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現在的日本動畫不做長篇了?

為什麼現在的日本動畫不做長篇了?

GIF

集可愛和智慧在一身的SF娘

不知從何時開始,日本動畫開始流行起了按季播出,大多數動畫一季12就結束,連56集的年番都也變得非常少見,至於超越56集限制的長篇動畫除了還在連載的幾個常青樹,想想小時候的《多啦A夢》《聖鬥士星矢》都是百集以上,一次看到結尾可以說看起來是非常的爽,這幾年除了各種續作一部新的長篇動畫也沒有,大多數動畫往往故事還沒有講完就迎來了結尾,那種想看但是又沒有後續可以看的複雜心情想必各位都有所體會。

是什麼導致了現在的日本動畫出現了不怎麼做長篇動畫這種情況呢?就讓讓月曲帶你一探究竟吧!

一時代因素

上世界80年代、90年代初期,日本進入了泡沫經濟時代,當時日本出現了一段短暫的繁榮。而經濟繁榮來帶的最直觀的東西就是錢。

對於動畫製作人來說投資方有錢、願意投錢自然是好事,投資方的一擲千金讓動畫製作人們不必在束手束腳,不必再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尋求妥協,動畫的集數也不必再去看市場的反饋——簡而言之就是,當時的一些動畫,故事需要多少集講完就做多少集,製作人想做多少集就做多少集,有錢,就是這麼人性。

著名如《銀河英雄傳說》就誕生於那個壕無人性的時期。

二作品產出變少

仔細想想,現在我們一拍腦袋就能想到的長篇動畫都是什麼作品呢?

首先是熱血王道類作品,死火海,《龍珠》,《犬夜叉》,《幽游白書》等等,然後是日本國民級動畫,《多啦A夢》,《名偵探柯南》,《海螺小姐》,最後就是有對應玩具/遊戲的動畫,例如PM系列和每部都在150集以上的《遊戲王》系列。

先拋開第三種情況不談,作為動畫製作主要出資方的電視台來說,如果一部動畫想要長期佔據一個固定時段,那麼這部動畫必須能為其來帶穩定的收益——收視率。可是並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能來帶長期穩定的收視率的,對於電視台來說,如果不是《海螺小姐》這樣的國民級作品,或者死火海這種受眾比較廣的作品,那麼收視率就不一定能得到百分百的保證,收視率不能得到百分百的保證,電視台就不能去冒險,也不會去冒險,自然就不會去投資。(事實上就算是這樣的作品也不能保證劇情或者收視率不崩,比如前段時間的《龍珠超》)

日本這幾十年下來,能夠達到這種成就的動畫本就鳳毛麟角,好幾年不出一部電視台願意去投資的作品也屬於正常情況。

三播出時間有限

日本不像國內,在日本動畫的播出還是以電視台播放為主。學生黨作為動畫的主要受眾,放學後的時間自然就成了動畫播出的黃金時間,於是下午五點開始,一直到晚上八點都動畫播出的黃金時間。(八點之後一般是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在收視率上面即使是在日本,動畫也爭不過這兩大收視巨頭)

在有限的播出時間內、在有廣大群眾基礎的動畫(比如《柯南》《海賊》)沒完結之前,電視台是否會重新投資一部前景不明的長篇動畫呢?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四長篇風險太高

投資長篇不光要的錢多,風險更高。萬一動畫不受歡迎就會虧,更加別提在長篇製作中經常會出現的做著做著就崩了,以及觀眾看著看著突然就膩了的情況。

不得不提的還有日本動畫最近十年漸漸流行開來的製作委員會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各方投資人人人都有發言權,人人都能做主,也人人都不能做主(即人人都有發言權,卻沒有一個能拍板的人),這種模式導致了每個人都只是關注怎麼讓個人風險減到最小,而不是考慮怎麼把集體的蛋糕做到最大。

在製作委員會模式之前,動畫製作的模式是,一個人出錢,動畫不賺錢了,說不拍了就不拍了,直接動畫就腰斬了。而在製作委員會模式下,假設十個個人出錢,五個人要求動畫腰斬,五個要求繼續做,動畫製作人怎麼辦?到底是繼續呢還是直接腰斬?所以乾脆妥協一下,動畫就只拍一季,壓根就不給製作委員會腰斬這個選項,如果反饋良好的話再慢慢出第二季,把風險壓到了最低。

五相比長篇動畫,按季度播出更容易讓人接受

人人都說現在是個快餐時代,這並非沒有道理,隨著動畫圈子的擴大,看動畫的已經不止原來的那些「硬盒核心觀眾」了,更多的人都是帶著「聽說這部動畫還不錯於是過來看看」的看熱鬧的心理來的。想像一下,一群來「看熱鬧」的觀眾,打開網頁準備去補一部長篇,結果定睛一看動畫一共200多集,而且還在不斷更新中,光這個集數就能嚇走一半以上的觀眾。相對的,所謂短篇動畫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不過其實說到底無論長篇也好短篇也罷都只是表現形式,短篇會有出到第二第三第四季的作品,長篇還是短篇,只是市場的選擇罷了。

往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F輕小說 的精彩文章:

長高的四個實用技巧
骨傲天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從《骨傲天》和他的作者丸山講起

TAG:SF輕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