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本可稱帝,他卻屢次拒絕,否則,中國不會淪為弱國
清朝是我國封建朝代的末代王朝,清朝的前期還算統治的不錯,一直到了英國來打開中國大門時,清朝就開始衰敗下去。除了外面列強來攻打中國之外,中國的內部也出現了很大的內訌。
這最大的內訌就該屬太平天國了。當年洪秀全帶領的太平軍幾乎縱橫了整個中國的南方,佔領了南方的各大城市,其勢力直接衝擊著清朝的統治。為了避免統治衰敗,清朝就派出了曾國藩去反擊。
曾國藩手裡帶領的軍隊是湘軍,數量達到了20多萬。當他帶領著這些軍隊與太平軍碰頭時,雙方一直分不出勝負;可到了最後,太平軍還是被曾國藩和英國的聯合夾擊給消滅了。由於鎮壓太平軍有功,曾國藩受到了清朝的重用。
等到了慈禧聽政的時候,清朝更加陷入了昏暗的統治之中;當時手中握有重權的曾國藩就被推上了權力的頂峰,他的部下都勸他黃袍加身,推翻清朝統治,自己做皇帝。可是這件事在曾國藩的心中卻沒有那麼簡單。
曾國藩認為手裡只有軍隊是沒有用的,必須要得到天時、地利及人和;只有達到這三項條件,才能夠做到這件大事;如果其中一個條件出現了差錯,那他們整支湘軍必將會得到滅亡的打擊。
曾國藩有這樣的考慮,但他的部下卻沒有如此的細心,他們曾經三次勸曾國藩滅掉清朝,但曾國藩都給拒絕了。
曾國藩考慮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人民,他起義發起戰爭,必定會讓百姓受災,這樣會讓他失去民心,更加失去了建立王朝的希望。
就這樣,曾國藩作為一個漢人放棄了推翻滿人統治的機會,讓清朝在外國的欺壓下一步步走向了崩潰。有的專家通過研究發現,如果曾國藩當時答應了他屬下的要求,真的去篡位了,可能中國就不會變得那麼衰弱。
如果曾國藩答應發起叛亂、自己做皇帝,也許中國還能夠處在世界的巔峰,之後的中國也不需要去經歷抗戰等災難;但是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事實已經發生了就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了,曾國藩也失去了做王的機會。


※史上最浩大的水利工程,為何只能停在紙上談兵?難題在哪
※林沖與魯智深真的是一見如故?恐怕事實超乎你的想像
TAG:閑史野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