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遊覽全球最大的海洋水族館,咱海水魚友的關注點和普通人完全不同!

遊覽全球最大的海洋水族館,咱海水魚友的關注點和普通人完全不同!

上個月到新加坡旅遊,作為海缸愛好者有個地方是必須要去的!那就是坐落於新加坡聖淘沙島,儲水量超過1800萬升,目前世界吉尼斯紀錄保持者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館—S.E.A.水族館。

S.E.A.水族館的確很大,即使只是近乎走馬觀花的逛了一下也花了兩個小時(導遊說半小時就夠?!),留下的照片一度令手機陷入癱瘓,其規模之宏大可想而知。在S.E.A.拍的這些照片,一篇微信頭條是發不完的,可能需要三到四篇甚至更多,在這第一篇里,先把S.E.A.水族館中最大的兩個缸發上來,而即使只有兩個缸,回家後也寫了很久。

S.E.A.水族館的鯊魚缸是世界聞名的,非常大,且鯊魚多樣性極高,有3目4科5屬8種,而在整個S.E.A.水族館中,鯊魚至少有11種,可以說是非常可觀的一個數字——日本的墨田水族館,全館只有3種鯊魚,而品川水族館則只有一種。

鯊魚缸嘛,一般肯定是少不了兩種鯊魚的。一種是烏翅真鯊(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一種是灰三齒鯊(Triaenodon obesus)。灰三齒鯊是底棲的,看起來很挫,而烏翅真鯊就比較符合鯊魚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形象了。

烏翅真鯊(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灰三齒鯊(Triaenodon obesus)

遠遠看到缸中的白邊真鯊(Carcharhinus albimarginatus)時,只注意到了白色的背鰭,還以為S.E.A.如此大佬竟養了長鰭真鯊(Carcharhinus longimanus),所幸這樣的誤會僅僅只持續了幾秒就被自動修正了。在自然情況下,白邊真鯊是活躍的捕食者,甚至有捕食灰三齒鯊的記錄,要不是因為食物充足,S.E.A.這樣的混養其實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S.E.A.飼養的其中一條白邊真鯊

目前只有極少數水族館具備飼養長鰭真鯊的能力,圖片來自網路

鉛灰真鯊(Carcharhinus plumbeus)完全屬於驚喜,沒想到能在這裡見到它。高聳的第一背鰭不僅賦予它「高鰭白眼鮫」的別稱,也使得它在一群真鯊中格外矚目,只需要一眼就能辨認出來。

原本以為這缸鯊魚中,只有三種真鯊,但在海底隧道的末端無意間瞟了一眼介紹,卻發現還有一種隱藏在鉛灰真鯊之中:黑尾真鯊(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

黑尾真鯊又叫黑邊鰭真鯊,指的都是同一個特徵

砂錐齒鯊(Carcharias taurus)一般被叫做「沙虎鯊」,雖然名字霸氣但其實是個很挫的東西,駝背、牙細而且還游得慢,在氣勢上幾乎就是個升級版的灰三齒鯊,所以個人並不喜歡它,然而儘管砂錐齒鯊看起來這麼挫,咬起人來卻毫不含糊,那一口用於捕食的細牙,同樣可以給人帶來嚴重的創傷。

路氏雙髻鯊(Sphyrna lewini),新晉的CITES附錄II物種,非常酷,感覺這群鯊魚里最有看頭的就是它了。

光鱗鯊(Nebrius ferrugineus)沒有像灰三齒鯊一樣到開闊的沙地上活動,而是全部擠在海底隧道靠牆的一頭。光鱗鯊在國內很多地方都被誤認為是護士鯊,但護士鯊其實是指大西洋的鉸口鯊(Ginglymostoma cirratum),S.E.A.給它們標的名字是「大尾光鱗鯊」,但實際上叫光鱗鯊就夠了,畢竟光鱗鯊屬下只有這麼一個現生物種,不怕混淆。

不知為何各大水族館都喜歡往自己的鯊魚缸里塞群豆娘魚,S.E.A.也不例外,他們在鯊魚缸里養了一群五帶豆娘魚(Abudefduf vaigiensis)。總感覺這群五帶豆娘魚里還混了些六帶豆娘魚(Abudefduf sexfasciatus),但每次仔細觀察的時候都會發現那些所謂的六帶其實也是五帶豆娘魚,只是顏色比較淺而已。

還有這個…真的不會被吃掉?

