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中國車禍為什麼那麼多? 一個海歸的話讓國人沉默了!

中國車禍為什麼那麼多? 一個海歸的話讓國人沉默了!


來源:難得書院



最近,一個好久不見的大學同學車禍去世,他的小孩才3歲。參加完葬禮,想起小孩子掛滿淚珠的小臉,徹夜難寐。上百度一搜索,發現中國的車禍死亡率已經連續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我們以世界3%的汽車保有量,製造了全球16%的死亡人數,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開車最危險的地方。大多數網友都把車禍多的原因歸咎為中國司機素質低,開車不規矩,我強烈反對這種「素質論」。




本人在中國出生,長大,大學畢業後去美國讀碩士,在美國考的車牌,後由於工作原因,跑了不少國家,在香港、日本、義大利、墨西哥、泰國、菲律賓都開過車。我認為中國的車禍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整個交通管理的理念落後。我從來不覺得美國人的素質比中國人高很多。你看過新奧爾良風災的照片嗎?美國的大兵是帶著衝鋒槍去災區救援的。




如果他們不帶槍,當地就會有人打、砸、搶。汶川地震時解放軍有帶槍嗎?我國城市每萬輛車死亡率是美國的17.8倍,我們的素質會比他們差17.8倍嗎?







「素質論」掩蓋了車禍多的真正原因,也撇清了交管部門的責任。要拯救我們身邊將要在車禍中喪生或受傷的親人和朋友,最可行和最快的方法是改革中國的交通管理的理念和體系。交通管理和工廠管理一樣,本質上是一門科學。中國的工廠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為什麼交通管理不能引進別人的經驗?以下是我在國外和國內開車的一些體會,供大家參考:



1、在美國學車的時候,教車師傅第一課就告訴我,後方45度左右的地方是左右後視鏡的盲點。

如果超車後換線,必須要略轉一下頭,以眼角的餘光確保盲點位置沒有車才能換線。如果你跟在別人的車後面,最好不要長時間呆在前車的盲區,以免對方看不見你而突然轉向。這個盲區,所有歐美國家的司機都知道。




我問過南美和東南亞等所謂「第三世界國家」的朋友,他們也都知道,並且很驚訝我問他們這個問題。在他們看來,這就跟天是藍的,草是綠的一樣,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在中國,我們交學費去駕校學車,教車師傅有教過你盲點嗎?沒有,因為他們的師傅也沒有教過他們。我們只能自己從車禍中以血的代價來領會。







2、中國的交通要改善,駕校是第一個要動刀的地方。

我再說兩個例子:




a、在美國超車後換線,師傅會告訴你,在後視鏡中看到了後車的前輪才可以換線。

這種方法可操作性很強。但在中國沒有人教這個,偶而有師傅教的話也只是說50米或60米。在後視鏡中你怎麼能知道50米有多遠呢?







b、關於遠光燈,所有的美國司機都知道,起霧時不要打遠光燈,因為反而看不清楚;

另外,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亂開遠光燈,如果你干擾了對面車司機的視線,撞到你了是自己倒霉。中國的教車師傅不教這些,他們老是強調要眼明手快,好像只有反應快才能在路上活下來。基本的安全知識反而不教。




3、在美國,如果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交警至少在200米以外就在地上放置冷光蠟燭(防風),提醒你換線,冷光蠟燭連成一條長長的火光斜線,後方的司機有非常足夠的時間避開故障區。

而在中國,交警頂多在幾十米開外放一個熒光的警示牌,等你看到了,離故障車也就剩下幾秒鐘的反應時間。




三角標誌和雪糕筒都是很不科學的裝備,天黑的時候不夠顯眼,體積又太大,交警和司機都不可能帶太多。直接放在路中間的話容易造成車禍,放在路邊又容易被忽視。強烈建議中國的交管部門研究和引進西方的冷光蠟燭。




體積小,不佔地方,使用方便,直接扔在路上就行,萬一不小心碾過了一兩個也不用剎車。如果我們也採取歐美一樣的故障警示方式,每年能救下多少人命?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在廣東,這幾年僅在京珠高速和虎門大橋上因為故障處理車追尾就犧牲了5位交警。






4、在中國,交管部門喜歡在車道中的隔離帶建花壇,有些地方甚至連高速公路的隔離帶也有花壇。

這種做法全世界只有中國有。為什麼別的國家不搞?別人是有道理的。花壇建在路中間容易讓司機分神,用隔離欄最實用,還便宜。另外,花壇需要定時修剪和澆水。在維護的時候,停在路邊的園林車,還有緩慢行駛的洒水車都很容易造成追尾。要美化市容,花壇可以建在路邊。如果中間一定要種花草,能不能採用不需修剪和免澆水的品種?







