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延禧攻略》爆火!除了美哭的畫面,隱藏其中的民間手藝文化也淚目眾人

《延禧攻略》爆火!除了美哭的畫面,隱藏其中的民間手藝文化也淚目眾人

手藝門

中國 ? 手藝文創生活平台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來源:手藝門微信號:soyimen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延禧攻略》還是爆了

強勢霸屏、攻陷熱搜

該劇播出之後勢如破竹

網路播放量一路走高:

3天破2億,10天破11億

目前播放量已超30億

網路討論也是居高不下

微博#延禧攻略#瀏覽量已經突破35億次

討論近300億

一向嚴苛的豆瓣

《延禧攻略》的評分為6.9分

在今年的國產劇中已經是名列前茅了

時下,歷史劇之所以鮮有佳作

大多是緣於其摒棄了歷史思考

藉助歷史劇的外殼拍言情劇

在虛構中凌空高蹈

但是《延禧攻略》的一路高歌

一改往常傻白甜的女主人設

成了人狠話不多的「社會姐」

也不論甜死人不償命

靠撒狗糧吸粉無數的「帝後CP」

單是考究用心的清宮布景

古典素雅的高級色調

如詩如畫的中國風構圖

就讓網友們紛紛讚歎

很多網友認為

《延禧攻略》是於正的「翻身之作

甚至有人認為該劇製作精良,是「良心巨制

但是,《延禧攻略》是否擔得起這樣的讚譽呢

顯然不是

在乾隆壽宴一集中

太監們合奏西洋樂器

為皇上助興

這一段,也確有其事

據《中西交通史》記載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傳教士德理格將一小管琴獻於康熙皇帝

法國教士南光國,亦曾為康熙皇帝製造樂器

波希米教士嚴嘉祿,對當時宮中所存有的西洋樂器

一一為康熙皇帝試奏表演,並修理過宮中的西洋管琴

但是,尷尬的是

長笛拿反了

三根弦的小提琴

打不開風箱的手風琴

雖說「社會姐」魏瓔珞

一反常態女主人設,更加得人心

但是,完全不考慮歷史情境

在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中

能像她這麼說話的

要麼皇上是她爹

要麼就是死幾回的鬼

最嚴重的,還是對於人物情節的設置上

雖說人物是真實的

歷史背景是真實的

但是情節卻嚴重憑幻想杜撰

在傳遞的價值觀上

一開始就黑化的魏瓔珞

到被皇后改造的內斂包容

脫離出了宮斗劇「叢林法則」的詬病

雖不如《甄嬛傳》對人性的深刻解剖

但是作為一部通俗歷史劇,還算ok

打發時間,避暑消煩的話,還是可以拿來看看

不過小編更注重的

還是影視劇背後

飽含匠心的手藝文化和種種細節的把握

其實,在電視圈裡

曾有這麼一個說法

叫「於正配色」

紅、黃、綠各種飽和度極高的顏色強烈碰撞

一種紅嘴綠鸚哥的既視感

《美人心計》主色調為金、銀兩種

《笑傲江湖》則五彩斑斕

於正一向熱衷於高飽和色審美

滿屏的明艷畫風和阿寶色

但《延禧攻略》在色調方面走了復古風

偏暗的調色,和低飽和度的畫面

沉穩大氣不少

這還不算完

劇中各種細節

也很是深究

參考各種史料古畫

極盡所能做到經得住推敲考證

其實,也有人吐槽女主魏瓔珞

額頭大眼睛凸鼻孔大

不符合現代的審美標準

但是相較於原型的畫像

不得不說

還是有些相像的

還有相對用心的,就是太后手中所握扇子

仿製清沙面貼絹仙鶴桃樹圖團扇

高貴妃手中所握扇子

仿製清代紅色緙絲烏木雕花柄團扇

這樣不起眼的配飾

也如此用心地沿循歷史復刻

可見這部劇還是花了心思的

其次在妝容上

飽受吐槽的是魏瓔珞的電話頭

其實,這個髮型稱作「兩把頭」

咸豐年間《玫貴妃春貴人行樂圖》里

這樣的髮式也並不鮮見的

在生活方式上

旗人「一耳戴三鉗」的舊風俗,也被這部劇抓到了

據記載,乾隆四十年選秀女時曾說過:

