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曾是世界第四大湖,兩年後將完全枯竭,其原因令人深思!

它曾是世界第四大湖,兩年後將完全枯竭,其原因令人深思!

河流是地球上水循環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如果一條河流經常發生斷流的話,那麼這條河流途徑的生態環境必將急劇變化,有的荒漠化、有的鹽鹼化。在氣候變暖和污染成為嚴重問題的同時,蓄水、過度使用等也成為威脅河流生態環境的最普遍因素。河流水量的減少使人類面臨嚴重的淡水供應危機,河流中的大量淡水生物滅絕,水資源嚴重短缺。

位於中亞的烏茲別克和哈薩克交界處的鹹海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擁有非常豐富的水資源和漁業資源,叫做鹹海,卻是個鹹水湖泊。原來的這裡景色秀麗,吸引了很多遊客,可是在後來,經過了一系列的人為破壞和自然災害後,鹹海的面積開始瘋狂縮減,預計2020年消失。

這是NASA拍攝的衛星圖,從前的鹹海廣闊富饒,現在的鹹海幾乎已經枯竭,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任其發展的話,2020年將完全枯竭,徹底從地球上消失。這個湖泊的歷史已經有500多萬年了,這次的枯竭是600年來唯一一次完全枯竭,鹹海附近的生態危機已經非常嚴重了。

造成鹹海迅速乾涸的原因之一是前蘇聯在鹹海附近的國家建造了龐大的引水工程,將匯入鹹海的兩條主要河流,也就是錫爾河和阿姆河引走,引走這兩條河流去灌溉沙漠附近的棉花和其他的農作物,工程建成後,糧食獲得了大豐收,但是鹹海卻日漸消沉。

失去了這兩條河流的匯入,鹹海水源日漸稀少,漁業資源也遭到了打擊,土地鹽鹼化也致使這裡無法耕種,人們漸漸都搬走了,水源減少後,夏天變得更加高溫乾旱,冬季更加寒冷難耐,越發向沙漠鹽鹼地環境靠近,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而在中國,因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導致了很多河流的徑流量減少,有的甚至已經消失。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塔里木河,這條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一條綠帶,因為在沙漠中流動,所以它經常變道,就是一條會移動的河流,塔里木河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夏季徑流量極大,冬季則很小。自上世紀80年代始,塔里木河流域開始出現斷流狀況,著名的事件就是羅布泊的消逝。

美麗的塔里木河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在20世紀中後期因塔里木河流量減少,周圍沙漠化嚴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自從羅布泊乾涸後納木錯成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公布已乾涸的羅布泊「大耳朵」衛星照片以來,「大耳朵」被認為是羅布泊東湖的乾涸湖盆。在已經結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險之路」科學考察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羅布泊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由此測算出羅布泊古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

羅布泊為何會幹涸?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幹了,使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在(2002年)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乾涸,以致沿岸5萬多畝耕地受到威脅。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乾涸後,周邊生態環境馬上發生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羅布泊

讓人唏噓不已的是,就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也出現了斷流的情況。黃河頻繁的季節性斷流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有關資料顯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黃河入海年徑流量逐漸變小:20世紀60年代為575億立方米,70年代為313億立方米,80年代為284億立方米,90年代中期為187億立方米。在短短的幾十年里,黃河入海徑流總量銳減了一多半。與此同時,黃河下游多次斷流。特別是進入90年代之後,斷流現象更為嚴重。在1997年,斷流時長達到220多天!

乾枯的河道

黃河為何會斷流?水資源貧乏,時空分布不均;降水量偏小;沿黃工農業引黃用水迅速增加;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嚴重浪費; 水庫調節能力低,管理調度不統一,水資源不合理利用也是導致黃河斷流的根本原因。

在20世紀末「拯救黃河」的社會思潮和世紀行動中,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163位院士聯名簽署「呼籲書」,大聲疾呼「行動起來,拯救黃河!「呼籲書」說:黃河,偉大的母親河!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文明的搖籃??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黃河發出了憤怒的「咆哮」。共和國成立後,黃河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令人震驚的是,今日之黃河正面臨著另一種威脅——斷流??黃河斷流,意味著整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正在繼續惡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影響著下游經濟的發展、民眾的生存。黃河斷流,還將對中華文化、民族心理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從2000年開始,隨著小浪底樞紐一期工程竣工開始發揮調蓄工作,黃河斷流現象停止。2008年6月6月23日,黃河小浪底水庫大流量下泄,飛瀑景觀再現小浪底。一年一度的黃河調水調沙6月19日啟動以來,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逐步加大。由於水流速度快、水位落差大,展現出滔滔黃河一瀉千里、驚濤拍岸的壯觀場面。

然而,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像黃河那樣幸運,斷流後還能恢復,更多的是枯竭完全消失。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公報》,截至2011年底,全國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4.5萬條,而按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慣用數據,全國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5萬多條。不斷地修堤建壩、圍湖造田、引水灌溉、疏浚河道和開挖運河等,已經使水生態系統嚴重衰退。

2011年5越21日,武漢,梁子湖的一個支流已經基本乾涸

關於乾涸,很多人說,這筆賬要算在老天身上。特別是北方,連續十多年的乾旱,是河流枯竭的主要原因。為了發展經濟,則是更理直氣壯的理由。如今我們早已走上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在喊了十多年不能如此後。更多人心裡的台詞是,為了擺脫貧窮,環境是不得不先被破壞的。

老子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河流演變的自然規律千古不變。大河流域地區應該順應水性的特點,進行開發和利用,要留有餘地、適可而止。否則,若干年後,我們翻開古代詩詞教自己的兒女,什麼叫「大江東去浪淘盡」、「滾滾長江東逝水」。當我們無法解釋那究竟是怎樣的場景,那消失的,又豈止是河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科網 的精彩文章:

這所中國大學位於亞洲拉斯維加斯 晶元研究成果全球排名第六

TAG:極科網 |