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銳「換羽」,陸軍新型合成步兵營如何決勝未來疆場?

新銳「換羽」,陸軍新型合成步兵營如何決勝未來疆場?

來源:中國陸軍微信公眾號  作者:魏兵、錢曉虎 等

一支陸軍新銳的「換羽」之路

——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一營矢志改革強軍新聞調查

本報記者 魏 兵 錢曉虎 特約記者 吳科儒 李 亮

恩格斯說:「人們酷肖他的時代,遠勝於酷肖他們的生身父母。」

然而,這種「酷肖」,並不與生俱來。與時代競速,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破繭成蝶」的蛻變,每一支軍隊都要實現「浴火重生」的轉型。

作為現代化新型陸軍建設的探路者,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一營矢志強軍夢想、銳意改革創新,成為全軍第一個成建制、成體系完成由傳統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轉型的營級單位,開創了我軍這一類型部隊建設的多項先河。

一個時代的軍人有一個時代的特徵。走近一營,我們從那些普通的面孔上,不僅能看到新一代軍人的表情,而且能聆聽到追逐強軍夢想的呼吸。

贏之路

新銳之思錘鍊新型作戰力量,取決於我們的思維和視野能否超越武器性能的邊界

01

一營的裝備很新。

「新到啥程度?過去練就的操作技能,似乎就剩下了『扣扳機』還沒有變。」

三連連長降巴克珠,是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兩次榮立一等功。然而,這個曾24次比武奪冠、5次打破旅以上軍事課目紀錄的「牛人」,面對配發的近百種新型裝備、數萬個部件和數百份說明書,「眼前像立起了一座大山」。

「我們藏族有句諺語,『山讓水低頭,人讓山低頭』。可面對這座大山,當時大家都不知道怎麼邁開步。」降巴克珠和戰友們曾一度迷惘。

練越野,他們曾磨破腳下膠鞋;練攀登,他們曾磨出手掌老繭;練射擊,槍管掛水壺,槍身放彈殼,練到眼睛流淚紅腫……可如今,從靠「兩條腿、一桿槍」打仗的傳統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轉型,面對「過去摸都沒摸過的傢伙」,究竟從哪兒練起?

轉型再出發,多少原來的專業骨幹、技術大拿、訓練標兵站在新的起跑線。

——炮班班長徐大鵬,曾是旅里有名的「一號觀察手」,然而握著新式偵察設備,卻一時丟不掉「老一套」的偵察方法,第一次沙場亮相戰機一誤再誤。

——無線班班長楊壯,面對「罷工」的新型電台,拿起螺絲刀就開工,故障沒排除,按鍵卻裝不上了。下達任務的關鍵時刻「掉鏈子」,楊壯羞愧得抬不起頭來。

觀念的陳舊,比槍炮的陳舊更致命;思想的偏差,比準星的偏差更可怕。全營接手新裝備後的首場演練,最後竟然被判定「傷亡」70%。

演練復盤,大家沒有一絲勝利的喜悅。多種新型火器為啥不會靈活配系,陸空信息網路為啥沒法搭建聯通……「70%的傷亡,如果真是打仗,多少條命沒了?!」

「有了新裝備、新要素、新編製,我們打得遠了、看得遠了、聯得遠了,可為啥打仗不靈?」營長宋恆哲一語道出大家的反思,「錘鍊新型作戰力量,取決於我們的思維和視野能否超越武器性能的邊界。」

從零起步,從基礎理論學起,一營官兵自己編教材、寫教案,為了搞懂一個數據,有時在車上一干就是幾個晝夜。

從火炮構造到指揮系統,從賦予射向到諸元計算,一營官兵一步一動地測、一分一毫地比,梳理總結出新型火炮射擊諸元計算、觀察所開設等6種新方法。

「過去練『脖子以下』的硬功夫,如今要多練『脖子以上』的硬功夫。」談到轉型之痛,二連連長賀亞鵬感慨頗多。

一場夜戰,二連正以小群多路的方式向「敵」迂迴包抄。導調情況突然傳來:「前方300米出現小股『敵人』,一班突擊車被毀。」

賀亞鵬感到奇怪:搭載紅外攝像載荷的無人偵察機早把那個區域「濾」了好幾遍,「敵軍」怎麼冒出來的?