紅牙鱗魨(Odonus niger)

慵懶

從海底隧道向上看,這條不知道是什麼真鯊

S.E.A.的海洋之窗是全世界類似水族箱中最大的,雖然看起來亂糟糟的,什麼魚都往裡面塞彷彿一個巨型垃圾桶,但正是這樣的垃圾桶提供了不少驚喜,比如黃鰭金槍魚和蝠狀無刺鱝,無刺鱝幾乎就是有生之年系列了,沒想到這麼快就能碰上。

海洋之窗里,鱗魨大概有四種,可能還有別的,但是沒看到。其實這種缸子應該最適合養群疣鱗魨(Canthidermis),然而事實是就連養疣鱗魨的水族館都不多,去過六個水族館了,也就在香港見到了一條疣鱗魨而已。

褐擬鱗魨(Balistoides viridescens)

世界最大鱗魨之一

印度角鱗魨(Melichthys indicus)

叉斑銼鱗魨(Rhinecanthus aculeatus)

這條黑斑叉鼻魨(Arothron nigropunctatus)可能是狀態不太好才顯現出黑色,正常的黑斑叉鼻魨應該是明黃色帶有黑斑的。

這條星斑叉鼻魨(Arothron stellatus)雖然已經成年了,但是還沒有長太大,不然它的身長可達120厘米,成為世界第五大魨形目,僅次於四種大型翻車魚,想像一下一個直徑120厘米的大氣球吧!

頰紋鼻魚(Naso lituratus)基本上屬於水族館標配,這種刺尾魚的尾刺是不能收縮的,只能平舉體外,並且特化為板狀,於是防禦效果大打折扣,可能作為尾柄側突提高游速的作用還更大些

相比之下,尾刺可以回收的白唇刺尾魚(Acanthurus leucocheilus)就沒有那麼擅長長距離的海底遊動,一般都是在一個地方繞著圈圈,啃食其他物體上的藻類。

海洋之窗里有六種藍子魚,雖然說藍子魚的背、腹、臀鰭棘都特化成毒刺用於防禦,但一些個體還是被咬得很慘,比如我見到的唯一一條烏氏藍子魚,背鰭和臀鰭的軟鰭條都快突掉了。

星藍子魚(Siganus chrysospilos)

星藍子魚(Siganus chrysospilos)

大藍子魚(Siganus magnificus)

被咬突了的烏氏藍子魚(Siganus uspi)

狐藍子魚(Siganus vulpinus)

大瓮藍子魚(Siganus doliatus)

紋帶蝴蝶魚(Chaetodon falcula),這塊玻璃有點臟

一般水族館裡的銀鱗鯧(Monodactylus argenteus)都會組成一個小群體,但是海洋之窗里的不一樣,最多也就幾條聚在一起,可能是因為數量太少了所以集不起來。

一群黑帶棘鱗魚(Sargocentron rubrum),鰃科的魚感覺一般水族館提供的環境都不是太好,看起來很彆扭,目前去過的水族館中應該只有墨田水族館的東京大水槽的配置比較好,不過那裡面的不是黑帶棘鱗魚,而是另一個屬的黑條鋸鱗魚(Myripristis jacobus)。

東京大水槽中的黑條鋸鱗魚

一開始其實沒認出缸里的這幾條眼斑擬石首魚(Sciaenops ocellatus),以為是啥高檔玩意還拿去問人,結果朋友把魚尾巴一圈然後把圖原樣發了回來,嚯

左上角是一條爪哇藍子魚

不知道是什麼鬼石首魚

伏氏眶棘鱸(Scolopsis vosmeri)在國內沿海也很常見,但捕獲的到最後大部分都上了餐桌,其實這種魚還挺好看的。

駝峰大鸚嘴魚(Bolbometopon muricatum)又叫隆頭鸚哥魚,是世界最大鸚嘴魚和第二大隆頭魚,但S.E.A.養的駝峰大鸚嘴魚很小,也就是正常鸚嘴魚的那個水平,要不是因為隆額可能真的會當成其他鸚嘴魚。

星斑裸頰鯛(Lethrinus nebulosus)?不太確定,這是第一次認裸頰鯛屬,感覺十有八九是要錯掉的。

海洋之窗里的笛鯛有著相當高的多樣性,但是只刻意去拍了其中的三種,除此之外還有藍黃梅鯛(Caesio teres)和四線笛鯛(Lutjanus kasmira)等,可以在其它照片的背景中找到。

千年笛鯛(Lutjanus sebae)

隆背笛鯛(Lutjanus gibbus)

隆背笛鯛(Lutjanus gibbus)

隆背笛鯛(Lutjanus gibbus)

正中間有一條不知名的笛鯛

枝異孔石鱸(Anisotremus virginicus)看起來也挺像笛鯛,不過它其實是胡椒鯛科的。

鰺科(Carangidae)在水族館裡很受歡迎,可能是因為它們好養而且集群,包括香港海洋公園在內的許多水族館都選擇用鰺來營造壯觀的魚群,但S.E.A.的鰺雖然物種很多但是每種數量都不大,每個物種都只能集成一些小群,一些數量更少的甚至直接不集群了,比如珍鰺。

布氏鯧鰺(Trachinotus blochii)

黃鸝無齒鰺(Gnathanodon speciosus),成體

近年來黃鸝無齒鰺的幼體在市面上相當常見,有許多人把它們當成小型魚飼養

不知道是什麼鰺

印度絲鰺(Alectis indicus),成體

珍鰺(Caranx ignobilis),世界最大的鰺

紡錘鰤(Elagatis bipinnulata)

上海海洋水族館和日本品川水族館養的魣都是大魣(Sphyraena barracuda),但S.E.A.養的卻是斑條魣(Sphyraena jello)。相比大魣,斑條魣體型更小,也更適合混養,要知道,在香港海洋公園,大魣曾經創下過咬死中華鱘的輝煌戰績。

一條孤獨的黃鰭金槍魚(Thunnus albacares)悠然穿過密集的魚群,看起來不慌不忙,難以想像正是這個物種的最高時速可達80km。假如它能夠像炮彈一樣在水中飛馳,想必會十分壯觀,但問題是它游得很慢。在水族箱里,金槍魚常常因為游速過快撞死在玻璃上,那麼這一條,會不會正是因為緩慢的速度才得以避開玻璃?