5、我回國已經10年了,在國內也開了10年車。我跟普通的中國司機一樣,偶爾圖方便也會犯犯規,比如雙黃線左轉等等。

但在國外就不敢。我覺得我的個人素質沒變(普通人一個),之所以在國內亂開車,在國外小心謹慎,是因為國外違規的成本遠比國內高。以我在美國開車的經驗為例,感覺上每違規10次,至少會被交警逮到1次。



有一次在三藩市郊外,凌晨兩點在65英里的高速上開到80英里也被警車攔住罰款。美國的交警大都是流動執法,會從任何一個地方冒出來,讓你不敢心存僥倖。




反觀國內,我們的交警很喜歡呆在十字路口。很多地方還讓交警站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我一直沒想明白,路口不是有交通燈嗎?紅燈停,綠燈走,清楚直白,為什麼還要交警做複雜的動作去發相同的指示?中國交警編製增加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車輛,有限的警力還是應該用在刀刃上,十字路口還是交給紅綠燈吧。







6、最後我想強調一個觀點,交通管理和其他領域的管理一樣,是一門科學,需要以科學的態度去研究。

美國有科研人員研究了全美事故率最高的10個十字路口,發現了一個普遍問題,這些十字路口的交通燈都不夠高,不夠多。如果前面是個貨車,跟在後面的車就看不見交通燈變化,容易造成追尾。按他們的研究對交通燈進行改良後,發現第二年事故減少了15%。




如果這個研究結果正確的話,90%的中國紅綠燈都有改善的空間,而且一改馬上就能見效。這樣每年能挽救多少人命,減少多少損失?這些成果別人都已經研究好了,都是公開發表的,不用專利費,我們只要拿來就可以了,為什麼不做?國家每年這麼多代表團出訪,每年花這麼多錢去引進技術,比如高鐵。為什麼沒有人肯花時間去研究別人交通管理的先進經驗?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的專業和工作和交通沒有半點關係。我對交通管理的理解是一個普通駕駛者的粗淺理解。但我強烈反對以司機「素質差」來解釋中國交通管理的落後。素質差的是我們交通的管理者,差的是管理的理念,而不是司機。




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一」了,該到改變的時候了。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和安全,請自覺安全出行,並轉發給你身邊的朋友,讓愛傳遞到每一個人。如果每一個人都置身事外,下一個出車禍的,可能就是我和你。




延伸閱讀:因為朋友的車禍,他整理了十年的駕車經驗,看完絕對受益


這是一篇來自網友真實的經歷的帖子,內容雖長,但這些乘車、駕車的經驗值得每個人讀一讀。




我同學,也是我鄰居,剛當爸爸不久,出車禍走了,父親癱瘓了,老婆帶孩子改嫁了,家不像家了,這個事對我觸動特別深,自從鎮上通了公路,平均每個月都要撞死一個人,每次看到事故,我都告戒自己:活著,才是硬道理。




我有位師傅,跟他學安全駕駛,他有15年駕齡,但他沒有教我特技駕駛,也沒有教我應急處理,就送了我兩句話 :




僥倖,是不可能幸運一輩子的。


把交通規則研究透、嚴格按照交通規則行駛、養成安全駕駛的習慣。




我貪生怕死,師傅給我的建議,我絕對服從,先研究理論,再上車實踐,每個月去請師傅吃一次飯,邀請他坐我的車,給我糾正一些陋習……




我自駕8萬公里,走過隧道、沙漠、高原、戈壁灘、盤山公路、雪地、草原、冰面、北京、上海,全年基本無事故,在路上,目睹了多起車禍,可悲又可嘆,很多人死於無知,是對交通規則的無知!








白色車,安全係數最高。




澳大利亞研究者新近發布調查報告,黑色汽車在白天與黑夜的事故率均高居榜首。在白天,黑色汽車比白色汽車事故率高 12%,在黎明前和黃昏後則高47%。




特別是傍晚的時候,遠處跑來一輛黑色轎車,總感覺像穿了隱形衣,我還是比較喜歡白色車,總是很顯眼。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白色汽車油耗低,原因是車身反射能量,節約空調油耗,不過這個說法未得到權威證實。當時,我買白色捷達,除了安全因素考慮外,還有一個原因:白色車便宜。



安全帶必須系,無論前排還是後排




福建有個青年,帶著父母、老婆孩子外出旅行,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追尾,四死一傷,五人均未系安全帶,司機平時安全意識就不高,還使用了安全帶卡扣,追尾時,司機直接飛出車外,當場死亡!




