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魯迅的文章都漸漸的從課本中刪除了?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為什麼魯迅的文章都漸漸的從課本中刪除了?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為什麼魯迅的文章都漸漸的從課本中刪除了?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如果說學生時代最喜歡卻又最討厭的文學家是誰,恐怕魯迅先生肯定是第一。雖然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以批判為主,但是批判的很有深度,即便是一百年後的我們仍然能通過文章了解到當時的情況,但討厭則是這些文章的內容太過隱晦,不僅是學生們反應難以讀懂,甚至老師們也反應有點讀不懂魯迅先生的文章。而現在,魯迅先生的文章正在從課文中退出,理由也顯而易見。

首先要說的就是文章深度的問題,因為年齡的不同而導致閱歷不一樣,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中年之後寫的,拿來給初中生高中生讀實在是難以理解,因為文章中許多剖析的內容學生時代根本無法接觸到,自然也難以理解。

其次,除去魯迅先生以外,中國近代歷史上還有很多的文學大家,但是我們所熟知的卻只有魯迅先生一人,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魯迅先生的文章出現在課本中的頻繁程度遠超其他文學大家,這次減小魯迅先生文章出現在課本中這一舉動,也是在給其他的文學大家騰位置。雖然魯迅先生的文章很好,但其他文學大家的文章也不錯,同樣值得中學生學習。

第三就是時代問題。魯迅先生生活在二十世紀早期,那個時代的中國雖然經歷了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改革,但仍然百廢待興,加上舊世界留下的暗潮湧動,列強對於中國的虎視眈眈,中國大地上還是很混亂的,而魯迅先生文章中所描寫的正是這樣的一個時代,但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時絕對體驗不到的,只能從字裡行間揣摩魯迅先生的意思,並且這些思想大多已經不適用二十一世紀了。

最後要說的就是文章本身了。要知道在民國時期,雖然是民主共和國,但是政治局勢不穩定。有一些有眼光和遠見的文學家想要提出建議卻不能參與政治,究其原因,政治是政治,文學是文學。當時的文學家只能依靠文章來評判和抨擊政治,所描寫的對象和事情不一定存在,但又象徵意義。魯迅先生的文章也正是以這樣的內容為主。但現在的文學面向大眾化和娛樂化,已經不是抨擊政治的工具了,更多的是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和魯迅先生嚴肅尖銳的文風形成鮮明的對比。

所以說,魯迅先生的文章已經不適合當今的學生課本了,但是文章始終是文章,如果學生們或者老師們有興趣的話,仍然可以從別的地方讀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科技菌 的精彩文章:

中東地區那麼亂,為什麼迪拜卻很太平?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為什麼會有「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的說法?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TAG:生活科技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