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把自己定位為中等強國,這個說法客觀嗎?

日本把自己定位為中等強國,這個說法客觀嗎?

原標題:日本把自己定位為中等強國,這個說法客觀嗎?


《南華早報》日前發表文章稱,今年東盟十國外交會議上,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跟日本會面了。文章稱,馬哈蒂爾一直跟日本關係不錯,並把日本列為經濟成功的典範,儘管美國準備投資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技術和能源項目,但是日本正將自己定位為可靠的中等強國,未來將會為東盟事務發揮更大作用。


據統計,在過去十年,日本在東盟投資超過了2300億美元,比中國還多了750億美元左右。此外,日本在菲律賓大建特建,獲得了杜特爾特和國內民眾的讚揚和支持。日本還積極向菲律賓派遣軍艦,並且在美菲年度演習中擔任觀察員角色。但是日本戰略信心不足,缺乏作為大國行事的能力。有觀點認為,日本膽子其實不大,通常行事謹慎保守,雖然美國能夠為日本創造機會,但它同時受到美國的限制,使得日本要做中等強國的事情比較困難。

所謂中等強國,指的是一類在人口,土地和資源上弱於大洲級強國(中美俄)的中等民族國家,無論是國際地位還是影響力都要弱於大洲級強國。但由於地理因素和戰略目標的限制,中等強國也被認為是推動全球格局多極化的重要推手,並能彌補大洲級強國照顧不到的地方。典型的中等強國,包括德國,韓國,澳洲和印度以及土耳其等國,在如今時代,這些國家都被認為是削弱美國霸權主義的勢力。


然而日本面臨著一些焦慮症,比如日本已經有30多年經濟發展遲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2016年日本GDP總量僅僅相當於中國的40%,而安倍上台的2005年,中國GDP不過僅僅2.3萬億美元,不到日本的46%。這說明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十年里,日本的經濟畏縮不前,使得兩國在經濟地位上發生了驚人逆轉。


跟經濟地位發生逆轉一樣,日本在軍事上也面臨巨大壓力。2012年日本擁有48艘護衛艦和16艘潛艇,在美國看來日本可以憑藉技術地理優勢抗衡中國73艘護衛艦,63艘潛艇,但是到了2016年就發生了驚人逆轉,中國擁有74艘護衛艦,一艘攻擊型航母。70艘各類潛艇和135艘導彈艇,其遠程打擊能力比日本更有優勢,而日本在這4年時間裡,只能加了2艘直升機航母和3艘潛艇,兩國差距明顯拉開,這讓日本越來越焦慮恐懼,於是安倍不顧社會反對開始突破和平憲法,解禁自衛隊,向海外「派兵」,積極擴充軍備。


另外在美日同盟約束下,日本一直被當做戰略支援力量使用,沒有進攻能力。近些年來隨著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遏制中國,日本似乎看到了機會,積极參与,這也反映出日本對自身安全能力下滑充滿了焦慮。

在硬實力方面不如中國,日本轉而尋求軟實力,不斷參與東盟事務建設,希望獲得更大的影響力,但由於對所犯下的歷史罪行認識嚴重不足,導致很多經濟合作項目處於停滯狀態。歸根結底,日本要想獲得中等強國地位,必須要承認歷史罪行,向世界道歉,取得認同。中國能接受的是一個「正常」日本,而不是一個成天抱著與人為敵的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絕對軍視 的精彩文章:

這國戰備太差,對手沒打過了,自己1500噸軍艦先爆炸了
剛撕毀千億對華訂單,又想超低價買中國武器,這國終於嘗到苦果

TAG:絕對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