據統計:30%的事故傷亡,與不系安全帶有關。




我上車,第一件事先系安全帶,不管誰坐我的車,我都提醒大家繫上安全帶,無論前排還是後排,我父母是地道的農民,不會系安全帶,如果帶他們出門,我會先幫他們繫上,我再上車。




如果帶兒子出門,我會先安裝兒童座椅,切記: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帶孩子出門,必須安裝兒童座椅,車禍是14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因素。




如今,如果開車不系安全帶,我倒是覺得不習慣,不自在!


日間行車燈,可以提升行車安全係數




在歐洲,所有新車必須安裝日間行車燈。




我以前,並不知道什麼是日間行車燈,後來,經常跑高速,每當後面出現賓士時,我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它們,因為它們開著燈,在後視鏡里很顯眼,每當此時,我都提前準備讓超。




後來,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這叫:日間行車燈,可以讓前方車輛第一時間感知到你,而且不刺眼,讓人不反感,可以大大提升黑色車的安全係數。




有人會問,如果白天開著大燈,是不是一樣的效果?




肯定不一樣,開大燈刺眼,反而增加了危險係數,其實,任何車輛都可以安裝日間行車燈,在淘寶上可以買來自己裝,很簡單,很方便,也很帥!




發動引擎前




先將鑰匙旋轉到 ACC 狀態,讓電腦進行故障檢測,等故障燈熄滅時再點火,大約需要 6~8 秒。




我媳婦開車時,插上鑰匙接著點火,每次我都提醒她,要先把鑰匙旋轉到 ACC狀態,等故障燈熄滅時再點火,她問我,咋這麼複雜?我告訴她,ACC 狀態是行車電腦進行系統參數調整,如果每次都是直接點火,久而久之,會使行車電腦參數紊亂,車子爬坡無力、積碳嚴重、油耗變大,即便發動機大修,也很難排除故障。




我有個習慣,很喜歡研究說明書,新車買來後,我挨著說明書把車子研究了一遍,在說明書里,對於點火步驟有明確說明,要求鑰匙必須在 ACC 狀態停留 6 秒。




平時上車時,我先把鑰匙插上,旋轉一下到達 ACC 狀態,然後系安全帶,等安全帶系好時,故障燈已經熄滅,摸一下檔位,踩離合,點火,這些都是在駕校里學的,這些習慣我一直保持到今天。



10%的交通事故與後視鏡盲區有關




新手必須學會調整後視鏡,有 10%的交通事故與後視鏡盲區有關! 左右後視鏡調整標準:遠處地平線位於鏡子中間,車身占鏡子 1/4。 車內後視鏡調整標準:遠處地平線位於鏡子中間,能看到自己的右耳。




有幾點說明:(1)調整後視鏡時,要選擇水平路。(2)調整駕駛座位時,要重新調整後視鏡。(3)後視鏡是有視覺盲區的,不要迷信後視鏡。




開車時,要做到「前怕狼後怕虎」,即要觀察前面車輛行駛情況,又要掌握身後車流信息,提早做出預警判斷。




我開車時,喜歡用右眼掃描車內後視鏡,全程對後面車輛信息掌握的一清二楚,是該讓還是閃,我都會提前做出判斷的,有次,從臨沂機場接人回家,走京滬高速,前面發生了事故,堵車了,我很遠就提前剎車了,停下車後,我在後視鏡里看到有輛大貨車猛閃燈,我意識到他可能剎不住車了,我急忙掛上檔鑽到了應急車道里,大貨車拖著長長的剎車線停到了我原來的位置,多虧我逃跑了,否則就被擠成了相片。




學會觀察後視鏡,學會分析後面車輛的行車意圖。後視鏡的盲區在什麼位置呢?




