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兒不想吃飯,整天沒精神,一檢查發現是這原因,媽媽愣住了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都在牽扯著他們的心,尤其是對於母親來說,孩子一出現什麼異常,母親立刻就能感覺到,多虧了細心的母親,孩子才能夠健康幸福的長大。
家住南方的茹茹一家,是一個典型的三口之家,爸爸、媽媽和女兒,再加上家庭條件不錯,所以算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了。
今年8歲的茹茹已經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了,每天送完她去上學,爸爸媽媽就各自去工作了,直到晚上,再把茹茹接回家。
可是最近幾天,茹茹的媽媽發現孩子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樣了,以前晚上回家的時候,一直叫著餓,往往菜還沒有做好,就先吃零食了,現在明顯的食慾變差了,也不想吃飯,回家之後就無精打採的,玩玩具也提不起來勁。
據老師的反映說,茹茹在學校里也經常是趴在桌子上睡覺,課間也不想去玩了,綜合這些現象,媽媽想到茹茹是不是生病了,還是因為天氣太熱了。
無奈之下,她只能帶著茹茹去看中醫,中醫看了孩子舌頭,問了孩子的一些平時生活狀態,最後得出結論:「是體內濕氣太重了。」
聽完醫生的話,茹茹的媽媽一下子愣住了,她不明白年紀小小的一個孩子,怎麼會有濕氣呢?
醫生告訴她,三伏天,氣溫高,空氣又潮濕,孩子因為怕熱,總待在空調房裡,不運動不出汗,還喜歡喝冷飲吃冰凍食品,這些都是導致孩子體內濕氣排不出去,堆積起來的原因。
所以,在這種季節里,一定要重視起來孩子們的異常表現,判斷出孩子是否是體內濕氣太重了,及時排濕是關鍵。
判斷孩子濕氣重不重,有四點依據:
第一點,食慾下降
從中醫角度來說,夏天濕氣重容易導致脾胃退行,因此,人都會感到胃口不好、食欲不振。
很多時候,麵條、米飯、稀飯換著喂,小朋友都不願進食。
第二點,打不起精神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看到孩子特別疲勞、睡不醒、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
那麼可以肯定是體內有濕氣了。
第三點,舌苔粗糙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孩子的身體狀況的。
平時可以細細觀察孩子的舌頭,看看舌苔的顏色和厚度。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
第四點,大便
寶寶如廁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
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
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
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幫助孩子排濕,這五個方法最適合:
一、多做苦瓜菜
苦瓜是三伏天的健脾食物,尤其是三伏天濕熱比較重,苦瓜可以幫助孩子清熱解暑,從而提神,健脾,明目。
另外還能幫助孩子補充維生素C、蛋白質等營養元素。
所以夏季,媽媽在三伏天里多給孩子吃一些苦瓜。
二、薏米入膳、入茶
專家建議濕氣重的孩子多吃一些適合的健脾食物,薏米則是不錯的選擇。
中醫認為,薏米能健脾祛濕,對食欲不振、脾胃虛弱等都有不錯的緩解作用。
如果體內濕氣比較重,那麼用薏米加大米煮點粥起來吃有祛濕的功效,或者直接用薏米加水煮粥,把薏米水喝完,再把煮爛的薏米吃掉,祛濕的效果更好。薏米可入膳,也可入茶,將薏米和陳皮、茯苓、藿香、冬瓜、萊菔子、紫蘇、佛手等20味中藥混合製成烏草根梔子茶,每天適量飲用,也能達到祛濕的功效。
三、用熱水給孩子泡腳
夏季家長一般會天天給孩子洗澡,但是卻很少有人給孩子泡腳。
其實天氣越熱,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
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部眾多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
四、小兒推拿:補脾經
適應症:寒濕困脾。
位置:脾經穴在孩子拇指橈側面。
手法:操作時,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孩子左手四指,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孩子拇指。
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後,直推小兒脾經穴,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不要推到掌根)。
推300次,單方向直推,不宜來回推。
五、多玩親子遊戲
在被陰雨天氣困住的家裡,媽媽們可以和孩子開展一些小活動,也可以玩一些親子遊戲。
孩子天生愛玩,喜歡跳來跳去,出汗自然多,這樣就可以通過運動推動體內濕氣運行,很好地讓寶寶達到化濕的效果。


TAG:愛健康文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