「藍方採取了紅外遮蔽。」導演部的解釋讓賀亞鵬如夢初醒,立即下達指令,利用隔熱模塊對己方突擊車發熱部位加以遮蓋。

第二道難題接踵而至——「連隊電台受到強電磁干擾,通信中斷。」夜幕下,旗語、光電等手段都用不上,咋辦?賀亞鵬靈機一動,利用信息化終端的簡易信號建立通聯,繼續指揮。

一夜鏖戰,幾次化險為夷,汗水浸透了衣背,賀亞鵬卻越打越清醒:「舊的思維定式是個『隱顯靶』,在這個地方打倒了,不知道會在別的什麼地方冒出來。不消滅它,就難打勝仗!」

新銳之力提升新質戰鬥力,要在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上,問問自己行不行

02

軍營里,戰備拉動再尋常不過——

「3號地域遭『敵』襲擊,命令你部迅速出動!」警鈴響起,一營官兵迅速奔赴各自戰位,立即轉入戰鬥狀態。提前11分鐘,物資器材裝載完畢;提前17分鐘,人員登車完畢……

然而,這個「3號地域」的坐標數據傳輸到各單元之後,大家倒吸一口涼氣:居然在1000多公里之外!

多少年、多少回,戰備拉動就是全副武裝出去「轉個圈」,「陌生地域」總是似曾相識,「啥時候跑出過軍用地圖」?

千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隨著陸軍轉型建設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不尋常,變成了一營的尋常事。

新型陸軍要走多遠?一場裝備檢驗性演練,從林海雪原到青藏高原,一營邊打邊走。看著里程錶上的「1萬公里+」,官兵對新質戰鬥力的「海拔」有了更深的認識。

新型陸軍要走多快?戰法研究中,一個戰例觸動了大家:科索沃戰爭中,俄羅斯軍隊7個半小時急行軍500餘公里,出其不意地搶佔斯拉蒂納機場,贏得了軍事上的主動。

「習主席對陸軍提出『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蘊含著信息化戰爭的制勝機理。」該旅旅長高金虎想得更深,「提升新質戰鬥力,要在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上,問問自己行不行。」

在長期參與一營轉型建設的該旅副參謀長叢光輝眼中,「一營一直在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工廠接裝,他們駕駛近百輛新型突擊車,放棄安全的鐵路輸送,晝夜連續行軍千餘公里趕回營區;牽引試驗,他們大膽提出增加拖車掛鉤,牽引兩輛載重挂車,難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山地機動,他們選擇的路線,是傳統步兵營運載車輛無法通過的坦克訓練道……

在一營,官兵對「行」和「不行」的認識,總是有自己的辯證法。

一場演習,導調員驚奇地發現,「敵軍」火力覆蓋後,一營進攻隊伍里居然多了一個背電台的少校。

原來,電台兵「陣亡」,營長宋恆哲二話沒說,把裝備背到了自己身上,一邊熟練操作電台接收指令,一邊觀察敵情組織指揮,一邊又用信息化終端傳輸數據,一秒鐘都沒耽擱。

一次觀摩,前來視察的首長發現,一名少校從編製結構、裝備配系、技術性能到戰術運用,解說頭頭是道。

「你是營長吧?」「報告首長,我是教導員於林新,營長在外地執行任務。」看到觀摩人員有些驚訝,旅政委劉士秋接過話茬:「於教導員是全旅幹部軍事考核總評第二名。」

這裡沒有人輕易說自己行,他們說信息化戰場上所有人都是新手;這裡沒有人輕易說自己不行,他們說每個人都必須是作戰鏈條上的過硬一環。

沒的路上,問問自己行」

新銳之氣打造新時代陸戰先鋒,乾的是『試飛員』的事,就要有捨我其誰的那股勁兒

03

一營常有驚人之舉。

盛夏,塞北,剛列裝的新型單兵防空導彈進行首次實射。

預定課目射擊順利完成後,一營主動要求增加難度:靶機超低空飛行,每次再投擲多枚紅外誘餌彈……

廠家的工程師一聽就樂了:「導彈定型試驗時條件也沒有這麼苛刻,能打上嗎?」有人善意提醒:「規定動作做完了見好就收吧!」

「總要有人第一個打!」一營官兵堅持要打,最終準確命中,導彈的戰鬥力「閾值」被刷新。

兩年後,還是在這片草原,當得知射擊目標是航彈時,在場的上級首長、科研專家、工廠人員心裡都不禁「咯噔」一下:「國內還沒有這類導彈打航彈的記錄,國外也僅有幾次嘗試。」

