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散記——孔廟國子監

北京散記——孔廟國子監

孔廟和國子監,始建於元代,按照「左廟右學」的古制,分別是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值得所有讀書人來此一拜。

國子監大街道路寬闊,兩邊開滿了文房四寶,名士起名等店鋪,倒是充滿了文化氣息。在距離孔廟幾十米的地方,路邊設置有石碑,上書「文武官員到此下馬」。

孔廟正門對面是一面巨大的照壁,青磚紅牆,威嚴雄渾。照壁前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坐在輪椅上看著過往的遊客,旁邊石凳上放一個iPad,放著悠揚的歌曲,在安靜的大街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進入幽靜的孔廟,右手看去,許多鬱鬱蔥蔥的古樹,掩映著一片年代久遠的石碑,原來這就是有名的進士題名碑。這裡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進士5萬餘人的姓名,袁崇煥、曾國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

自從隋文帝使用科舉取士的辦法,打破了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從而給貧寒的讀書人以出人頭地的機會,促進了社會的公平公正,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

直到今天,古老的科舉制度雖然廢除了,但是現代科舉--高考制度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是一個不太講究規則的農業社會和熟人社會,有關係什麼都好辦,沒有關係寸步難行。高考作為一個相對公平的辦法,保證了社會中下層有向上流動的機會。

但是近年來也暴露出名牌大學貧困寒門學子比例越來越低的現象,還有爆發的各地高考錄取比例的問題。有趣的是,當年明朝朱元璋也遇到科舉比例的問題。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會試,以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試。後發榜,取錄宋琮等51名,是為春榜。因所錄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稱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為歷科所不見。

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聯名上疏,告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複閱落第試卷,增錄北方人入仕。 但經複閱後上呈的試卷文理不佳,並有犯禁忌之語。有人上告說劉三吾﹑白信蹈暗囑張信等人故意以陋卷進呈。

朱元璋大怒,處理了相關官員。六月,朱元璋親自策問,取錄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試,以韓克忠為第一名﹑王恕為第二名﹑焦勝為第三名,是為夏榜。因所錄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稱北榜。南北榜案以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後遂成定製。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按照南方的錄取標準,北方當然都考不中了。所以南北分開考試,各有比例,相對公平。公平的定義很複雜,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結果公平還是程序公平,不同的標準也就有不同的結局了。

孔廟西側有一個巨大碑亭,紀念乾隆皇帝平定準噶爾。準噶爾叛亂起於清代康熙年間,歷經雍正 、乾隆三朝68年,起於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迄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最終弭叛息亂,取得了完全勝利,維護了祖國西北邊疆的統一,意義重大。

不過,想起現在外蒙古及唐努烏梁海等地,已經無法回歸,黯然神傷。

繼續向前走是大成殿,孔廟的主體建築,國家祭祀孔子舉行典禮的場所。

按照古代規制恢復以「太牢」祭祀孔子的各項陳設,其中祭祀禮樂器大部分是珍貴的文物原件。殿內莊嚴肅穆,設置屏風式展版,介紹孔子、四配、十二哲以及祭祀的禮樂器等。

一群身穿飄飄漢服的小學生在大成殿前面似乎進行活動。近前一看,原來是北京一家小學舉行典禮,稚嫩的學生坐在地上紅毯上,認真地聽著小主持人致辭。這倒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了,只是不知這些孩子們是否意識到,在這麼神聖的殿堂里舉行典禮在人生中的意義。

通過一個室內碑林展覽可以直接走到國子監。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國學」,估計就是現在的教育部加北大清華吧。

正中琉璃坊正面上書「圜橋教澤」,背面為"學海節觀",均為乾隆皇帝御筆。

乾隆皇帝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有一種說法康熙大帝也是在雍正府看中了弘曆作為繼承人,才選擇了雍正作為太子,從乾隆的功績來看,我是相信這一點的。

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收復了新疆,六次下江南,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農民負擔,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

乾隆統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

乾隆帝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所謂的「十全武功」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然而物極必反,盛極則衰,康乾盛世之後相對世界逐漸落後,且不肯向往日蠻夷學習,遂落入不堪之地。

在神聖的孔廟和國子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莊嚴雄偉的殿堂和牌坊,就是那些鬱鬱蔥蔥的古樹了。

這些古樹,有的是側柏,有的是圓柏,有的是槐樹,有的似乎是榕樹,無一例外,樹身粗壯,枝幹虯勁,葉子碧綠,在藍色的天空下,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這些古樹,有的如歷經滄桑的世紀老人,靜靜地望著這片寧靜的土地。有的如武功高強的武林高手,努力伸長枝幹展示著武藝。有的如外星人附體,樹榦上長滿一顆顆神秘的結節。有的如一座高聳光滑的紀念碑,通身沒有一片綠葉,仍然堅強的矗立著。

回望幽靜而肅穆的孔廟和國子監,中華文明就如同這些古樹,歷經風雨而保持著翠綠和生機。

亨廷頓曾說過,現代國際社會的衝突將是現存的七八種文明之間的衝突,包括中華文明,基督教,伊斯蘭,東正教,印度,日本,拉美等文明,相對以前是國王的戰爭,現在更是平民的戰爭。

中華文明,也就是儒家文化或儒教,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內涵,呈現出三教合一的特性。許多人不認為儒教為宗教,其實從人生規範、行為準則、人生終極目標來說,儒家文化就是讀書人乃至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宗教。

當今世界,中華文明面對著來自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的重大挑戰,雖然不至於迫在眉睫,但是從歷史長河中反觀,也是處於重大的歷史關頭。

當務之急一方面要從歷史和傳統中尋找積極和強大的力量,更要學習其他文明的優秀之處,妄自菲薄不可要,盲目自大更不可取。只有這樣,才能如同孔廟和國子監的那些古樹,歷久彌新,生機勃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能仁譚 的精彩文章:

讀了這兩本書 然後我笑了 帶你了解不一樣的徐悲鴻
自然萬物皆吾師

TAG:能仁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