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這個世界只有助於愚蠢和平庸」 奈保爾很難讀懂,讀懂後又讓人沮喪

「這個世界只有助於愚蠢和平庸」 奈保爾很難讀懂,讀懂後又讓人沮喪

「許多東西都被從我們手中剝奪了。我們沒有背景,亦沒有過去。對我們許多人來說,過去就停止在祖父母那一代,在那以外是一片空白。」

曾說出如此憂傷的話的奈保爾,已離開人間。

活著的時候,奈保爾寫了幾本著名的小說,以及幾本同樣著名的,很難說該算小說還是該算遊記的書。

人人都知道,奈保爾拿過布克獎、諾貝爾文學獎,是貨真價實的大師,可在「後殖民寫作」「文化無根」等驚悚標籤下,中國讀者對他總有一層隔膜感。直到1992年,國內才第一次出版了他的書。

太多讀過奈保爾小說的人在追問:他究竟想說什麼?

奈保爾的小說不驚悚,不緊湊,甚至還有點刻意的無趣。如海一般寬廣的沉痛潛伏在文本背後,我們卻不知它從何而來。

一直覺得,想讀懂奈保爾,最佳門徑是他的《印度三部曲》(即《幽暗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它們均屬「難說該算小說還是該算遊記」系列。

《印度三部曲》

三部曲寫於不同時期,精描出一條失敗的尋根之路。從批判,到憂思,再到無奈,這隱喻了深層的人格分裂——在文學中,奈保爾乾淨、純粹而唯美;在生活中,奈保爾卻是暴躁、粗鄙且陰鬱。因「慢性抑鬱」,奈保爾被戲稱為Nightfall(意為黃昏,與奈保爾音近)。

那麼,奈保爾這片「黃昏」究竟在訴說著什麼?

寫作,因為人人都已被殖民

奈保爾生於中美洲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一個印度婆羅門家庭。中學時,他得到一筆巨額獎學金(這筆錢可在英國任何中高校學習7年),使他能進入牛津大學,去圓他的文學夢。

奈保爾在一個分裂的文化背景中長大,不同族裔相互排斥、相互對立,嚴守著自己的傳統。這讓奈保爾深感厭倦,他尤其不喜歡婆羅門後裔這個身份,因為有太複雜的宗教儀式和文化儀式。

奈保爾曾抱怨說:「在我眼中,每一場儀式都是一樣的。神像對我毫無吸引力,我不想花心思探索它們的來歷和意義。我不信宗教,厭惡儀式,沒有能力從事玄學上的思考。」

生於隔閡,必會嚮往大同。少年奈保爾曾醉心英國文化。一方面,他的記者父親熱衷於英語文學,另一方面,英國文化充滿世俗色彩,看上去更平易近人。

到英國後,奈保爾才發現:「我是在錯誤的時間來到英國,想發現我在我的幻想中所創造的英國……我是來得太遲了。」

沒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激情,沒趕上憲章運動的豪邁,也沒趕上日不落帝國的輝煌……但更重要的是,奈保爾意識到:這一切可能從沒存在過,只是通過歷史書寫,它們才變成一個個奇蹟時刻。

對劇場外的人來說,每天都是平凡的一天,但對劇場內的人來說,他們正共同經歷著驚悚、激動、興奮的一天。那麼,究竟是誰把我們帶進劇場中的?

作為現代人,我們都堅信歷史中有無數「關鍵時刻」,而我們心中的「關鍵時刻表」還高度相似。提起這些「關鍵時刻」,我們竟然能產生出近似的情感——顯然,肯定有一種力量,已悄悄地把我們的心靈格式化了。

從按下電鈕電燈會亮;到扔下骨頭,狗會分泌唾液;再到談起一段往事(其實我們都不是見證者),大家會共同興嘆……只有站在這個角度,才能理解後殖民文學。奈保爾之所以寫作,因為人人都是精神上的被殖民者。

在《米格爾街》(出版於1959年)中,奈保爾寫了貧民窟的17個小人物的故事:武士後裔巴布每到黃昏時,都會躲在房間里做印度式擀麵餅;外祖父用畢生之力,建造出一棟丑得出奇的印度式房子;「大腳」比佛每天必挨三次父親的揍,最終他也成了施暴者……每個人都在以乖戾的方式尋找所謂的男性尊嚴,從沒有人反問其意義何在,正是這種追求,將米格爾街的人們繼續套牢在苦難命運中。

《米格爾街》

[英] V. S. 奈保爾 著

「尋根文學」無法迷惑奈保爾

奈保爾的代表作是《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出版於1961年)和《大河灣》(出版於1979年),均被《時代周刊》選入20世紀最佳百部長篇小說榜。可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反而是《米格爾街》,因為它很容易被誤讀為「尋根文學」,被視為對故鄉的某種神話。

其實,在《印度三部曲》的第一部《幽暗國度》(出版於1964年)中,奈保爾已呈現出他的態度。

1962年,奈保爾第一次回母國印度尋根,他立刻意識到,他與故鄉只有名義上的聯繫,並無精神上的共鳴。對於「印度文化」,奈保爾諷刺說:新德里就像是一座象徵之城,一座標籤的叢林。到處有各種標語牌,到處能聽見象徵性的講演,到處有象徵古老的聖跡;乞討和施捨也包含有象徵意義。

象徵意味濃重,因為這種「印度文化」是偽造出來的,僅僅為了滿足歐洲人的好奇心。

奈保爾犀利地說:「正是通過歐洲之眼,印度才看見了她的遺迹、她的藝術,幾乎每一個寫到印度藝術的印度人,都擺脫不了要引用歐洲讚美者文章的俗套。」「哪裡沒有歐洲人的讚美,哪裡就被忽視。」