我仔細觀察過,對方車輛的前輪與我們車輛的後輪相平時,我們在後視鏡里看不到它,也就是我們正在被超車時,此時回頭觀察,車輛位於後門玻璃處。所以,無論變道,還是調頭,都應該快速回一下頭,觀察一下左邊有沒有車輛。




很多計程車的左右後視鏡上貼有一個小圓鏡,這叫盲點鏡,有兩個作用:(1)掃除盲點。(2)倒車時,可以看到後面兩個輪胎的位置。








變道、轉彎時提前200米打轉向燈




燈光、喇叭是行車語言,你的行車意圖是什麼,一定要告訴別人,告訴的越早,你越安全。




假如,你變道時,沒有打轉向燈的習慣,前後車輛不會提前為你的變道做準備,因為他們不知道你心裡想什麼,可能前面車輛也突然變道了,可能後面車輛突然加速了,這些都是你的潛在危險。




為什麼要提前 200 米呢?原因:




處於盲區的車輛,會發現你的行車意圖,他們要麼讓超,要麼加速。


讓前後車輛做好讓超準備。



打轉向燈,是一種潛意識,即便在我們村裡開車,轉彎時,我也提前打轉向燈,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 對自己生命不尊重,命運就不尊重我們。



太陽膜要選淺色的




我家小捷達,貼了深色膜,優點很明顯:隔熱效果好、隱私空間好。 時間長了,我發現深色膜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夜間行車,看不清左右後視鏡,必須開著前面兩個窗戶。


傍晚時,車內後視鏡一片模糊,因為後擋風玻璃也是深色膜。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要麼貼淺色膜,要麼裝窗帘,不過前擋風玻璃,我一定會貼膜的,原因有二: 




在阿拉善沙漠公路上,前面大貨車輪胎甩起了一塊石子,恰好擊中了我的擋風玻璃,玻璃碎了,不過沒擊穿,多虧貼了太陽膜,否則我就掛了,因為石頭砸中我正前方。更換玻璃時,我專門去雷朋專賣店貼的正品膜。


在陝西潼關,看到了一起車禍,一輛賓士車被大貨車上掉下來的三角鐵給擊中了擋風玻璃,因為太陽膜的緣故,三角鐵卡在了玻璃上,沒有完全擊穿!



座椅頭枕高度,要高於後腦勺




頭枕,主要作用是在被追尾時,保護頸椎,被時速100的車輛追尾,倘若沒有頭枕保護,可以瞬間把駕乘人員脖子扭斷!




中高檔轎車,座椅比較高,基本無需調整,除非是身高1米8以上的駕乘人員。




低端轎車,座位比較淺,頭高出座位很多,此時就需要調整頭枕,我身高1米76,開捷達時,需要把頭枕調到最高,才剛剛符合安全標準。




同樣的道理,不僅要調整駕駛座的頭枕,副駕駛、後排座椅都要調整到最佳狀態,因為那裡可能坐著是我們的父母、朋友……



預防爆胎三要素




選用大品牌輪胎、定期保養輪胎、安裝胎壓檢測儀。




雖然爆胎的幾率比中彩票的幾率還小,但是一旦爆胎,就 GAME OVER 了,所以在輪胎上,我是絕對重視,畢竟我是長途旅行,容不得半點馬虎。




什麼時候,需要做平衡與定位呢?




當你鬆開方向盤,車輛跑偏時,需要去做四輪定位。 當方向盤發抖時,需要去做四輪平衡。



否則會有吃胎現象,久而久之,就爆胎了,如果自己沒有判斷經驗,可以每1萬公里去做一次,這是保養輪胎的最好方式,而且工作人員會提前告訴你是否需要更換新輪胎。



停車倒車




停車時,車頭朝外,上車前,觀察四周,倒車時,多進少退。 關於停車,我有幾點經驗:




停車時,車頭朝外,出去時,不需要倒車。


上車前,觀察四周,其一、查看車輛周圍有無異常。其二、規划出庫路線。


倒車時,多進少退,相比倒車而言,前進的安全係數肯定要高。








在不禁止鳴笛的路段,盡量多按喇叭




我喜歡按喇叭,因為我吃過虧, 2011 年秋天,帶著父母去九仙山遊玩,在盤山公路上,轉彎時,我忘記了按喇叭,結果與一輛摩托車迎面相撞,多虧雙方無大礙,切記:山路轉彎,必須按喇叭。


要有預警意識,前面有視覺盲區時,要假設會突然有人衝出,應該提前按喇叭預警,告訴對方有車來了,在經過特殊路段時,不僅僅要按喇叭,而且隨時處於「備剎車」狀態,所謂的「備剎車」是指:把腳放到剎車上,隨時準備急剎。


喇叭是行車語言,在超車時,一定要按喇叭。




我師傅在教我開車的時候,他也反覆囑咐過我,多按喇叭沒害處,我有個車友,她不喜歡按喇叭,她認為太煩人,容易惹來罵聲,我告訴她:出門在外,咱寧願被罵,也別撞到人。



打個比喻:店小二提著滾燙的開水在人群中穿梭,一種是老遠就高喊:開水開水,讓讓,小心燙;一種是悶不出聲。哪種更容易燙到人?



