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伊朗人千年前遷居中國,更改姓氏十分低調,如今已有170萬人
眾所周知,中國人見到陌生人,第一句話常是「您貴姓」?一個簡簡單單的「貴」字就體現了中國人對姓氏的講究。中國的姓氏文化歷史悠久,最早起源於部落名稱,用以不同氏族的區分,也是方便不同氏族之間通婚。
安息人浮雕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誕生了許多姓氏,這些姓氏中有不少是由周邊少數民族在被漢族同化後改姓而來的,比如劉、李、張、趙、蕭等姓氏中,有許多的人的祖先是匈奴人、突厥人以及契丹人。當然,也有一些姓氏是由外來民族遷入中國後而改姓的,比如石、康等姓。如今就有這麼一個姓氏,全國共計170萬人,其祖先乃是2000多年前遷入中國的古代伊朗人。
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地圖
這個姓氏便是「安」。在南方,知道安姓的人不多,因為安姓多分布在北方,南方只有極少部分,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安姓調查出來的在籍戶口人數有170萬,已經不算是一個小姓氏了,這其中有非常多的一部分都是伊朗後裔。這一切,還要從2000年前伊朗人的建立的安息帝國(即帕提亞帝國,今伊朗)說起,那時中國正處於十分強盛的大漢王朝。
古代伊朗人之所以能到來中國,得益於漢武帝打通西域建立了絲綢之路,而連接東西方貿易的一個重要中轉站,就是古代伊朗人所建立的安息國。很多安息人通過絲綢之路前往中國淘金、貿易,並在長久的貿易生活中定居了下來。最開始在甘肅隴西一帶,就是他們的聚居區。
漢武帝劉徹劇照
當時安息國太子已繼承王位,為了能前往中國,他就主動退位給了自己的叔叔,然後出家為僧,前往中原弘法。東漢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國太子抵達到河南洛陽,引發了一大波安息人前往中國定居的熱潮。這些人到來中國後入鄉隨俗,主動融入了漢族生活,並且改成了漢姓。為紀念自己的祖國,他們以原國名的漢譯名稱為姓氏,稱安氏,太子的姓名便叫做「安清」。
安息貴族及士兵畫像
此後兩千年里,伊朗人組成的安姓人在中國紮根,結婚生子,繁衍生息,隨著歷史變遷,安姓人四處搬遷,分布於中國的大江南北,形成了現在的局面。這兩千多年,安姓人的人口規模大幅增長,到了現在已經有了170萬之多,裡面只有極少一部分是滿族、朝鮮族、錫伯族、達斡爾族改姓而來的,絕大部分都是伊朗人的後代。所以假如你遇到姓安的人,那麼他祖上很有可能是古代伊朗人。
被奉為安氏正宗的河南安氏
中國的姓氏文化是充滿智慧的,單單一個「安」姓就包含了許多有趣的歷史。可以說,我們的祖先把人與人變遷的歷史都藏在了姓氏當中,探尋一個姓氏的發展脈絡,也就是探尋一國人民的變遷歷史。
參考文獻:
《後漢書》《安氏族譜》


※此國與美國勢同水火,境內卻有八千駐軍,被強佔土地或許永無歸期
※此國本是地區第二,主動打一仗後淪為三流小國,實行一夫多妻至今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