「旗婦一耳戴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改飾。

朕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戴一墜子,並相沿至於一耳一鉗,

則竟非滿洲矣,立行禁止。」

一耳三鉗是滿洲婦女身份的象徵

每隻耳朵上三個孔,帶上三隻耳環

身份不同,耳環的材質也不同

有身份地位的用金銀翠石,窮人則用銅圈代替

魏瓔珞當宮女的時候

還是一耳一鉗

經過培訓做了綉娘後

就多了兩個銅環

並且《延禧攻略》中還融入了

刺繡、緙絲、絨花等

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是頗讓小編驚喜的

傳統文化式微的今天

能通過這樣的渠道宣傳傳統文化的

還是少見的

絨花諧音「榮華」,寓意著吉祥富貴

是南京傳統的手工藝品

曾被稱為「髮髻上的南京」

絨花不大,但是製作手法卻十分特殊

要先用蠶絲染色成絨,再用鋼絲勾條

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並且至今沒有辦法用機器生產

在2006年,絨花被江蘇省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劇中所有的絨花頭飾

都是請來「南京最後的絨花匠人」趙樹憲和他徒弟

參照故宮博物院館藏實物一比一手工所制

光是製作富察皇后頭上

這個發財樹絨花

就整整耗費一個多星期

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除了這個

點翠,也是清代常見的頭飾

眾所周知

點翠,使用的翠鳥頸部的羽毛

因其羽色亮麗,常被鑲嵌在金子或鎦金

製作的金屬底座上

雖說好看,用材也精緻

但是,若真用翠鳥羽毛

誰看了都會覺得於心不忍

於是,劇組就買來人工毛

一點點染色,一根根粘貼

費時費力

好在,最終形成了如此精緻的點翠頭飾

再者,服飾上也頗為用心

演員的服裝是眾多手藝老師傅親手製作

還找了為故宮修復龍袍的綉女

服裝中融入了手推綉、盤金綉、打籽綉、緙絲等民間工藝

匠心備至

手推綉表面明顯凸起,紋絡清晰立體

盤金綉主要用於龍袍、官服,作品金碧輝煌、雍容華貴

打籽綉主要運用於蘇綉,是中國刺繡傳統針法之一,它用線條繞成粒裝小圈,綉一針,形成一粒「子」,堅固耐用,裝飾性強。

除了各種刺繡還原了2000多年的歷史

劇中還大量出現

素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稱的

緙絲手藝

甚至請來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傳承人——顧建東先生作為指導

緙絲

2006年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入選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

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綉坊里的織布機、緙絲機

刺繡的架子都是貨真價實

一走進去

彷彿就回到了那個年代

這樣精細的遵循歷史

是該為人稱道的

600年前,崑曲興於江南

盛於文人雅士之間

唱腔華麗、念白儒雅、舞蹈飄逸

至乾隆進入鼎盛

一度是啟發天下戲種的「百戲之祖」

劇中,高貴妃(譚卓 飾)一曲《貴妃醉酒》

也讓我們領略到 崑曲的華麗婉轉、裊娜情深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李白用寥寥幾句詩

把這場動人心魄的「火樹銀花」

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幾年,央視和國外媒體的關注

讓打樹花這項民間文化,重新震撼人們的眼睛

這是一種流傳於河北蔚縣的古老社火

距今已有500餘年歷史

是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表演時,不懼火焰的鐵匠們

把熔化成1600多攝氏度的鐵水

潑灑到城牆上,一瞬間火花四濺

猶如萬千流星鋪天蓋地

璀璨、熱烈,攝人心魂

在《延禧攻略》

「打樹花」第一次進入影視作品

負責這場戲的表演匠人們

大多都已年過花甲

卻還是不辭辛苦趕來參與拍攝

只為能夠把文化傳承下來

「好害怕有一天我們沒了

這個文化也消失了

這個年輕人沒人愛學

希望通過電視劇這樣一個(大眾媒體)

讓大家看到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有多美」

於正也說:

「我希望有一部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戲,

讓觀眾能真的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偉大和美學,

更希望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傳承下去。」

這部劇顯然談不上「巨制」

但是,從質感上來看

也還算是今年國產劇的上乘之作

《延禧攻略》可以在劇情中

保留這麼多珍貴文化遺產

也是小編今天忍不住來談一下感受的主要原因

希望諸位也能在看過電視劇以後

多多關注我們行將消逝的手藝文化

手藝門中國 ? 手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藝門 的精彩文章:

看看人家的地板磚,你家的只能叫磚!
辭掉央企工作,他回鄉復活一口純正的嘎嘣脆,讓人一碰就愛上

TAG:手藝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