燕魚(Platax teira)也是水族館中的常客,它們極端好養,因此成了水族館非常鍾愛的一個集群物種。燕魚的幼體十分飄逸,觀賞價值遠遠超過成體,但似乎卻很少有水族館去飼養燕魚的幼體。

海洋之窗里,有兩種石斑魚亞科的魚,不過可能還有些別的,比如看網上的介紹。S.E.A.有世界第二大石斑魚伊氏石斑魚(Epinephelus itajara),但這一路下來其實一條稍微大一點點的石斑魚都沒看到,更不用說伊氏石斑魚了。

斑鰓棘鱸(Plectropomus maculatus)

駝背鱸(Cromileptes altivelis)

邁氏副條尾魟(Taeniurops meyeni),世界最大的魟魚之一。和其他魟不一樣,邁氏副條尾魟游起來很慢,幾乎是懸停在半空中,所以有時候感覺邁氏副條尾魟挺像飛碟的,無論是體型還是姿態。

之前一直把這種小魟叫褶尾魟,但是必應查無此物,後來問到學名一查發現完整的正名其實是褶尾蘿蔔魟(Pastinachus sephen),蘿蔔魟屬,蘿蔔?????

不知道是什麼魟,這一張是手機拍的,畫質很差也沒指望定種了。

這條可能是2008年的新種豹紋窄尾魟(Himantura leopard),不過也可能是同屬的花點窄尾魟(Himantura uarnak)或者波緣窄尾魟(Himantura undulata)之類,這幾張長得太像了,分不清楚

納氏鷂鱝(Aetobatus narinari)是鷂鱝屬五個物種中最常見的,它們的胸鰭寬闊而呈三角形,背部遍布白色的斑點,因此在英文中被稱作「Spotted eagle ray」,斑點鷹鰩,也就是海底總動員中雷老師「Mr. Ray」的來源,所以這個雷老師換我估計就翻譯成鰩老師了

_(?`∠)_

Eagle其實是雕不是鷹…但是大家都這麼翻譯就隨意吧

當時並沒有發現蝠狀無刺鱝(Aetomylaeus vespertilio)的存在,而是把它也當成納氏鷂鱝拍了下來。事後檢查發現它的尾鞭帶有花紋,大概不是納氏鷂鱝,就猜它是花點無刺鱝(Aetomylaeus maculatus——然而我並不知道無刺鱝屬到底有沒有尾鞭帶花紋的物種,最後居然還猜對了屬,當然種猜錯了:花點無刺鱝尾鞭是沒有花紋的。

這缸里還有不少爪哇牛鼻鱝(Rhinopterus javanica),一種很常見但是很可愛的小鱝

阿氏前口蝠鱝(Mobula alfredi)無疑是S.E.A.除了金槍魚以外的另一大看點,儘管這個個體還遠遠未達到5.5米的最大翼展,但它的出場依然相當震撼。據說S.E.A.還飼養了雙吻前口蝠鱝(Mobula birostris),但沒有看到,可能已經gg了。

S.E.A.的及達尖犁頭鰩(Rhynchobatus djiddensis)和圓犁頭鰩(Rhina ancylostoma)被很多人當成鯊魚,但其實這個缸里的鯊魚只有一種,就是豹紋鯊(Stegostoma fasciatum

及達尖犁頭鰩(Rhynchobatus djiddensis)

圓犁頭鰩從這個角度看倒是挺像鯨鯊的

S.E.A.的這些豹紋鯊都特別活潑,不像其他地方的趴在水底

S.E.A.最大的兩個缸到這裡就發完了,鯊魚海域內的所有物種都已經收於其中,但顯而易見海洋之窗的物種在這裡僅僅只出場了很少一部分。相機沒電、手機壞掉,再加上本身就是走馬觀花,使得我無法將S.E.A.中的物種全部記錄下來,但儘管如此,僅僅是這些照片就已經反應出了S.E.A.內部物種的繁盛。在這之後,剩下的就都是一些較為零散的小缸,但正是這些小缸潛藏了許多驚喜,關注公眾號,將會持續更新。

本文由:閃光鱵

於2018-07-21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巔海水魚 的精彩文章:

海缸里下一把刀片,美滋滋的!
總有人把價值5萬的海缸拍出500塊的感覺!

TAG:龍巔海水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