珍惜生命,遠離大車




遠離大車,是指:既不尾隨貨車,也不被貨車尾隨。因為無論我們追尾貨車還是被貨車追尾,我們都是以卵擊石。




貨車在前:遮擋住了我們的視線,一旦貨車急剎,我們很容易鑽到貨車下面。


貨車在後:貨車剎車距離長,一旦前面有緊急情況,我們急剎,貨車就把我們追尾了,瞬間把我們壓縮成了相片!




還有一點,在行駛過程中,一定不要和貨車並行,有輛奇瑞 QQ,在轉彎時與大貨車並行,大貨車發生了側反,小 QQ 被壓到了身下,真的壓成了相片。不管跟什麼車輛並行,都會增加安全隱患。




所以,對於大車,要麼讓,要麼超。



超車四要素




預判、打燈、喇叭、減檔。 關於超車,我遭遇過兩次危險。




第一次:在汶川 213 國道,超車時,對面駛來一輛大貨車,我無處躲藏了,旁邊的牧馬人讓速給我,我躲過一劫。汶川的公路彎道比較多,我有些鹵莽了,從那以後,我反覆告戒自己:沒有絕對把握,絕不超車。



第二次:在連霍高速,我超一輛大貨車,我先打轉向燈,然後加速,正準備超過大貨車時,它也突然超車,我只能緊急剎車。這個事給我很深的警示,錯誤在於我,首先,我應該先判斷大貨車前面交通狀況,從而推測大貨車是否有超車需求。




其次,在超車過程中,我應該閃燈、按喇叭提醒大貨車。 這兩次事件,給我敲醒了警鐘,如今,我對超車操作要求很苛刻:




觀察後面車輛。如果後面有車輛正在超車,此時我們不能打轉向燈,否則後面車輛判斷不准我們的行車意圖,容易發生意外。同理,當我正在超車時,如果前面車輛突然打轉向燈,我會驚慌失措的。




必須打轉向燈。前面已經介紹過,要提前 200 米打轉向燈。


提前減檔加速。


閃燈、按喇叭,提醒前方車輛讓超,千萬不要以為你打了轉向燈別人就看到你了!


當被超車輛前臉完整出現在右後視鏡里時,打右轉向燈,回到原來車道。隧道、橋樑、彎道,都是不允許超車的,切記!




在高速上,還有一種超車行為很危險,就是連續變道,從第 1 車道,直接轉到第3 車道,縱然你打了轉向燈,也是違章的,如果有連續變道需求,正確操作是這樣的:第 1 車道,打轉向燈,到達第 2 車道,關閉轉向燈,繼續前行一段,打轉向燈,到達第 3 車道。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高速入口處,有人性子急,總想直接殺到快車道,結果被後面車輛給追尾了,你是事故全責。



上高速的時候,在匝道里,我就會加速到 60,進入行車道時,我會加速到 100,當加速到 120 時,我再轉向超車道,欲速則不達!



安全距離




有次,我送媳婦回上海,在沿海高速上,前面發生了 6 車追尾,我是第 7 輛,我躲過去了,有幸運的成分,但是更主要的是我給自己預留了絕對安全的距離,我發現事故後,第一時間急剎車,等快停下時,我往右打了一下方向盤,切到了另外一個車道,後面又是急剎車的聲音,那天是正月十五,下小雨,真是萬幸,急剎車時,車子是什麼狀態呢?後面的枕頭、水果,都飛到儀錶盤上來了,事後,我安慰媳婦,別緊張,她告訴我:我絕對相信你。




我遇到最慘的一次事故,是在連霍高速洛陽段,一輛車子直接飛到了橋下,原因是他從應急車道超車失敗,撞到了護欄上,車身旋轉以後,翻過了護欄,嚇的我渾身發抖。




在高速上,經常遇到在應急車道換備胎的,99%的都存在違章行為,有的不擺放 三角架,即便擺放也達不到150米的安全距離,按照規定,車內人員必須到護欄外等候,但是多數都在圍觀,其實,有些時候,上帝是不會給他們第二次機會了。




特別是在京滬高速上,因為大車太多,小車超車多數會選擇應急車道,如果你擺放的三角架距離太近,不等反應過來,已經把你撞飛了。



高速行車時,不要太靠近護欄




在高速公路上,小轎車多數時間在最左側車道行駛,因為緊靠護欄,又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車道最左側,積累了很多螺絲、釘子之類的輪胎殺手。


距離護欄太近,稍微馬虎一下,可能就蹭到了護欄,這種事故太多了!







