,大大提高了 美軍的機動能力;並建立了一個航空隊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隊協調的效率;還制定了一個總 動員計劃和一個平時工業生產轉為戰時生產的計劃;他通過對國會的影響,使陸軍在經濟蕭 條時期免受大幅度的削減。


1932年,他奉胡佛總統之命,派軍隊驅散進入華盛頓要求補 發退休金的1.5萬失業退伍軍人,雖然他並不願意這樣做,但還是親自指揮軍隊將這些人 趕出首都。


陸軍參謀長任期屆滿之後,麥克阿瑟到菲律賓出任軍事顧問和菲律賓軍隊的統帥,被授 予菲律賓陸軍元帥軍銜。他在接受菲律賓陸軍元帥杖時說:「只有那些不怕死的人才配活 著。」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意、日於1941年簽定「三國公約」,美日之戰已不可 避免。羅斯福總統再次召麥克阿瑟服現役,統一指揮遠東地區的全部美國陸軍和空軍。


麥克 阿瑟走馬上任不到5個月,就發生了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的事件。

此後,麥克阿瑟以他的勇 氣和才能,奔波於澳大利亞、菲律賓和華盛頓之間,為恢復美軍元氣做了不懈的努力。不 久,太平洋地區的盟軍統一編製,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南太平洋地區的總司令,指揮這一地 區的部隊。


他在戰爭中從不考慮個人安全,曾經數十次進入日軍的火力封鎖區,一次又一次地和第 一攻擊波的部隊一起登陸。他曾說:「能打死我的日本子彈還沒造好!」


1944年6月,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完全控制了新幾內亞和馬里亞納群島。


對下一步 的作戰目標,麥克阿瑟同海軍方面發生了分歧。參謀長聯席會議表示同意金海軍上將的建 議:繞過菲律賓,攻取台灣,早日進攻日本本土。


麥克阿瑟則認為,加速進攻日本本土是行 不通的,繞過菲律賓而直接攻取台灣,從軍事上講是「完全錯誤」的。他要求親自去華盛頓 全面陳述他的觀點。羅斯福總統沒有讓麥克阿瑟回華盛頓,而是相約在珍珠港會晤。


7月2 6日,兩人幾乎同時到達珍珠港。第二天晚上開始討論戰略問題,尼米茲拿出金海軍上將的 計劃,並陳述了海軍方面對這一作戰計劃的理由,自己完全持中立立場。麥克阿瑟則詳盡陳 述了首先收復菲律賓群島的理由。


到午夜休息時,總統仍沒有作出最終裁決。第二天上午繼 續會晤。麥克阿瑟的主張終於被採納。


9月15日開始向菲律賓進軍,10月23日主要目 標已被奪取。此後,他熬過了艱難的近3個月的萊特戰役,1月9日宣布萊特島上有組織的 抵抗已經結束。此後,他得到了五星上將的特級軍銜。


在宣布萊特島之戰勝利的同時,麥克阿瑟組織發起了進攻呂宋島的戰役,他鼓勵士兵要 有決定性的突破,向馬尼拉「衝刺」。


2月3日,盟軍第一支部隊進入馬尼拉,解救了50 00多名戰俘。後來,他的部隊又進行了因萊特島戰役的艱難而推遲的硫磺島和沖繩島之 戰,準備向日本本土進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麥克阿瑟代表同 盟國在受降儀式上籤了字。此後,他出任駐日本的美國佔領軍司令。


1948年,在美國總 統競選時,他出於對華盛頓「一伙人」的不滿,又相信了一部分不明智的人的勸告,公開宣 稱希望提名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


結果第一輪投票獲得1094票中的11票,第二輪只 獲得7票,第三輪則幾乎是零票。這對麥克阿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他出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派參謀長阿爾蒙德率領第10 軍在仁川登陸,擊敗深入南方的朝鮮人民軍,一直把戰火燒到中國邊境。此後「聯合國軍」 又被中朝軍隊趕回三八線。


1951年,麥克阿瑟因在朝鮮戰爭問題上與杜魯門總統意見分 歧而被解除軍職。


從此,結束了他的戎馬生涯,回到美國度過餘生。

1、把他傳播出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上下五千年歷史 的精彩文章:

血戰硫黃島

TAG:世界上下五千年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