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們都注意過嗎?別到時後悔都來不及

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們都注意過嗎?別到時後悔都來不及

近年來,動轍自殘自殺的孩子越來越多,幾乎每個月都能碰到一兩例,實際可能更多,專家表示:多年前,自殘自殺的事情往往發生在酒吧,一些成年人借著酒勁作,他們並不是真的尋死覓活,造成的也多是皮外傷。而近年來,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地發生在普通家庭普通孩子身上。

現在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埋頭玩手機,家長大多也在玩手機。還有一次,腦康君見到一位患兒在重症監護室搶救,爺爺奶奶抱在一起哭,爸爸卻在一旁玩手機。都當父母的人了,這種關頭,心智還這麼不成熟,可見平時是什麼樣。

還有些家長一旦生氣,就會情不自禁地給孩子貼各種標籤,什麼「笨蛋」「自私鬼」「搗蛋鬼」各種負面詞語當著孩子的面脫口而出。父母可能從未意識到,隨隨便便的一句負面評價,會在孩子幼小的心裡埋下了自卑的種子,會給孩子很強的心理暗示,孩子很有可能朝著這個暗示的方向發展,最終成為父母嘴裡的那種孩子。

近年來動轍自殘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歸根究底,問題多是出在家長身上。父母如果能堅定自信、樂觀向上,那麼,孩子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自卑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把自卑感傳染給孩子。這種自卑感就像是二手煙,強迫孩子吸入,給孩子種下悲觀主義的種子,越來越陷入無力感。

父母自斂之餘,還要反省

孩子的行為問題,多半與家庭教育、家庭氛圍相關,他們中一部分來自單親家庭,孩子總有被遺棄的擔心,有些父母平時把孩子往對方推,孩子一旦傷害自己,兩人又齊齊出現了,孩子嘗到了「甜頭」,自殘行為就會持續和放大。

還有的孩子一直以來應對問題的方式都非常衝動,以前可能是歇斯底里摔東西,某個時刻就可能一跳了之,至於這些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他根本沒有考慮過。

孩子的這種個性和行為特徵往往也是「習得」,這就要求家長一方面反省自己是不是經常衝動待人、衝動對事,並加以調整,另一方面要對孩子加以教育和引導,讓他能以更好的方法來處理生活中的諸多不順。

而適時求助是指,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等專業人士的幫助,心理、行為干預前移,悲劇或許就能避免。「其實,矛盾在最終爆發之前,都經過了很長時間的醞釀,家長完全有機會發現異常並採取措施。

一旦發現這些異常表現請重視

親子溝通不良,孩子變得「不聽話」或是迴避溝通了、孩子個性改變,話少了,經常不開心、孩子行為改變,以往感興趣的現在不感興趣了,甚至上學都不願意去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自己提出要去看心理醫生,這些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認為孩子沒事找事,不加理會。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溝通是走近孩子最好的路,不要再用你的語言傷害你的孩子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腦康中醫院 的精彩文章:

社交心理:心理障礙怎麼走出來?
夏季失眠、情緒失控,都是「情緒中暑」惹的禍!尤其是這三類!

TAG:瀋陽腦康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