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師父》-簡練的招式,複雜的規矩 九冥之外

《師父》-簡練的招式,複雜的規矩 九冥之外

練家子出身的徐浩峰導演曾寫了一部名為《師父》的武俠小說,而在這之後不久,一部由此改編的同名電影一經上映,就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儘管在票房上,徐浩峰的諸多電影,包括《師父》,都比較慘淡,可謂不受電影市場所「寵幸」,然而導演憑藉其自身對武行的了解以及對武術類電影創作的真誠態度,這部看起來是在小打小鬧的電影,實則用鏡頭簡練地表達著導演對中國傳統武術以及武行的獨特理解。

從故事上看,電影的時代背景設立在民國時期,地點則設立在武館雲集的天津。民國時期的中國,正處在新舊事物和各種思想觀念的更替之中,各種新舊文化形式雜糅在這個熱鬧的時代中,而這也是徐浩峰導演深有感觸和理解的時代。影片講述了詠春拳宗師陳識北上來到天津開宗立業,試圖在此發展並傳承自己的武術流派。然而天津的武行是個規矩繁多的地方,因此陳識不僅要在這限制中與當地的同行們周旋,還要培養自己的弟子,並讓自己的流派在高手眾多的天津不被排擠下去。

與李小龍設計的電影相比,《師父》並沒有在動作上過多的刻畫與來自於實戰家的創新;與成龍的冒險類電影相比,它沒有那種突破身體極限的插科打諢式動作;與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電影相比,它並不注重打鬥招式的規規矩矩與氣質的飄逸;與甄子丹的殺破狼、導火線相比,它也沒有雜糅了各種綜合格鬥技術並使其增強影片觀感的暴力特質。然而徐浩峰的電影動作有著其他人無法模仿的特點:首先,每個動作不求表現力,而求實戰性。因此電影在動作戲上的觀感程度有所降低,每次打鬥都只是三招兩式就撂倒對方,以至於觀眾還沒來得及看清動作,打鬥就已經結束了。

有趣的是,同為武術家的李小龍在拍攝動作片時也曾為此問題所困擾。他發現,當時的攝像技術使得他超常凌厲快速的動作根本無法清晰地被捕捉到,以至於呈現在屏幕上的片段效果很差,而在別人的建議下,他決定為了提升影片的觀感,刻意將動作放慢,以至於能讓觀眾看清每個動作的細節。而《師父》中,無論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無論是赤手空拳,還是真刀真槍,鏡頭都真實地刻畫了動作,並以符合實戰風格的形式簡練地結束動作。在實戰中,就算是高手對決也大多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戰鬥,更不用說一個高手和一個普通人之間的戰鬥了。就像是杜琪峰的《槍火》中那少得可憐的人物對白,招式稀少的《師父》也意在用最接近武術切磋的實戰風格去詮釋人物的行為動機和人物性格。從這種舍華求實、費力不討好的嘗試上來看,徐浩峰或許早就將自己的作品定位為不受主流歡迎的那一類,而他在藝術上的堅持也遲早會被觀眾所認可。

此外,《師父》中的打鬥多為冷兵器格鬥,很少有赤手空拳的肉搏戰。而之前提到的其他人的電影多為肉搏戰,只有在某些片段,比如在甄子丹的《一個人的武林》當中,一場冷劍的戰鬥和最後長棍的決戰,電影的兵器決鬥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然而在《師父》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打鬥場面以冷兵器交戰為主,一方面,這從另一個角度整體上增強了動作的觀感,讓外行的觀眾們看到了那些只曾出現在武俠小說里的十八般兵器以及它們的真正用途,而另一方面,兵器間刀鋒相對,稍有不慎就會受傷流血,這也決定了動作必須乾脆利落,且不出任何差錯,否則就會失之以毫釐,謬之以千里。

除了獨具特色的打鬥外,電影對武行和規矩的體現也讓人由衷地開始尊重並嚮往那曾有著諸多武行以及武俠的世界。誰說習武之人都是粗人糙漢?武行有武行的規矩,只有聰明地學會在這個圈子裡打轉,才不會被這個制度、這個群體所遺棄。這或許也是電影在藉由武行的規矩告訴現代人:每一個領域都有它獨特的遊戲規則,這個社會也同樣如此,不會遵守規則的只能被這殘酷的「遊戲」所淘汰。而利用好了規則,則會讓自己更好地立足與發展。

徐浩峰導演用鏡頭為我們呈現出了他眼中的民國時期的武行世界。而《師父》從製作到演員表演的用心也捍衛著中國武術類電影的尊嚴。對我們來說,太多的傳統文化既找不回來,也無力繼承,更多的是在那些影視片段或字句當中去回味、去想像。而作為電影的製作者,如何既要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商業片的創作中以謀求利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自己的藝術性,這是每個有想法的電影創作者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到你的那天 的精彩文章:

王寶強,馬蓉又有新矛盾,馬蓉手撕王寶強真面目,是真是假
闞清子和紀凌塵的事憑什麼讓王藝背鍋?網友良心評論引粉絲怒贊

TAG:遇到你的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