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泳季,寶寶防溺水安全須知!這種情況頭在水面也是溺水
GIF
溺水
全球每年共有37.2萬人溺亡,我國每年有5.7萬人溺亡,其中14歲以下兒童佔一半以上,是該年齡段第一死因。
癥狀
濕性溺水是最常見的溺水情況,指的是水從呼吸道進入肺部和氣管,肺泡無法正常工作,導致全身缺氧。
乾性溺水則是由於人體由於恐懼驚慌,身體產生應急反應,喉部痙攣導致呼吸道被阻塞,空氣進不去,窒息而亡。
大錯特錯
1》》掐人中
掐人中其實是利用一種強烈的疼痛刺激,引起呼吸循環中樞的興奮,對於某些意識障礙可以起到促醒作用,通常這種情況下,和狠狠扇一巴掌的效果應該是差不多的。掐不好還會導致窒息,溺水者就死上加死。雖然中醫很棒,但急救的時候建議選擇西醫。
2》》倒背溺水者急救
曾在朋友圈瘋傳的這個方法,我差點就信了好嗎,但是「請大家複製下去」、「讓更多人看到」,這個套路很眼熟啊有沒有,本著科學精神好好求證一下,果然是個坑。這個成功案例基本上可以歸結為,「這孩子命不該絕」,奔跑過程中肩膀擠壓其胸腹,把肺部腹部的水擠出,慶幸這個舉動沒有給他造成不可逆的頸椎損傷。請無視,別給大家看到。你看到了?忘記它,忘記它。
3》》任何不分情況就控水的急救
不分具體情況,一上來就是控水(就是把水倒出來)的急救可能又要好心辦壞事。導致溺水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而大腦耐受缺氧的時間是4至6分鐘,這種情況下,你用這寶貴的時間去控水?溺水的幫凶!
應急措施
冷靜,把孩子從水裡撈出來,不會游泳的不要上腦,利用長桿或請求幫助才能最快救到孩子。然後根據溺水孩子的情況分類施救。
孩子神志清醒,但有咳嗽和呼吸困難的情況,可以幫助、鼓勵其咳嗽,或拍打其背部促使氣道液體排出,同時撥打急救電話。
孩子神志不清,但是有呼吸,胸部有起伏,採用側卧位,幫助其氣道污物的流出,清除口鼻腔中雜物,保持氣道的通暢,同時撥打急救電話。
最嚴重的就是孩子沒有了呼吸,千萬不要再耽誤時間控水,肺部進水不會馬上致死,但是沒有了呼吸,很快就會死!!立即打開呼吸道,5次人工呼吸,30次胸外按壓,循環施救直到孩子恢復自主呼吸或醫生到達,不要放棄, 不要放棄。
孩子溺水後,即使看起來很好沒啥癥狀,也要帶孩子進行完整的醫療檢查,以確保呼吸系統或神經系統沒有破壞。
防範於未然
任何盛水容器蓋上蓋子,如魚缸、馬桶等。
浴缸不用的時候不要盛水。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大於四歲以上兒童學習游泳,有條件的家庭可在四歲以下學習。
學會游泳無法取代家長全神貫注的看護,看護者應掌握游泳及急救技能。
水上充氣玩具無法取代救生設備。
下水前做好準備活動,以防抽筋。
大汗淋漓的時候不要入水,容易出現喉頭痙攣而導致無聲溺水。
給孩子做好安全科普,不去非游泳區游泳,並掌握自救方法。溺水時發現周圍有人,立即呼救;無人時,放鬆身體,漂浮身體,頭露出水面,保存體力,等待救援;身體下沉可將手掌向下壓;水下抽筋時,若周圍無人,深吸一口潛入水中,伸直抽筋的腿,用手將腳趾向上扳,解除抽筋。
特別注意
通常孩子在溺水時,不是我們想像中會叫、會掙扎、或會平躺在水中,而是有可能像在水中玩一樣,站立在水裡。這是因為孩子往往先嗆水,再表現出溺水的反應。嗆水後,呼吸急促,發不出聲音,大腦很快失去意識,所以才會出現「直立」的溺水現象。剛嗆水時,孩子也許曾撲騰過,但這個過程很短,不易引發周圍人的注意。
10種可能溺水的情形
1. 頭離水面很近,嘴巴位於水面。
2.頭向後傾斜,嘴巴張開。
3.雙眼無神,無法聚焦。
4.緊閉雙眼。
5.頭髮蓋住了前額或眼睛。
6.腿不動,身體垂直於水面。
7.急促呼吸或喘氣。
8.試圖游向某個方向,卻原地撲騰。
9.試圖翻轉身體。
10.做出類似攀爬梯子的動作。
看護人一定要認真看護,一有異樣,立即施救。


※夏天坐月子,不想讓自己和寶寶受罪,這5件事寶媽最好都做到!
※寶寶學詩 書河上亭壁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