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兵臨城下,昔日「天朝禮治」還能維持多久?

兵臨城下,昔日「天朝禮治」還能維持多久?

一直到1858年4月英法聯軍抵達天津大沽口外時,咸豐帝對聯合上門的英、法、俄、美四國的要求還是不清楚的。他甚至一廂情願地讓軍機大臣為準備出面交涉的直隸總督譚廷襄制定了「詳盡」的外交方略:對俄表示和好,對美設法羈縻,對法進行勸告,對英嚴詞詰問;如此拆散四國同盟,孤立英國,然後由俄、美出面調停,可迫英、法以就範圍。他似乎已經忘記,不久前兩江總督何桂清遞送軍機處的英、法、俄、美四國使節的照會,已是初步開列了他們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公使駐京」;而搶先到達大沽口外的俄使普提雅廷又將此四國照會再次投遞。譚廷襄照計行事,無奈英、法使節以譚氏未奉到全權為由,拒不相見。譚氏請俄、美代為說合,俄、美卻乘機提出本國的要求。

大沽口炮台

咸豐皇帝像

由於法國在此時更願以溫和的形象出現,又由於法、俄歷史關係,法國與俄國使節會商後,5月5日,由俄方出面代為向清政府相商條約要求,其中關於「公使駐京」一項為:「佛酋請與英、米等國各派欽差駐京。俄酋議令如有重大事件,准其到京,俟說明後,仍行回去。小事即在本省督撫及駐紮道員處商辦,如不為商辦,備文直達京師。若有喜慶請安等事,亦准到京,一切費用,本國自備。」

據譚廷襄的奏摺,出面的清朝代表為滄州知州卞寶書,對此「答以難允」。俄方出面的普提雅廷向清朝表功稱:「連日向英、佛相商,大費唇舌,現在佛夷之事,已有眉目。」按照這一說法:法方的方案是「公使駐京」,俄方提出修正方案是公使有事可以進京。咸豐帝收到譚廷襄的奏摺後,讓軍機大臣代擬對此項要求的答覆:「佛酋欲與英、米各夷遣人駐京,俄國議令遇事前來。可告以中國與外國往還,總在邊界,惟有屬國,始行進京朝貢,亦無欽差駐京之事。俄國學生久在京中,豈不知之?至通商地方各有大臣,該夷既來貿易,即當遵照中國章程。此條不能代奏。」

《天津條約》的簽訂

這是清朝第一次正式對「公使駐京」一事表態。而其言詞所露,又可見兩點:其一是儘力維持昔日的「天朝」體制;其二是中法關係只是「貿易」關係。根據指令,譚廷襄酌擬將來進行談判時的「清單」,上奏請旨,對英、法等國準備有所讓步,即減少關稅、增加通商口岸,至於「公使駐京」則是絲毫不讓。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 茅海建:《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一直抵抗到底!山東軍民面對日軍「梳篦拉網」式掃蕩,堅決打擊來犯之敵
「剪不斷、理還亂」奉系、南京與日本三方關係複雜,東北三省易幟遙遙無期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