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亦或是」最弱「都只是口口相傳?這篇報告告訴你真相
原標題:」最強「亦或是」最弱「都只是口口相傳?這篇報告告訴你真相
說到坦克世界裡最著名的戰車,「黑豹」肯定位列其中,不光是因為這車在遊戲里表現不好讓冷戰車按在地上摩擦,也因為它在二戰時期幾乎與虎式齊名。
今天咱們還是繼續從歷史入手。話說時間追溯到1941年11月末戴姆勒-賓士與MAN兩家公司接到了對30至35噸級新型中戰車VK3002進行設計的訂單。並在1942年4月各自的提案中進行了說明,戴姆勒的設計幾乎就是T-34的翻版,他們的理念是在車身、炮塔、柴油發動機、駕駛系統、懸吊系統及履帶等方面追求類似蘇軍T-34坦克的設計,從而獲得和T-34一樣優異的可生產性。
而MAN公司的設計則符合了德國傳統的戰車設計思維:在大而寬的車身上安裝一個堅固的炮塔、一個汽油發動機、採用扭力棒的懸吊系統,主動輪在前方,動力桿懸吊系統使得車身高大並賦予了典型德國坦克的大車內空間。
話說黑豹要長這個樣子可就非常有意思了
儘管希特勒打算採用戴姆勒-賓士公司的設計,但最後卻由MAN公司扭轉局面,其設計更改後在1942年5月被希特勒批准;主要的原因是它能使用萊茵金屬公司設計的現成炮塔,而戴姆勒-賓士坦克的炮塔卻需要重新設計生產。
而在外界的猜測中戴姆勒-賓士設計被淘汰的另一個原因是戰場識別問題(其外形輪廓與T-34非常神似,恐怕將導致誤擊)。也有可能是因為它的可生產性太強以至於犧牲了性能優勢,這種坦克適合於消耗戰而不是德軍當時進行的閃電戰導致的。
博物館中的黑豹坦克
豹式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生產,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的75毫米KwK42 L70火炮。這款主炮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彈藥:APCBC-HE、HE和APCR三款,用來防止彈藥供應短缺。雖然75毫米火炮在當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卻是二次大戰中最具威力的火炮之一。因其超長的炮管有了平直的彈道和高精確度,加上此火炮雖然穿透後效和榴彈威力上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要差一籌但是貫穿能力強,在1000米的距離上能貫穿140毫米厚的裝甲,令豹式坦克成為了戰場上的殺人機器。
遊戲中黑豹的主炮(不是完全體炮喲)
說到德國的坦克怎麼能不提交錯式負重輪呢?豹式的承載系統為交錯式路輪連接扭力桿的設計,可說是二戰中德軍坦克最好的設計,它也被法國人用在戰後的AMX50重型坦克設計上。但這設計在蘇聯戰場的冬天時,常發生路輪凍結而使戰車無法動彈的情況,而且必須先把外側的路輪移走才能維修在裡面的路輪,維修起來極其的不方便,但是好看就行啊~
這怎麼看都看不膩~
戰後,部署在Mourmelon le Grand的法國第503戰鬥戰車團下轄裝備了五十輛豹式坦克的裝甲營,以及裝備美製謝爾曼坦克的裝甲營。法國第501裝甲團也使用黑豹,一直用到1949年。
後來,法國國防部技術局坦克處做出了一份名為《黑豹,1947》的報告,給出了法軍對使用黑豹坦克的觀察結論和建議:
1、炮塔轉動機構強度不足;當黑豹處於超過20°的斜坡時,即無法轉動炮塔,也無法保持炮塔的固定。
2、事實上在越野時無法射擊。
3、二戰時的戰鬥經驗,謝爾曼坦克在面對黑豹時經常能夠首先開火。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黑豹坦克炮塔服伺機構的限制。
4、坦克炮升降比較容易;但用於輔助操作坦克炮的壓縮氮氣伺服機構失去壓力時,操作坦克炮就會非常困難。
5、使用7具潛望鏡的車長指揮塔,具有非常好的360°周視野。車長的炮隊鏡具有很大的放大倍數。
6、炮長僅有一部能夠清晰觀察到3000米距離的炮瞄鏡,沒有大視野的觀察潛望鏡。這導致車長指示目標後,炮長需要大約20-40秒才能射擊。
7、使用PzGr 40鎢芯次口徑穿甲彈與PzGr 39全口徑穿甲彈。以及高爆榴彈。沒有裝備空心裝葯破甲彈。
8、懸掛機構穩定性好,可以安全地向側面射擊。
9、履帶和行走機構壽命達到2000-3000km。
10、發動機平均壽命是1000km。
11、主減速器平均壽命150km,是最薄弱的性能環節。
12、能夠原地轉向。
13、油路容易泄露汽油,排氣口與散熱器容易失火。
14、主炮精度高,射程遠。
可以說法國人真的是把黑豹給摸透了。再對比一下遊戲中的黑豹。。。嘖嘖嘖
那今天就先說到這,話說有了這篇文章,以後出去和人聊天的時候可不要露怯喲~


※最猛球形坦克:P-1000在它面前就是渣!
※競賽丨「坦克兩項」硝煙四起 中國隊首戰全靠它拔得頭籌
TAG:天下軍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