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我八十三變,這樣的戲曲造型很少見

看我八十三變,這樣的戲曲造型很少見

川劇舞台藝術形象

經過歷代川劇藝術家的

精心創造和匠心錘鍊

以其各具面目、各有性格的人物風采

贏得海內外廣大人士的崇高稱譽

上世紀90年代初

一本名為

《川劇藝術形象譜》的書籍出版

書中所展現的100個藝術形象

是從川劇舞台所塑造的

眾多藝術形象中精選出來的

極具代表性和權威性

《忠義烈》《焚香記》《綉襦記》

《紅梅記》《百花樓》《單刀會》

《鐵冠圖》《孔雀膽》《金山寺》

《百寶箱》《玉簪記》《青袍記》

……

近百出傳統劇目中的經典形象

被集中彙編在了一起

對後世了解、研究川劇劇目

以及服裝、化妝、道具等提供了

參考、借鑒作用

歲月變遷

很多川劇傳統劇目已鮮見於舞台

甚至徹底消失於大眾視野

但曾經的如日中天

至今仍能從一些老者的記憶

和書籍中依稀看到

越是如此

像《川劇藝術形象譜》一類的書籍

就越顯得彌足珍貴

因為,隨著時光的流走

老者們會漸次離去

成為絕唱

而後人們只能通過一些記載來

了解一個劇種的過往與當下

進而看到它的未來和希望

遺憾的是

這樣有價值的書籍並不多見

反觀秦腔這個古老的劇種

何嘗不是這樣呢

單說舞台藝術形象

至今沒有一部專著對其進行介紹

至於劇目的流失、人才的匱乏

等諸多現狀

秦腔與大多數劇種一樣同樣存在

有水平的理論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戲曲綜合性極強的特點眾人皆知

但這個綜合性絕不僅僅單純地表現在

戲曲本身

圍繞它進行的各方面研究、探索

也是其綜合性極強的體現之一

理論和實踐兩條腿缺一不可

當然,這樣的認識

很多人也非常清楚

但困境在於

有水平、有見識、有眼光、有審美的

研究者太少、太少、太少

戲曲藝術本身的式微

也造成了與它相關的一些研究的式微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一己之力恐難有所改觀

搶救也好、保護也罷

最起碼得給後人留下一些

有價值的資料以供參考

這就是小編編髮《川劇藝術形象譜》

最直接的目的

川劇三十年前就做了

我們的秦腔

什麼時候也能有這樣的舉措呢

盼望著

……

小編從100個形象中

篩選了80餘個

有與秦腔相同的劇目

也有極具川劇特點的造型

大家可從劇照、劇目名、角色名

以及演員來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戲曲廣播 的精彩文章:

《詩經》美景再現渭水河畔,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除了C羅的「溝壑式大腿」,戲曲演員的「腿」也讓人拍手叫絕!

TAG:陝西戲曲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