行車時,注意每一塊交通提示牌




每一處交通提示牌,都不會是多餘的,關於交通提示牌,我有三點感悟:




能學到很多知識,舉個例子:走京昆高速時,途徑綿陽,有個旅遊提示牌寫著:李白故鄉,我明白了,原來李白是綿陽人!


能提前預警,如前方施工、事故多發地、前方急轉……


能預防違章。



長途出行,線路規劃不可少




駕駛員對路線把握不準,在超車道停車看路牌,被大客車追尾慘劇很多……


細分計劃:在哪裡吃飯、在哪裡住宿、在哪裡加油……如果把線路完全交給導航,我覺得內心沒有安全感。 




行車時,預知 2 公里的線路變化,這一點,導航很關鍵,通過導航可以了解下一個服務區的距離,下一個出口的距離,從而不斷自我提醒,導航是用來看的,而不是聽的。




完美的線路策劃,可以規避很多交通事故,這遠比嫻熟車技更重要!



高速公路上




在天涯論壇上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一輛黑色轎車錯過了出口,在超車道上倒車,長達 3 分鐘,後面有輛白色小轎車在躲避時,先撞到了左邊護欄,又撞到 了右邊護欄,車毀人亡,黑色轎車逃逸,雖然沒有發生刮蹭,但是黑色轎車要負刑事責任,上海警方已經發出了通緝令。




不要組隊跑高速。




有個婚車隊伍,第一輛車追尾了大貨車,後面的婚車連續追尾,根本原因就是安 全距離不夠,縱然清一色豪車,照樣面目全非!




有些車友搞自駕游,也喜歡在高速上組隊跑,很拉風,其實,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一旦發生事故,就是連環追尾。



安裝行車記錄儀




遇到碰瓷的,可以作為證據。


遇到交通事故,便於劃分責任。


拍攝沿途風景,例如穿越沙漠時,行車記錄儀能把全程拍攝下來,特別震撼。




車速過快過慢,都很危險




人們往往有個誤區:越慢越安全,其實未必。在路上行駛,與其他車輛接觸的機會越少,自己越安全。當車速過快時,你需要挨著超別人,當車速過慢時,別人輪流超你,這兩種情況都增加了與其他車輛接觸的機會,從而增加了安全隱患。




無論什麼情況,開車時都不能打電話,人在打電話時,注意力比酒後駕駛還差。







切記,莫飈車




時速 150,相當於射箭的速度,一旦發生事故,萬物皆箭頭。 


時速 160,發生事故,生還率幾乎為零,不管什麼車。


安全座椅可以提升兒童車禍時的生還率,兒童,不能坐在副駕駛!


安全氣囊必須配合安全帶使用,否則安全氣囊是炸彈。



最後幾點注意:




進隧道,減速開燈。


長途旅行,必須攜帶拖車繩,既方便自己,又方便別人。


行車時,一定要鎖車門。


盡量避免開夜車。


吃了感冒藥別開車。


不可疲勞駕駛,適當給自己提神。




在秦嶺高速上,看到一條標語:每一條交通規則,都是用血寫成的。現實生活中,違章又無處不在,為什麼呢?




僥倖心理,平時不系安全帶,偶爾酒後駕駛,平時闖闖紅燈,晚上出來飈飈車,從來沒出過事故,安全意識越來越淡薄,總感覺車技好無所謂,其實,靠僥倖是不可能幸運一輩子的,據統計:駕齡 5~6 年屬於事故高發期。




環境因素,我在都江堰生活過 3 個月,在那裡,闖紅燈屬於普遍現象,後來我去西寧,發現沒有闖紅燈的,感覺特別不適應。




不懂規則,我媳婦拿駕照比我早,而實際上,她對交通規則了解甚少,例如,經過隧道時不開燈、夜間會車時不變光……她沒有違章的本意,卻已經違章了,給自己埋下了安全隱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上讀點啥 的精彩文章:

YooLife ▏明明沒怎麼花錢,為啥總是月光?
「煙酒不沾、壽命更短」問題出在哪?

TAG:路上讀點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