這種偽造普遍存在。在歐洲眼的篩選下,正如浮世繪、和服、壽司、木屐等成了日本文化的符號一樣,瑜伽、咖喱飯、苦修等也成了「印度文化」的符號。

印度人無法理解歐洲眼的邏輯,只能帶著「別人說好,就是我們的驕傲」的心態,假裝在延續著自己的文化。於是,傳統只剩下展覽價值,卻喪失了靈魂。這就形成了一種「集體盲目」的氛圍,印度人用「先前闊」成功地屏蔽了現實感,使其成為幽暗國度。他們可以沒有食物、沒有藥物,卻不能忍受失去「印度文化」。

奈保爾拒絕禮讚這種虛假的「印度文化」,用他的話說,「英國和印度的相遇簡直就是一次強姦」。

沿著這個脈絡,才能明白在《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移民第二代畢司沃斯先生為什麼堅決要修自己的房子,因為房子能讓他靈魂安頓下來。他窮畢生之力,卻只是完成了一幢既不舒適、又不安全的房子,最終,畢司沃斯患了心臟病,卻無錢請醫生,不得不在「家」中孤單地死去。

《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英] V. S. 奈保爾 著

找尋自己的「家」,可這個「家」卻註定不是心靈的港灣。恐怕只有奈保爾才有勇氣說出:「我不為印度人寫作,他們根本不讀書。我的作品……不可能出自未開化的社會。」

從尋求解藥到走向絕望

1975年,奈保爾寫出《印度:受傷的文明》(1977年出版),記錄了他13年後再訪印度的見聞,以此重新審視印度文明。

因英·甘地選舉舞弊案,印度多地爆發衝突,全國進入緊急戒嚴,致奈保爾行程艱難。這一次,他不再拒絕進入劇場,而是主動投身其中,試圖解析印度苦難的根源。奈保爾的結論是:印度是一個「早已被挫敗的國度」。

奈保爾哀嘆:「沒有任何文明對外部世界那麼缺乏抵禦能力;沒有一個國家那麼輕易就被侵襲和劫掠,而從災難中學到的那麼少。」因為在作為景觀的「印度文化」背後,傳統並未動搖,依然在發揮作用,印度只是「冒充的殖民地」,在印度文明的深處,「有一種歷史更久遠的更深層的暴力」,那就是對苦難、不公、死亡的漠視,它一次次將準備上路的現代印度拖回原地。

奈保爾對甘地主義提出嚴厲批評,認為它並未脫離印度的內省傳統,而當內省時,殘忍便已天然被認可、被原諒了。

《幽暗國度》中的奈保爾更關注「傳統的異化」,而《印度:受傷的文明》則聚焦在「人的異化」。

從這個角度來讀《大河灣》,不難體會出奈保爾的超越:小說主人公薩林姆經歷非洲某小鎮的動亂、毀滅和再繁榮,殖民者終於被轟走了,可本地獨裁者又站了出來。可笑的是,新任總統先是穿軍裝,後來穿起無袖夾克,再後來又換上了酋長帽……因為他自己都說不好,總統是幹什麼的。

薩林姆渴望文化的根,可這個根每次再生,代價都是截斷未來之路。最終,薩林姆離開大河灣,選擇漂泊。

1990年,奈保爾出版了《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所謂「百萬叛變」,指1857年,印度人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而發動的大起義。本書藉此歷史事件,隱喻印度建國後20年的社會劇變。人們用近乎革命的方式告別了傳統。在書中,奈保爾用家族史的寫法,請普通人講出他們自己的悲壯人生。

在三部曲中,這一部宿命意味最濃,也最絕望。奈保爾放下了批判,而是以悲憫的目光去大量傳統,這也正是長篇小說《半生》(2001年出版)的主題。在《半生》中,所有人物都不斷在錯過客船,他們一直等待,卻什麼也沒發生,而剩下的半生,他們依然要這樣等下去。

他的書讓人更有智慧

奈保爾被稱為「最徹底的無國籍文學人士」,但他與中國讀者並不遙遠。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同樣遭遇了「成己之難」。正如莫言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離散之民,恆定不變的家園已經不存在了,所謂永恆的家園,只是一個幻影,回家,已經是我們無法實現的夢想.」

一代代人來到世界上,卻很難留下自己的身影。只是在挫折中,很少有人去追問:真的能從歷史中找到當下的位置嗎?真的能從傳統中獲得自身嗎?提不出問題,因為我們缺乏一個更超然的視角,還沒學會在對比中,揭開生活的暗面。而這,恰恰就是閱讀奈保爾的意義。

然而,閱讀奈保爾並非易事。

首先,奈保爾的敘事習慣不同。他常把敘事、回憶摻雜在一起,創造出多個時間線。這種寫法的優點是信息量大、變數多,構成獨特的美感。代價是句式偏長,此外夾入太多典故,非反覆閱讀不能通其妙。

其次,奈保爾的思想有自相矛盾處。奈保爾試圖從普遍主義角度去看世界,可他又深知,普遍主義是一種虛構、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在人間並不實存。面對傳統,奈保爾的文字既有嘲諷、怒罵、尋路的一面,又有自暴自棄的一面。所以,奈保爾註定是文化的漂泊者,只有在旁觀時,他才是最出色、最有趣的。

沒有方向,沒有終點,漂泊是為了使自己與眾不同,所以奈保爾說:「這個世界之所以令人沮喪,在於它充塞著愚蠢和平庸的人,而且它只有助於愚蠢和平庸。」

只是奈保爾已逝,愚蠢與平庸將永存。

文| 唐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來自玫瑰國度的聲音:保加利亞文學了解一下?
徐克「狄仁傑系列」的制勝6招:陰謀基情大場面 科學搞笑武則天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