「總要有人第一個打!」一營官兵還是那句話。射手張智豪佔領發射陣地,跟蹤、瞄準、擊發,一氣呵成。一枚導彈拖著尾焰直刺蒼穹,空中開花,又一項紀錄誕生。

「其實,第一個打,我們比誰都怕。新裝備訓練風險高,難免會遇到『溝溝坎坎』。可訓練場上前怕狼後怕虎,戰鬥力生成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營長宋恆哲誠懇地說,「打造新時代陸戰先鋒,乾的是『試飛員』的事,就要有捨我其誰的那股勁兒。」

海軍某軍港,一營首次進行航渡與登陸演練。第一天上船,80%的參訓官兵吐空了胃。

「吐空了胃,但不能嚇破了膽。」黨員骨幹帶頭,鉚在潮濕悶熱的船艙里研究車輛固定,邊吐邊干,一待就是三四個小時。

演練即將拉開帷幕,海面捲起大風。海軍戰友建議:演練改期。「戰場不能約時間,再說演練就是要暴露問題,查找不足,我們不怕出醜。」在一營的一再要求下,演練如期舉行。

三晝夜航渡,戰鬥在黎明打響,一台台戰車如出水蛟龍,搶灘登陸。衝鋒的路上依然有人嘔吐,卻無一人落下。海軍艇長豎起大拇指:「這群步兵,有股子血性。」

空軍某機場,一營首次進行空運裝載試驗。機艙門理論上雖能裝下某新型突擊車,兩旁卻僅有20多厘米的間距。突擊車身寬體重,方向盤稍稍打個滑,就可能釀成事故。空軍戰友掂量許久,建議說:「保險起見,要不大家一起把突擊車推上去?」

現場指揮的排長宋享居卻謝絕了這番好意:「打仗時咋能推著車走?請相信我們。」

一聲鳴笛示意後,突擊車穩穩地駛入機艙預定位置,贏得了飛行員們的熱烈掌聲。

在一營的轉型日誌上,記載著許多這樣的「首次」:首次進行陸海空聯合作戰先期實踐,首次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實現合成營指揮體系構建,首次對合成營全域機動作戰進行探索,首次進行空地聯合火力試訓,首次構建合成營軍地聯合保障網路……

「這些首次,如今說起來很提氣,當時可都是千難萬難。」回望一路走來的歷程,營長宋恆哲感慨萬千,「大家都感嘆一營的新,其實更新更快的是這個時代。今天的新型作戰力量,明天也許就會落伍;今天的制勝機理,明天也許就會過時。作為陸軍轉型建設的探路者,我們只能加快步伐朝前走,那裡還有更遠的路、更高的山。」

短評改革沒有旁觀者 轉型更需實幹家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任何事業的開拓,任何勝利的取得,都需要有第一批闖關者、探路人。一營的轉型建設是「以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為突破口」的創新之舉,屬於全軍首次、全新課題。沒有一種果敢奮進、攻堅克難的精神,沒有一股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的勁頭,便不會有今天一營的破繭成蝶、鳳凰涅槃。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征程上的難關險隘,是猶豫者前進的障礙,卻是奮鬥者前進的階梯。越是艱難的時候,越需要堅定意志、勇往直前,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越需要有定力、有擔當、有韌勁。再接再厲,乘勢而上,呼喚只爭朝夕的行動者、腳踏實地的實幹家。只要我們努力適應新體制、履行新職能、擔當新使命,就一定能在新的起點上開創強軍興軍的新局面。

(來源:解放軍報8月13日一版頭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全軍首個新組建部隊單身公寓來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宣傳片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