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守將的「地道戰」,一戰殲敵數萬人,不服不行

大唐守將的「地道戰」,一戰殲敵數萬人,不服不行

原標題:大唐守將的「地道戰」,一戰殲敵數萬人,不服不行


曾經開創過「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晚年變得越來越昏聵,親小人,遠賢臣,最終引發著名的「安史之亂」。眾叛親離的李隆基不得不退位讓賢,這給他的人生塗抹上不光彩的一筆。


在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中,唐軍湧現出不少忠臣良將,拚死與安史叛軍纏鬥,遏制了叛軍的氣焰。在平亂之戰中,太原守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就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以數千之眾,對抗十萬叛軍,他創造性地開展「地道戰」,殲敵數萬。

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叛軍史思明、蔡希德等發兵十萬進攻太原,並企圖佔領太原後,由北道奪取唐朝的臨時都城靈武。當時,守城的李光弼手中只有不滿萬人的老弱之卒,守軍的內心都充滿恐懼。李光弼卻臨危不亂,在兵力懸殊情況下,李光弼一面防禦固守,一面守中有攻。他還在城上安裝石炮(拋石器),擊斃了大量叛軍。


史思明也不是糊塗蛋,他用兵也有一套。兵困太原城後,他命令士兵在城外建飛樓,蒙上木板,將其打造成移動的堡壘;另外,他還讓士兵在城外築土成山,以與城齊,藉此攻入城中。這兩招結合起來,讓太原守軍危在旦夕。


李光弼見敵方在城外造山,突然心生一計。他一面讓戰士從城中挖地道,一直挖到叛軍土山的正下方,將山下的土基掏空,然後用木頭支撐起來。另一面,他派出自己的心腹潛入敵營求見史思明,表明李光弼要獻城投降之意。史思明不知是計,欣然應允,還誇讚李光弼是「識時務者」的俊傑。


約定的開城受降之日來臨,史思明的叛軍們都毫無戒備地湧出軍營,都想來見證這個令人振奮的時刻。而李光弼卻運籌帷幄,他一面派將領帶人出來假投降,一面派人將史思明所建土山下的支撐物全面拉倒。

土山轟然倒塌,站在土山上引頸觀望的叛軍還沒來得及反應,就紛紛陷入地底,一下子就死數千人。趁著叛軍混亂之機,李光弼一面發動石炮轟擊敵營,一面派出鐵甲騎兵沖向敵陣,一氣砍殺,被斬與被俘的叛軍上萬人。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史思明再也控制不了局面了,帶著殘兵敗將倉皇逃回范陽。同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隊向叛軍發動進攻,斬首七萬餘級,繳獲大批軍械。太原之戰取得完全勝利。


太原之戰是平亂戰爭第一次重大勝利和重要轉折點,是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典型戰例。李光弼充分發揮了軍事才能,此戰為後來勝利收復兩京奠定了基礎,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就是這樣一位中興名將,晚年卻遭奸臣陷害,抑鬱而死,終年五十七歲。宋代詩人徐鈞曾寫詩為其鳴不平,其詩曰:

間關百戰佐中興,料敵行師妙若神。

可惜罹讒終恨死,傷心不見白頭親。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美女犯,年僅20歲被判死刑,臨終前提一特殊要求讓警察臉紅
人人都知道安祿山要反,李隆基為何甘做那個叫不醒的人?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